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歷代貨幣

第12章 第一節唐朝貨幣發展的背景

中國歷代貨幣 郭彦岗 887 2018-03-20
唐朝是中國中古時期繁榮昌盛、文化發達的封建王朝,國力富強,國威遠揚,對世界文明和中華貨幣文化的發展,均作出卓越的貢獻。 公元618年,李淵起兵太原,席捲關洛,取代隋朝,建元武德,唐代肇始。鑑於隋末20餘年戰亂破壞及隋亡教訓,唐初就從恢復生產及緩和矛盾著手。攻占長安時,與民約法12條,廢除隋苛政。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實行均田制,並適當減輕賦稅。唐太宗李世民更採取若干有利於民的政策措施,如輕稅,獎農,建義倉備荒,以戶口增減作官吏考勤標準等等,使生產加速發展,人口不斷增加。高宗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後期和武后當政前後,發生皇族權位鬥爭,政局動盪不安。玄宗前期扭轉紛亂局面,仿行貞觀措施,社會經濟欣欣向榮,史稱“開元之治”。唐代至此維持了100多年的興盛局面。這一時期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手工業、官營商業、宮市、邸店、對外貿易、國際交往、驛站等均空前興盛,眾多的手工業行會及各種商業行會組織所起作用,更說明手工業和商業空前發展。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長安,更是萬商雲集,繁華空前。崔融曾描寫當時中原盛況:“旁通巴漢,前指閩越,七澤十藪,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艦,千舳萬艘,交易往返,昧旦永日”,真是盛極一時。其他商業都市很多,如廣州設市舶司。玄宗後期,社會矛盾激化,安史之亂(公元755—763年)中,民眾死亡不可勝計,中州數百里一片荒涼,州縣多成廢墟。此後,統治上層內部矛盾一發不可收拾,接踵而至的是“三害”:藩鎮割據,宦官專政,朋黨傾軋。故年年戰亂不息,使北方的經濟下降或衰敗,經濟重心轉向南方。肅宗以後幾代,由於財政收入銳減,軍政開支猛增,多方開闢財源,先後任用第五琦、劉晏、楊炎等人理財,如改良漕運,整頓鹽法等等。德宗時取消租庸調,實行兩稅法,法雖善但忽視不加稅的諾言,得失參半。晚唐幾代,三害之禍更為激烈,財政陷入絕境,加之搜括無度,激起波瀾壯闊的黃巢農民軍大起義,摧毀了唐王朝的統治。唐朝的貨幣、幣制、貨幣政策措施,也在上述歷史背景下,興衰起伏,經歷了初唐時期的貨幣穩定,中唐前期的通貨膨脹和緊縮,晚唐再次通貨膨脹的局面,利弊雜陳,足資借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