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棋藝

第32章 第二節塞戲

中國古代棋藝 徐家亮 644 2018-03-20
塞戲也是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一種古代棋戲。它在六博棋之後產生,是在六博棋的基礎上脫胎而出的。古代文獻中常常博塞並稱,例如:《莊子·駢拇篇》有“博塞以遊”之句。塞戲與六博棋在棋盤和棋子方面幾乎完全一樣,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在有無擲採上。六博棋有箸,以投箸行棋。塞戲沒有箸、瓊等類似骰子的棋具,行棋時不擲採。由於不擲採行棋,塞戲擺脫了僥倖靠運氣取勝的成分。 塞在古書裡又寫作簺,漢代也叫格五。格五在漢代很盛,西漢王朝還專門設有“棋待詔”的官,授予善走格五的棋手。 《漢書·吾丘壽王傳》說吾丘壽王以善走格五而被召為棋待詔,《後漢書·梁冀傳》說梁冀善走格五。格五的著法類似六博,只是不用箸,只用梟散的棋子,所以它與塞名異而實同。

關於塞戲的棋局,在西漢古墓中曾出土過兩種稍為不同的形制。第一種,湖北雲夢西漢古墓中出土,棋局長38厘米,寬36厘米,厚兩厘米。正面白地規矩紋,與六博棋完全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沒有博箸。棋盤四周繪有紅漆一道,背為素面,四個側面用紅漆繪有幾何紋或植物紋圖案。這可能是較早期的一種塞戲。第二種,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有彩繪木俑,棋盤為黑色彩底,棋局繪白色“規矩形”圖案,與六博棋局圖案略有不同。盤左一俑,由白黑兩色繪畫,穿著長袍,梳圓髻,蓋須,右臂向前下方伸出,拇指、食指挾長方形的木棋子,正在舉手行棋。盤右一俑與左俑形態大致相仿,右手放在膝上,左手舉在胸前,正在凝視對方落子。 塞戲的棋子在漢代出土的棋局中見有龍虎兩種形制。關於塞戲的形制和著法,漢代邊韶的《塞賦》中有詳細的介紹。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