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印文化交流史話

第22章 第七節《千金方》和《外台秘要》

中印文化交流史話 薛克翘 1555 2018-03-20
唐代,印度的醫學知識也在中國流傳。印度古代的眼科很有名,有一部叫做《龍樹眼論》的書,早就傳入中國,在唐代仍然流傳。另外,唐代還有會治老年白內障的印度眼科醫生在中國。白居易有一首《眼病》詩,就反映了這一情況,他在詩中寫道:“案上謾鋪《龍樹論》,盒中虛捻決明丸。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篦試刮看。”劉禹錫也有一首詩,叫做《贈眼醫婆羅門僧》,詩中有這樣兩句:“師有金篦術,如何為發蒙。”這裡的“金篦”是指當時印度醫僧用來撥刮白內障的金屬器,“金篦術”則是指這一手術。 下面要重點介紹一下唐代的兩部醫書。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有時又被合稱為《千金方》。其作者是隋唐時代的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 《千金要方》是他於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在廣泛蒐集歷代各家方書和民間驗方的基礎上編輯成的,另一部則是他於30年後根據自己的行醫經驗撰寫成的。這兩部書都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醫學類書,在中國醫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據《舊唐書》本傳,孫思邈“七歲就學,日講千餘言。弱冠,善談老莊及百家之說,兼好釋典”。即是說,他很早就受有佛教典籍的影響。這影響在他的著作中表現了出來。在《千金要方》的《序例》中,他寫道:“經說:'地水火風,和合成人。凡人火氣不調,舉身蒸熱;風氣不調,全身強直,諸毛孔閉塞;水氣不調,身體浮腫,氣滿喘粗;土氣不調,四肢不舉,言無音聲。火去則身冷,風止則氣絕,水竭則無血,土散則身裂……凡四氣合德,四神安和。一氣不調,百一病生;四神動作,四百四病,同時俱發。'又云:'一百一病,不治自愈;一百一病,須治而愈;一百一病,雖治難愈;一百一病,真死不治。'”這說明他的醫學思想包含著印度醫學理論的成分。在1936年的《中國醫學雜誌》上,範行準先生髮表了《胡方考》一文,經過考證,他認為,《千金翼方》中有不少方子都是來自印度的方劑。有些藥方,孫思邈已經作了明確的說明。例如有一個《服昌蒲方》,孫思邈寫道,此方是“天竺摩揭陀國王舍城邑陀寺三藏法師跋摩米帝以大業八年與突厥使主,至武德六年七月二十三日為洛州大德護法師、淨土寺主矩師筆譯出”。在《苦參消石酒方》所附《浸酒法》中,孫思邈又說:“黃青白消石等是百藥之王,能殺諸蟲,可以長生,出自烏場國(古代印度一國名),採無時。此方出《耆婆醫方論·治疾風品法》中。”可見,上述各方有的是採自印度醫書,有的是採用了印度方面傳來的藥物。

《外台秘要》的作者是略晚於孫思邈的另一位唐代醫藥學家王燾。據《新唐書》本傳,王燾出身於仕宦之家,曾為官,性至孝,“數從高醫遊,遂窮其術,因以所學作書,號《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成書於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全書共40卷,分1104門,載有6000餘方,是匯集前人69家醫方書而撰成的醫學巨著。其中介紹了不少印度方面的醫藥學知識。 《外台秘要》卷二一《眼疾二十四門》記載:“謝道人曰:夫眼者,六神之主也。身者,四大所成也。地水火風,陰陽氣候,以成人身八尺之體。骨肉肌膚,塊然而處,是地大也;血淚膏涕津潤之處,是水大也;生氣溫暖,是火大也;舉動行來,屈伸俯仰,喘息視瞑,是風大也。四種假合,以成人身。”王燾說這位謝道人俗姓謝,號隴上道人,住齊州,從西國胡僧學眼科醫術。從謝道人的言論看,他是受了印度醫學理論的影響,因此,他所從學的“西國胡僧”很可能是印度人。同卷同門又有謝道人撰《天竺經論眼序》一首,說:“蓋聞乾坤之道,唯人為貴,在身所重,唯眼為寶。以其所繫,妙絕通神,語其六根,眼最稱上。是以療眼之方,無輕易爾。”這也足以證明印度古代的醫學理論在當時的影響。此外,據范行準《胡方考》,書中有關印度的方劑也有很多。這些藥方中,有的在唐代以前就傳入中國,有的則流行於唐代,有的甚至是唐朝宮廷中使用的。此外還有一些香藥方、熏衣香藥方,則多是供上層社會所使用。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