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歷代貨幣

第7章 第五節新莽和東漢晚期的貨幣

中國歷代貨幣 郭彦岗 1078 2018-03-20
王莽從居攝二年(公元7年)到天鳳元年(公元14年)的八年中,標榜“復古,好名,好貨”,四次修改幣制,以削弱劉漢統治勢力。搜括天下財富,以應付繁重的軍政開支。 居攝二年王莽始行第一次修改幣制。同時推行四種貨幣:五銖錢;“大錢五十”,重12銖,值五銖錢五十;“金錯刀”,錢文“一刀平五千”,值五銖錢五千;“契刀”,首有大環,身形如刀,錢文“契刀五百”,值五銖錢五百。後三種都是虛增錢值倍數,即官定的鑄幣減重,造成嚴重的通貨貶值。 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王莽第二次幣改,宣布廢除兩種刀錢和五銖錢,保留“大錢五十”,另鑄“小錢直一”錢,重一銖,毀12枚小錢可鑄成一枚大錢,私鑄大盛,加劇幣制混亂。 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王莽實行“寶貨制”,計有五物(金、銀、銅、龜、貝)、六名二十八品,即錢貨六品,金貨一品,銀貨二品,龜貨四品,貝貨五品,布貨十品。也就是有六大類28個品種貨幣同時流通,無主輔幣關係,各幣種間比價關係也不明確,均平行流通。這是一種龐雜繁瑣、稀奇古怪、荒謬絕倫的幣制,違背了貨幣流通規律的基本要求,雖嚴刑竣法也行不通。幣制混亂,民怨沸騰,社會騷動。這已經不是什麼通貨膨脹大小的問題,而是中國貨幣史上一次極其嚴重的貨幣與政治經濟大混亂。後因寶貨制徹底垮台,復行大小錢。

天鳳元年(公元14年),王莽廢大小錢,改行“貨布”與“貨泉”兩錢。貨布重25銖,值25;貨泉重5銖,值一。兩錢書法纖秀,為垂針篆。民不樂用,复準大錢五十與貨泉並行。此外尚有“國寶金匱值萬”及“布泉”“布錢”垂針篆圓錢。 總之,王莽更改幣制,對人民造成慘重的災難,每改變一次,民眾就大破產一次。所行幣改措施,有的盡量仿照史籍所載名目,憑空臆想,不顧當前實際;有的根本忽視作為貨幣的起碼要求,形同兒戲;而且朝令夕改,叫人無所適從。造成錢法一團糟,四民失業,怨聲載道,揭竿而起,新莽政權迅即崩潰,留下深刻的歷史教訓。此後民間雜用谷帛、金及五銖錢。有些地方自鑄錢幣,如淮陽王的“更始五銖”,公孫述的“鑄鐵五銖”,均為時不久。

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光武帝採納馬援建議,复鑄行五銖錢,以後各代照辦。東漢晚期政治混亂,財政困窘。桓帝打算鑄大錢未成。靈帝鑄“四出五銖錢”,錢背有四道斜紋由穿孔四角直達邊郭,又叫角錢。民間傳言此錢象徵天子四面下堂而去,乃將亡之兆。此時漢室腐敗至極,宮廷荒虐,官吏貪殘,民不聊生,黃巾蜂起,諸鎮紛爭,天下大亂。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搜括長安洛陽銅人銅器和五銖錢,改鑄小錢,輕小粗惡,大五分,無文字。因物價飛漲,米每石高達五六萬至數十萬錢,此種惡錢旋即作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