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印文化交流史話

第35章 第五節甘地主義在中國的反響

中印文化交流史話 薛克翘 1084 2018-03-20
本世紀20年代以來,甘地之名在中國很響亮。據統計,從20年代到40年代,中國出版有關甘地及其主義的書籍達27種,僅羅曼·羅蘭的甘地傳記就有三個譯本,而甘地的自傳則有四個譯本。當時的《東方雜誌》刊登有關文章不下六七十篇,並一度闢有《甘地與新印度》的專欄;1948年當甘地遭暗殺後,又有紀念文章13篇。 甘地在中國有如此大的影響,原因之一是中國人民對友好鄰邦印度始終懷有深情。而他對中國也給予極大的同情和聲援,對中國的未來充滿希望。 1937年4月14日,泰戈爾創辦的國際大學舉行中國學院成立典禮,甘地得知消息,提前給泰戈爾寫信表示祝賀:“願中國學院作為印中結合的象徵。”同時他還給在國際學院工作的譚雲山寫信:“是的,我們確實需要促進中印兩國人民的文化聯繫。你們的努力誠可欽佩。”7月,當抗日戰爭爆發的消息傳到印度時,他說:“中國已經在抵抗日本侵略者了。勝利一定屬於中國人民,因為真理在你們一邊!”對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國的行徑,甘地曾在各種場合多次予以譴責。

1920年,印度國大黨採納了甘地的“非暴力”和“不合作”的反英鬥爭策略。當年12月,“不合作運動”開始。這一運動引起了中國思想界的密切關注,各報刊連續登載有關消息和評論。自1920年至1926年,僅《東方雜誌》發表的有關文章即約30篇。這一時期的文章如《印度民族運動領袖甘尼地》,不僅介紹了甘地其人,還刊登了他的頭像。文章指出,甘地是印度自治運動的中樞,是不合作運動的首創者;他篤信宗教,主張愛國主義;他蔑視富貴和安樂,一意行善,不畏強暴;他深得印度民眾敬佩,使英國當局懼怕。 《印度自治運動》一文又說:“甘氏為一急進派。而亦理想家,主張印度不僅自治而且獨立。”從1921年開始到1925年,在我國的思想界展開了一場關於甘地和甘地主義的大論爭。許多人在《東方雜誌》、《嚮導》、《新建設》、、《前鋒》、《中國青年》、《國聞周報》等報刊上發表意見,有些意見是十分尖銳和對立的。這場激烈的論爭說明,中國的民族主義者和革命派十分關心印度的前途,十分重視印度獨立運動中出現的問題。爭論中的各種意見儘管分歧很大,但都希望印度的運動能順利發展並取得成功。

1929年12月,印度國大黨通過了關於開展第二次不合作運動的決定。 1934年5月,第二次不合作運動失敗。對於甘地領導的第二次不合作運動,《東方雜誌》亦有強烈反響,自1929—1932年,發表評論、通訊等文章有二三十篇,這一階段發表的文章具有三個特點:一、鮮明而又理性地支持並贊同印度民族運動。二、研究比較深入,論析接近本質。三、受共產國際的影響,批判甘地“右派”立場的傾向明顯加強。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