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歷代貨幣

第4章 第二節兩漢幣制概況

中國歷代貨幣 郭彦岗 1352 2018-03-20
漢王朝建立後,仍沿襲秦幣制,同時使用黃金和半兩錢,以後改用五銖錢,民間還習用糧食、布帛等實物貨幣。故在漢朝近400年中是實行黃金、谷帛和銅錢並行的幣制。 漢承秦制,仍以黃金為上幣。西漢交易中盛用黃金,凡是價值大的和收支數額大的均以黃金計算,關係重大的種種活動,如賞賜、進貢、助祭、平賈、算賦、買賣官爵、對外往來、窖藏等等,也多用黃金。賞賜用金數額很大,多次賜給功臣武將,少則上百斤,多則上千斤,最高者一次就賜金5000斤。武帝時賞賜對匈奴作戰有功將士的黃金有30萬斤。 《漢書》記載的賜金共計90萬斤。漢紀部分記載用金93次,其中萬金以上大額用金有四次,例如梁孝王府藏黃金40餘萬斤。為了加強朝廷權力,削弱地方勢力,漢朝實行“酎〔zhou宙〕金”制,令各地諸侯每年向京師祭祀祖宗時獻金助祭,不合規格者嚴懲,武帝時就用此法奪去106人爵位。為了流通方便,漢朝曾鑄過“麟趾褭蹏〔NIAOTI鳥提〕”,即麟趾金、馬蹄金。公元前119年,武帝因對匈奴作戰,財政困難,又發行類似紙幣的“白鹿皮幣”,強迫使用。同時又發行銀錫合金的“白金三品”,即圓形龍幣,又名白選、白饌,重八兩,值三千;方形馬幣,重六兩,值五百;橢圓形龜幣,重四兩,值三百。因作價過高,私鑄氾濫,不到兩年即取消。僅就上述幾例,可看出西漢廣泛使用金銀幣的情況。王莽也實行黃金國有政策,其貨幣中有“金錯刀”,並屢次改變幣制,藉以搜括民間藏金。新莽“寶貨制”中就有金貨一品銀貨二品。他敗歿後,在他的宮中搜出庫存黃金60餘萬斤。東漢用金大為減少。如賜金只有21740斤,為西漢賜金總數的2%。對外貿易中大量使用黃金。西漢中期以後,金銀器飾盛行,《西京雜記》等書有大量記載,如趙飛燕的金步搖,韓嫣的金彈丸等。光武帝時富商郭況就僱用400多工匠製造金器。曹植詩:“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钅義)”,可見當時金銀器飾的流行。明帝以後,佛教道教盛行,廟宇道觀裝飾及神佛像多用黃金。和帝以後各代,奢侈無度,外戚宦官爭權,又連年對外用兵,公私匱乏,黃金價貴,官民競藏黃金保值。如董卓敗歿後,其郿〔mei梅〕塢中有金二三萬斤,銀八九萬斤。最早銀幣仿貝幣,於1974年在原戰國時中山國遺址發現四枚。同年8月,河南扶溝縣古城村出土銀空首布一枚,銀平首布17枚。 60年代中期,江陵楚墓中出土包金銀箔的圓餅形鉛餅貨幣。這些出土貨幣說明,早在距今2800多年以前,中國已經使用金銀鑄幣。

糧食布帛自古就被用作一般等價物而起貨幣作用。秦漢時財政收支中有一部分習用谷帛。漢朝的官俸,西漢是以糧食計算,東漢則錢糧搭配,約各半數,如“二千石〔dan旦〕”、“六百石”、“四百石”,分別表示官爵的高低。史書常見“秩比千石”、“秩比四百石”,即指相當於某一等級的官職。縑帛也常被用作貨幣,如《漢書》載武帝出巡各地,賞賜地方官吏大量縑帛錢財。為此,西漢有許多人主張廢黃金錢幣,代以穀帛,認為珠玉金銀飢不可食,寒不可衣,應貴五穀而賤金玉。王莽幣制總崩潰時,民間就以布帛谷粟為幣。東漢時,谷帛與五銖錢並行,有人稱之為錢帛平行本位。桓靈兩代擴大賣官鬻爵規模,錢帛均當貨幣計價。不過,金銀谷帛兩類貨幣的使用,在兩漢時各有一定時間、一定範圍、一定對象的限制,只有方孔圓錢才是不限階層、地域、對象和範圍的通用貨幣。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