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客家人與客家文化

第3章 第三節與土著民族的融合

客家人與客家文化 丘桓兴 2390 2018-03-20
客家人的主體是中原南遷的漢人,客家文化的主體承襲了中原文化。但客家先民在南遷及定居後,也不斷吸收和融合南方土著民族的古越文化和畬〔she奢〕族、瑤族等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吸收和融合了畬族文化。 秦漢時期,廣東、江西、福建是古代百越民族的居住地。從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在今日客家住地的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區,生活著史稱為“蠻”、“蠻僚”、“峒蠻”、“峒僚”的土著居民。據考證,他們是百越民族一個分支的後裔,是今日畬族的先民。但是,直到13世紀中葉南宋末年,漢文史籍、文書上才開始出現畬族的名稱:“畬民”或“輋〔奢she〕民”。客家先民正是在與畬族的共處和交流中,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最後才形成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

唐代末年的黃巢農民戰爭,延續了九年,波及中原及南方的10個省區,而閩、粵、贛交界處,卻因地處偏僻山區而倖免這場戰禍。於是,西晉末年遷入江西北部的客家先民,紛紛遷到江西南部、福建西部,還有進入粵東、粵北地區的。 隨著大量漢人的遷入,加之這時增設郡縣,封建統治力量不斷擴展和深入,使得居住在這一帶的畬民,一部分被迫遷往他鄉,大部分則與客家先民共同生活。他們在長期的雜處和互相通婚中,不僅血緣混合,而且由於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多層面的相互交流、相互吸收,出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客家民系,造就了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這方面的例證,不勝枚舉。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人們的交流工具。客家人講客家話,而今天居住在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廣東的畬族人民,除了廣東的海豐、增城、惠陽、博羅等縣極少數畬族使用接近瑤族“布努”語(屬苗語支)以外,99%的人都操與客家話接近的畬語,以至有人認為畬族人講客家話。這種有趣的奇特語言現象,就是客家文化與畬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結果。

原來,歷史上客家先民與畬族長期生活在交通閉塞的山區,他們進行交流,首先要有通用的語言為媒介,於是導致他們的母語出現了變異,彼此互相靠攏,互相交融——原先講北方語言的客家先民,其母語有所變化,吸收了畬族語彙等等。這裡只舉一例。 “母親”一詞,在廣東梅縣一帶稱“阿娓”〔mei梅〕,在福建長汀一帶稱“娓娓”或“姆娓”,皆用“娓”來稱呼母親,這在漢語普通話和其他方言中都是少見的。然而,在畬語和苗、瑤語中,則多用“娓”來稱母親,其中不難看出淵源關係。當然,在相互交融中,畬族的母語也變了,而且,先進的語言往往起主導作用,畬語向漢語靠攏為多,正是古畬語被漢化的結果。據研究,這一語言混化的過程,始於唐代末年,而在南宋,大量客家先民遷入閩、粵、贛地區後,便已初步完成。換句話說,客家話初步形成於南宋。

在經濟生產與物質文化方面的相互交流和吸收也相當廣泛。客家先民向畬族學習當地的耕作方法和生產技術。例如,開墾梯田;種植適於山坡旱作的稻子“畬禾”和適於山區的早熟水稻“百日子”,以及單季稻“八月白”等;施用草木灰作肥料;將青石燒成石灰施入深山冷水田,使“田得其煖〔暖nuan,實為用鹼性石灰來中和酸性土壤〕;利用田邊地角種植芋頭,等等。畬族的這些墾殖耕作方法,直到20世紀50年代在客家山區中仍可見到。至於在飲食和生活器物方面,如畬民用大瓢作水瓢,以長柄瓢當舀酒的酒瓢等日常器物,也傳給了客家人。 在住房方面,畬民最初用竹木搭蓋簡陋的茅草房,因而畬語稱房屋為“寮”。在與客家人共處交融中,畬族不但有了木結構的泥牆瓦房,還吸收了客家人的建築形式,講究選址方向,甚至迷信風水了。

在風俗習慣方面相互交融的地方更多。其中,突出的例證是生育與喪葬習俗。從前,客家產婦大多請來接生婆,在自己家里分娩。若生下兒子,接生婆將毛筆劈開,用筆管的竹片割斷臍帶,以祝愿男兒長大後勤奮好學,讀書仕進;如生下女兒,則將燒火吹風的吹火筒劈開,用其竹片割斷臍帶,希望她日後好生燒火做飯,料理家務。還有,產婦在坐月子期間,要用溫開水洗臉,不吃稀飯,不吃青菜等等。這些習俗都與畬族完全一樣。 畬族歷史上曾盛行火葬,後來,客家人實行的土葬和“拾骨重葬”習俗,影響了畬民,畬民也普遍實行二次葬。至於葬禮過程的各種禮儀,客家人與畬族也多有相似之處。例如為逝者沐浴,客家習俗是到河邊焚香化紙,再丟幾文錢幣於河中,向河神買水,再順水舀水,拿回靈堂為逝者抹浴。畬民亦有“買水”之俗,但逝者男性為順流取水,以示男在天;逝者女性則逆流取水,表示女居地。

在文化生活方面,客家人和畬族人民都喜唱山歌。畬民不論在閒暇休息、生產勞動、節日喜慶、談情說愛、會親訪友,乃至男婚女嫁、祭祀祖先、舉哀喪葬,無不吟唱山歌。客家人受了畬民的影響,也喜唱山歌,他們在生產勞動、節日閒暇和男女相慕、談情說愛中,常常以歌為樂,以歌傳情。客家人和畬族在唱山歌中互相影響,還表現在客家人給畬族山歌帶來了唐詩的韻味,以及採用七字一句、四句一首的形式,和比、興、雙關、重章疊句等表現手法。 在信仰崇拜方面,客家人有濃厚的崇拜祖先觀念,重視以直系血緣為基礎的宗族關係,講究姓氏淵源,門第堂號,續修祖譜,建立祠堂,修建祖墳,祭祀祖先。受客家人的影響,畬族在崇拜圖騰、篤信遠祖盤瓠〔hu護〕之外,也編纂族譜,甚至也像客家人一樣,把自己的祖先說成是來自中原,出身權貴。

在民族精神方面,表現在婦女身上的民族精神尤為典型。客家婦女和畬族婦女在歷史上都保持天足。她們吃苦耐勞,艱苦創業,勤儉持家,孝順父母,侍奉丈夫,撫育子女,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客家婦女以中原儒家禮教和思想道德影響畬族,而畬族婦女則以勤勞節約、艱苦創業和淳厚質樸的品德影響了客家婦女。 此外,客家人和畬族男女從前皆以長衫馬褂為禮服,女子喜愛戴遮陽擋雨的竹笠,婚姻禮俗中有許多中原古風,以及共同過春節、上元、二月二、清明、端午、乞巧、盂蘭、中秋、重陽、冬至等節日。從上所述,人們不難看出客家先民與畬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多層面的文化互動及民族融合。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