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古代棋藝

第7章 第七節古代圍棋名譜

中國古代棋藝 徐家亮 1490 2018-03-20
圍棋的傳播和發展,離不開棋譜的編撰和出版。我國圍棋譜的產生年代,據現有文獻資料,還不能推到漢朝以前。 《敦煌棋經》指出:漢朝時有《漢圖十三勢》;三國時有《吳圖二十四》,這兩本圍棋譜大概算得上是我國最古的棋譜了。到了晉朝,馬朗(即馬綏明,有棋聖之稱)等撰《圍棋勢》29卷,這是我國古代卷數最多的一套圍棋譜。 不過,圍棋譜的大量出現,並在我國圍棋發展史上成為一件有影響的大事,還是在南北朝時期。這與當時圍棋的盛行、統治者對圍棋的重視,以及紙張的廣泛應用等因素有關。 據《隋書·經籍志》載,南北朝的圍棋譜有八部52卷之多,其中,《棋勢》、《棋圖》、《棋品》之類的圍棋專著不下20種。 《棋勢》、《棋圖》似是對局記錄,而《棋品》則可能是對棋手的品評。這充分說明當時已非常注意對圍棋藝術的研究。據《南齊書·蕭惠基傳》載,宋文帝為了研究圍棋,特地派了高手褚思莊到會稽去與會稽太守羊元保比賽,並錄下局圖,回來給文帝复盤。梁武帝時,特邀二品圍棋高手柳惲品定棋譜,而著名棋手到慨則常與朱异、韋黯一起校定棋譜,复局不差一道。這說明當時對圍棋譜的校定工作是很認真負責的。

這些編撰成集、經過校定的圍棋譜,無疑都是當時名棋手對局中的精華。它們的流傳,對圍棋的發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遺憾的是,這些寶貴的棋譜後來全部失傳。但值得慶幸的是,近期發現的敦煌寫本《棋經》,也是南北朝時的一部重要圍棋著作。該書分七篇,末附《棋病法》和《梁武帝棋評要略》兩篇論文,是一本較為完整的圍棋論著。 隋唐後史學家重視經、史、子、集的記載,藏書家也偏重這些書籍的收藏,而對棋藝書譜往往不注意。因此,唐代的圍棋譜錄入《唐書·經籍志》中者幾乎是鳳毛麟角。實際上唐朝也出過不少圍棋譜,其中以王積薪的《棋訣》影響最大,留傳後世,成為古今圍棋手一致推崇的不朽之作。王積薪是唐玄宗時的棋手,因棋藝高超,考入翰林院,為“棋待詔”,常在宮中陪唐玄宗下棋。

據傳王積薪性情豁達,不拘小節,在棋藝上刻意求精,勤奮好學。他成名後從不以名家自居,每次外出遊玩,身邊總帶著一個竹筒,裡面裝著棋子和紙畫的棋盤。途中不管是遇見誰,哪怕是平民百姓,只要會下棋,都要下馬來對弈。對於能贏他的人,他還請客吃飯。 北宋時的圍棋,比之唐代有進一步的發展,棋藝水平也有不小的提高。這一時期以至後來的南宋都出了不少的圍棋譜,據《宋史》、《通志》、《文獻通考》等記載,有《圍棋義例》、《棋經要略》、《玄玄集》等20餘種,然而流傳至今的棋書僅有《圍棋義例》、、《論棋訣要雜說》、《棋訣》、《忘憂清樂集》、《事林廣記》等六種。 《圍棋義例》,宋初徐鉉撰,內容為圍棋術語詮釋,共32個術語,它對我國古代圍棋術語的統一起過積極的作用。

,北宋張靖撰,是我國古代圍棋理論的傑作。它仿照《孫子兵法》寫成,分13篇。 《忘憂清樂集》,宋李逸民重編,為僅存孤本。內容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徽宗御製詩、《棋訣》、《論棋訣要雜說》;第二部分為全局,自孫策詔呂範弈棋局至劉仲甫等棋圖共10餘局;第三部分是邊角著法;第四部分是棋勢。 《棋訣》,宋劉仲甫撰,分佈置、侵凌、用戰、取捨四篇,內容精要,詳述圍棋基本原理。如果說全面論述了圍棋的哲理、競賽、戰略、戰術及棋品等,而《棋訣》則僅取每局棋的佈局、打入、對殺、取捨的基本原理加以論述,比《棋經》有更高的實用價值。 明清圍棋漸趨鼎盛時期,圍棋在我國有了突出的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圍棋棋藝創作的繁榮。這一時期,特別是明末清初,出了不少圍棋譜,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適情錄》、《石室仙機》、《三才圖會棋譜》、《過百齡四子譜》、陶存齋《官子譜》、施襄夏《弈理指歸》、施範《當湖十局》等。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