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棋藝

第6章 第六節古代圍棋少年名手

中國古代棋藝 徐家亮 2724 2018-03-20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圍棋這一融科學性、藝術性、競技性、文化性和娛樂性於一體的智力體育項目中,這一人才發展的普遍規律和現像也不例外。歷史上曾經出現不少圍棋“神童”,曾經有許多圍棋高手成名於少年。 兩晉和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圍棋大發展的第一個時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大都愛好圍棋。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出現過不少思路敏捷和聰慧過人的少兒棋手。南北朝初期的褚胤,就是我國歷史上見於文字記載的年齡最小的圍棋高手。 據《北史》等書記載,宋文帝義隆時期(公元424—453年),吳郡(今江蘇蘇州等地)有個叫褚胤的兒童,七歲時棋藝即入高品,用今天的話來說,即有高段的水平。當時被人們稱為“弈中天士”。宋文帝本人是圍棋迷,對褚胤非常佩服。他在評論當時最傑出的人物、最有名的山水和建築物時說:“天下有五絕,而皆出錢塘,褚胤圍棋其一也。”把褚胤的圍棋稱之為“天下五絕之一”,評價可謂極高。

褚胤雖然在六七歲時便戰敗很多當時名手,進入高品,而且年齡稍長時即天下無敵,但是,他後來的命運卻很悲慘。他的父親褚榮期因為觸犯當時刑律被判全家抄斬。儘管當時有人不惜被問罪而向宋文帝求情,年方十幾的褚胤也未能倖免一死。最終成了封建刑法的犧牲品。對於褚胤的死,《南史》記載說:“時人痛惜之。”的確,這是圍棋人才的一個損失。設想褚胤這樣的圍棋天才如果其技藝能夠正常發展的話,到他成年時,棋藝水平將是難以估計的。 稍晚於褚胤,吳郡錢塘人朱异也從小善弈。據《南史》記載,他10來歲時就好下圍棋。稍長,則“遍覽《五經》,尤明《禮》、《易》,涉獵文史,兼通雜藝,博弈書算,皆其所長。”可見他是多才多藝的。當時的文學家沈約任梁尚書令,開始時不信其才,後邀其面試,方信。後朱异被推薦給梁武帝蕭衍。梁武帝也非常佩服,稱讚說:“朱异實異。”

唐代是我國第二個圍棋大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也出現不少圍棋的少年高手。其中年僅14歲的張小子戰勝當時棋待詔滑能的故事頗為動人。 據《北夢瑣言》記載,唐僖宗李儇〔xuan軒〕時期(公元874—888年),有個叫滑能的棋待詔,棋品甚高,少有敵手,平時專門陪皇帝、大臣下圍棋。滑能棋藝精湛、運子神速。但是和張小子對陣時,滑能運子神速的特長就不見了。儘管他沉吟良久,方下一子,儘管他竭盡全力,施展出看家本領,卻仍不能取勝。相反,張小子卻弈來十分輕鬆,隨手應棋,毫不介意。他每下一子後,便到庭院中去玩耍,等滑能一落子,他隨即應棋。張小子的圍棋水平可見一斑。 據《甲乙剩言》記載,宋代方子振自幼酷愛圍棋。大約在他10來歲時,一天,他遇一老人。老人問他是否喜歡下棋,如果喜歡,要他明天一早到唐昌觀來,老人願意教他下棋。方子振聞言喜出望外,第二天很早就到唐昌觀去,但到那裡一看,老人早已到了。老人很不高興地說:“和長老相約,怎麼能這麼晚來?你明天再來。”說完這番話,便拂袖而去。方子振只得怏怏離去。第三天,當天還沒亮、觀門還沒開時,方子振便來到唐昌觀。此時老人也“翩然曳杖而來”。老人這才表示滿意地說:“你可以跟我學棋了。”於是,教給方子振棋術,後來方子振海內無敵。

不難看出,這則故事是模仿張良遇圯上老人傳授兵法的故事而改編的。把方子振的圍棋天下無敵說成是唐昌觀老人教誨的結果,當然是不足信的。實際上,按方子振自述,他自八歲愛好弈棋。當時他在私塾唸書,課餘時練習弈棋,並對老師說,他有能力既念好書又下好棋。老師開始禁止他下棋,後來看他對圍棋如此入迷,便不再禁止。於是他每天都在書桌下放一棋盤,有空兒就鑽研棋藝。這就是他13歲時即成為國手而無敵於天下的奧秘所在。 《甲乙剩言》作者評論方子振的棋術之所以驚人,乃專藝入神。 宋代由於天資聰明又刻苦鑽研棋藝而成名的少年棋手不少。比如南宋時,越州鄭日新由於自幼愛下圍棋,不循古法,不襲前賢,刻苦創新,所以十幾歲時即稱霸越州棋壇,人稱“越童”。

明朝末年,福建有位在京做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的葉台山先生,名向高,弈品居第二,路過無錫,突然棋癮上來,想找一位水平相當的對手下圍棋。地方官推薦當時年僅11歲的過百齡與他較量。葉向高是學台大人,但過百齡毫不畏懼,欣然應命,前去應戰。葉公見應召的是個童子,心中非常詫異,覺得偌大的一個無錫,怎麼竟然連個會下圍棋的文士也沒有。及至兩人一交手,葉公才覺得不是過百齡的對手,連連認負。鄉里的父老因葉公是位大官,為著給他留點面子,休息時偷偷對過百齡說:“葉公官居顯要,你應當輸給他幾局才是,為何屢屢勝之?”過百齡不以為然地說:“弈固小技,但故意讓棋取悅對方是可恥的事,我不能幹。”又說葉大人如果是好官,是不會怪罪於他的。休息後再戰,過百齡仍然拿出真功夫與葉公對弈。葉公已不像開始時那樣輕敵,但儘管拿出看家本領,使出渾身解數,仍然抵擋不住過百齡的攻勢,很快又連敗三局。於是葉向高對他備加讚許,說他前途無量。

過百齡生於無錫的一個圍棋世家,五六歲時開始學棋,由於天資聰慧,又得到父輩和親友中名手的指點,棋藝進步神速,八歲時在無錫即殺敗很多酷愛圍棋的名流學士,名震棋壇。 11歲時戰勝葉向高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遍大江南北。明末之際,江南一帶棋風很盛,蘇、浙、皖一帶名手輩出,代有其人。江南圍棋名宿、慕名而來無錫向過百齡挑戰者,絡繹不絕。過百齡在這種情況下學棋更加用功,棋藝進步更快,與當時諸多名手對弈,竟無一人能勝過他。 過百齡晚年回到自己故鄉,把自己的一部圍棋手稿《三子譜》交給棋友刻印。過百齡的著作還有《四子譜》、《二子譜》等。在我國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曾流傳日本。 清代是我國第三個圍棋大發展時期,所以少年時便成名的棋手更多。比如,清初的周懶予,被稱為棋中神童。他自幼聰明伶俐,五六歲時便能看懂祖父的對局,從旁觀解攻守應變之法。他的棋藝進步神速,數年間達到神妙的地步。他10來歲時便在浙江嘉興戰敗所有對手,20來歲時率先擊敗明末清初第一高手過百齡,從而推翻過百齡無敵於天下的神話。週懶予棋藝雖高,但非常謙虛,初與過百齡對弈時,為了表示對老一輩棋手的尊敬,幾次堅持不肯下對子棋。當他棋名最盛時,有人問他:“先生的棋藝是否已到頂峰?”週懶予回答說:“各地高手現在雖說都不能勝我,然而,我每次棋畢复盤,覺得尚有很多不妥當之處,所以離頂峰還相差很遠。”

康熙年間的范西屏、施襄夏同是浙江海寧人,都是自幼酷愛圍棋。七八歲時即能與鄉里高手對抗。在他們的老師俞長侯的傳授下,範、施兩人同時於十二三歲時達到當時國手的水平。時人稱之為“海昌二妙”。他們兩人的弈譜《當湖十局》留傳後世,成為圍棋史上的不朽之作。清末18國手中至少有三四人都在十六七歲以前就成名了。 由上可見,少年棋手在我國圍棋事業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們是我國圍棋事業的希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