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印文化交流史話

第12章 第五節絲路上的友好使節

中印文化交流史話 薛克翘 1341 2018-03-20
在西行求法運動大張旗鼓進行的時候,中印兩國人民之間的商業貿易也在進行。而且,在南北朝時期,政府間的往來也增多了。 《晉書·四夷傳》“大秦國”條下記載說:“安息、天竺人與之交市於海中,其利百倍。”《苻堅傳》中又提到,苻堅平定北方以後,“凡六十有二王,皆遣使貢其方物”。其中有“天竺獻火浣布”。苻堅很重視西域的經營,也控制了富庶的蜀地。應當說,晉時西北和西南的交通都不曾斷絕。當時僧人的往來更能證明這一點。 劉宋元嘉五年(公元428年),有一份來自印度的國書保存在《宋書·夷蠻傳》裡。這是天竺迦毗黎國(大約在南印度卡維利河流域)國王月愛致宋文帝的。梁武帝天監初年(公元502年),又有印度屈多王致梁武帝的國書保存在《梁書·諸夷傳》中。這些國書言辭懇切,表達了強烈的通好願望。此外,正史中還記載了不少印度諸國遣使貢獻的事例,如《宋書》記載:“太宗泰始二年,又遣使貢獻,以其使主竺扶大、竺阿彌並為建威將軍。”與南朝保持聯繫的主要是南印度的國家,其交通路線是南海道。

《魏書》各《本紀》中也有若干記載。根據這些記載統計,從451至521年的70來年間,印度各地派使者(其中有若干商人)來北魏,至少有27次。與北魏保持聯繫的主要是北印度諸國,其交通路線是西域道。 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中國南北政府派使者去印度的事也一定不少,只是史書中記載不多罷了。但不管怎樣,這種頻繁的交往,既促進了中印間的文化交流,也增進了彼此的友誼和了解。 這一時期,印度的友好使者們給中國帶來了許多奇珍異寶和一些稀有動物,而中國傳到印度的主要是絲和絲製品。在科學技術方面,由於佛經的大量翻譯,以及印度僧人來華,印度的一些天文曆算知識和醫藥衛生知識也傳到中國。例如,《隋書·經籍志》中就記載有《婆羅門天文經》、《婆羅門竭伽仙人天文說》、《婆羅門陰陽算歷》和《婆羅門算經》等天文曆算方面的書籍,同時還記載有《龍樹菩薩藥方》、《西域婆羅仙人方》、《婆羅門諸仙藥方》、《婆羅門藥方》、《龍樹菩薩和香法》和《龍樹菩薩養性方》等醫藥養生方面的書籍。這些書籍雖然記錄在《隋書》裡,但傳入時間應當在隋以前。它們在中國流傳,勢必對中國的天文曆算和醫藥養生髮生影響。

下面讓我們舉兩個具體的例子。 《高僧傳》卷四《於法開傳》說:於法開,“不知何許人”,“祖術耆婆,妙通醫法”。一次,他到一家,正趕上那家婦人難產,無法治療,全家人急得沒辦法。於法開說,這好辦。便讓婦人喝下少許羊肉湯,然後針灸,不一會兒,孩子生下來,母子平安。 於法開有可能是西域于闐人,或者祖上是于闐人。 “耆婆”,是印度古代著名的醫生。於法開“祖術耆婆”,意思是他學習的醫術是從印度傳來的。他同時還會針灸,這顯然是中國的傳統醫術。從這條記載看,於法開是把中印醫術結合起來了,是當時的“中西醫結合”。 南朝陶弘景是我國古代的大醫學家之一。他曾將晉代葛洪編的醫書《肘後救卒方》增刪改編為101篇的《補闕肘後百一方》。他少年時代喜歡道教,老年皈依了佛教。在這部書的自序中,他說:“佛經云:人用四大成身,一大輒有一百一病。”印度古人認為,世界上有四大元素,即地、水、風、火;人體也是由“四大”組成,四大協調,人就健康,四大不調,人就生病,一大不調,就會引起101種病。陶弘景顯然是接受了這一理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