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棋藝

第31章 第一節六博棋

中國古代棋藝 徐家亮 1061 2018-03-20
六博棋是古代棋戲的一種,在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都非常盛行。這種棋由兩人玩,雙方各有六枚棋子。其中各有一枚相當於王的棋子叫“梟”,另有五枚相當於卒的棋子叫“散”。行棋在刻有曲道的盤局上進行,用投箸的方法決定行棋的步數。 據現代棋史學家的研究,這種古老的六博棋實際上是世界上一切有兵種盤局棋戲的鼻祖,諸如像棋、國際象棋、將棋等等有兵種的棋戲,都是由六博棋逐漸演變改革而成。 關於六博棋的產生年代可能還在春秋戰國以前。 《楚辭·招魂》中有一段話敘述六博棋的形制和比賽方法:
第一句,說當時六博棋的棋制是由棋、局、箸三個部分組成。棋是在局盤上行走的象形棋子,由象牙製成,每方各六枚,一梟五散,故稱六博。局就是棋盤,方形並有曲道。箸就是骰子。用竹子做成,長為六分。貴族人家用菎即玉來做裝飾,以顯其珍貴。棋子在局盤上行走,以投箸決定行棋的步數。

第二句,說的是行棋比賽的方法。由兩人對局或兩組聯賽,方法是“投六箸,行六棋”。先投箸,後行棋,鬥智又鬥巧。行棋時要講究技巧,相互攻逼,務使對方死棋。 第三句“成梟而牟,呼五白些”,說的是棋走到最後的關鍵時刻,當投箸投成“五白”,可以任意殺對方重要棋子而取得倍勝(牟),並迸發出勝利的呼聲。 湖北雲夢曾發掘出戰國末期的古墓,其中有戰國時期的六博棋局。 棋盤為木製,長38.5厘米,寬35厘米,棋盤的正面陰刻規矩紋,並用紅漆繪出四個圓點。 棋子是骨質,共六枚,均為長方形。其中紅色的一枚較大,長三厘米,寬1.4厘米,高1.8厘米,這就是梟棋。其餘五枚較小,黑色,長2.5厘米,寬1.2厘米,高1.7厘米,這就是散卒。

箸有六根,由小竹管劈成兩半爿,成弧形斷面,長19.5厘米。 秦和西漢的六博棋形制,基本上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六博棋形制一樣。

戰國時期六博棋局圖
東漢時期六博棋形制有過一次革新,革新後的六博棋叫小博,而革新前的六博棋改稱大博。大博與小博的主要區別在於箸的數量。大博有六箸,小博有二煢(瓊)。煢、瓊和箸的作用一樣,是擲採用具。 東漢時期小博的著法,據《列子·說符第八》記述,由兩人對坐,局盤分12道,兩頭當中名為水,用棋12枚,六白六黑。又用魚二枚,置於水中。擲採用玉石,銳其頭,四面鑽眼。玩時兩人互相先後擲採行棋。棋行到處即豎之,名為驍棋。即入水食魚,也叫牽魚。每牽一魚,得二籌,每翻一魚,得三籌,得六籌為大勝。

1972年河南靈寶的東漢墓中出土一套綠釉博棋俑。在一張坐榻上置長方盤,盤的半邊擺著六根長條形算籌,另半邊置方形博局。博局上每邊有六枚方形棋子,中間有二枚圓的“魚”。坐榻兩旁跪坐二俑對局,形象逼真。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