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印文化交流史話

第18章 第三節一代畫聖吳道子

中印文化交流史話 薛克翘 2192 2018-03-20
中國的繪畫由六朝經過隋代的過渡,在唐代形成了一個生機勃勃、豐富多彩的局面。大畫家輩出,新畫派不斷出現,民族風格的確立,外來技巧的吸收,這些都是唐代繪畫繁榮的標誌。在此期間,佛教題材仍在繪畫中佔有很大比重。因此,許多大畫家都與佛教有關,幾乎都畫佛教題材的畫,這一點和六朝時的情況差不多。下面簡單介紹幾位畫家。 鄭法士,蘇州人,北周時已做官,隋代曾做中散大夫。唐人李嗣真對他的畫給以很高評價,認為他在當時是獨步江左。唐代人見過他的《阿育王像》、《隋文帝入佛堂像》以及《游春圖》等。他經常到寺廟去作畫,並虛心好學,很受時人推重。 閻立本,唐代京兆萬年人(陝西臨潼),約生於公元601年,卒於673年。其父閻毗,在隋朝為官;其兄閻立德是唐初著名畫家、工藝家和工程專家,指揮舟橋、宮室、陵墓建築,身居高官。唐高宗時,閻立本以將作大匠的身份代替閻立德為工部尚書,後升任右丞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宰相畫家。據《舊唐書》本傳,一次,李世民與群臣在春苑池泛舟,見有異鳥在池面游弋,一高興便命群臣作詩,又召畫師閻立本畫畫。閻立本看到別人在作詩,而自己卻像僕役一樣調色畫畫,感到十分羞辱,回家告誡兒子,讓他們永遠不要畫畫,說畫畫是下賤的事。儘管他錯誤地把繪畫當作下賤事,卻仍然愛好繪畫。所以,當他做了右丞相時,人們譏嘲地說:“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當時的左相姜恪以武功聞名。閻立本以畫人物像見長。他的《步輦圖》真跡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畫的是唐太宗接見吐蕃松贊乾布的使者祿東讚的場面。這幅畫極受歷代美術家讚譽。現存的另一幅真跡《歷代帝王圖》在美國波士頓博物館。他以高超的技巧,寫實的手法描繪了13個帝王的精神風貌。閻立本受佛教影響,主要表現在他的虛心好學,廣收博取上。他不但繼承了父兄的家學,還傾心向前人學習。有這樣一個故事:閻立本曾到荊州去看張僧繇的畫,第一天看了,說“虛得其名”;第二天又看,說是“近代佳手”;第三天再看,說“名下無虛士”。於是他留宿畫下,觀賞研究了十多天。我們知道,張僧繇以畫佛畫見長,又是畫天竺“凹凸花”的大師,閻立本在荊州看的畫大約就是指他在天皇寺中畫的佛像。

尉遲乙僧,新疆和田人,其父在隋朝做官,是隋代名畫家之一。尉遲乙僧青年時代被當時的于闐王推薦進京,其時在唐代初年。其後,他深受唐王朝重視,被封官進爵,地位顯赫。他的畫主要以佛畫見長。當時長安、洛陽一帶的大寺院,如慈恩寺、光寶寺、興唐寺、大雲寺等,都能見到他畫的壁畫。他擅於畫佛、菩薩像,也擅人物肖像、花卉鳥獸等。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對他的繪畫活動有較詳細記載:公元677年以後,在長安光寶寺東菩提院內畫《降魔變》等壁畫;702年前後,在慈恩寺塔下南門畫過《千缽文殊》壁畫;705年以後在長安興唐寺作畫;710年前後在長安安國寺作畫。尉遲乙僧曾多次繪製過《西方淨土變》,此畫以阿彌陀佛為中心,左右有觀音和大勢至兩菩薩,有喧鬧的樂舞場面,又有菩提樹、樓台殿閣、七寶蓮池、花鳥樹木等等。那景象十分熱烈,又十分聖潔,既是理想中的西方淨土,又是現實盛世的生活寫照。他的畫在當時非常有名,據說他畫一幅屏風就“值金十萬”。他的畫又自成一派,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中說:“凡畫功德人物、花鳥皆外國之物象,非中華之威儀。”可見,他在傳播西域畫技巧(包括印度繪畫技巧)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吳道子,河南禹縣人,唐玄宗為他更名為道玄。他的生卒年有多種說法,但總的說法是生活在玄宗朝的盛唐時代。他少年時家境貧寒,曾向大書法家學習書法,未成,改學繪畫,遂成為大家。關於吳道子的事蹟,唐代《歷代名畫記》、《唐朝名畫錄》、《唐畫斷》等書中有較詳細的記載,此外,在唐宋的筆記和僧傳中也多有提及,而且有些傳說講得很神奇。這說明,吳道子確實是當時最受推崇、最有成就的畫家,所以,在他死後百年左右,便被尊為“畫聖”。他的畫影響極大,連唐代著名大詩人杜甫也曾在詩中讚揚過他的畫,並稱之為“前輩”。杜甫在天寶末年(公元756年)曾寫過一首《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的詩,詩中提到吳道子在廟中畫的《五聖圖》:“畫手看前輩,吳生遠擅場。森羅移地軸,妙絕動宮牆。五聖聯龍袞,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發,旌旆盡飛揚。”吳道子經常在寺廟中作畫,據唐人朱景玄《唐朝名畫錄》說:“凡畫人物、佛像、神鬼、禽獸、山水、台殿、草木,皆冠絕於世,國朝第一。”又說:“《兩京耆舊傳》雲:寺觀之中圖畫牆壁凡三百餘間,變相人物,奇踪異狀,無有同者。上都唐興寺御注金剛經院,妙跡為多,兼自題經文。慈恩寺塔前文殊普賢,西面廡下降魔盤龍等壁,及景公寺地獄、帝釋、梵王、龍神,永壽寺中三門兩神及諸道觀寺院,不可勝記,皆絕妙一時。”又說:“景玄元和初應舉住龍興寺,猶有尹老者,年八十餘,嘗云:吳生畫興善寺中門內神,圓光時長安市肆老幼士庶竟至,觀者如堵。其圓光,立筆揮掃,勢若風施。人皆謂之神助。”吳道子的畫沒有保存下來,有一幅《天王送子圖》是後人對他手筆的臨摹。這幅畫畫的是釋迦牟尼降生後,其父淨飯王和其母摩耶夫人抱著他去大自在天神廟的故事。圖中淨飯王和摩耶夫人的形像都已漢化,完全是漢人帝王與王后的形象和裝束。總之,吳道子作為一代畫聖,對唐代的藝術做出了巨大貢獻,是我國繪畫史上罕見的天才。

除了以上幾位,唐、五代時還有一些繪畫大家,如孫位(又名孫遇)、王維、周文矩、王齊翰、荊浩等,都擅長佛教題材的畫。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