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話

第5章 第三節班超父子對絲綢之路的苦心經營

漢明帝(公元58—75年)時期,東漢國力恢復起來,派出四路大軍出塞,大敗北匈奴,再次打開了深入西域的大門。並重新設置了西域都護府。在對匈奴的激戰中,身為假(代)司馬的班超智勇雙全,嶄露頭角。他率領一支偏師,出擊伊吾(今哈密附近)、大戰蒲類海(巴里坤湖),屢立戰功。戰後,他又奉命出使西域南道諸國,爭取他們與匈奴決裂,通好東漢。 班超率36名隨從,首先抵達鄯善。鄯善王對班超使團開始非常熱情,不久卻突然冷淡下來。原來是匈奴使者也到達鄯善活動,使鄯善王處於兩強之間,莫知所從。班超得知這一情況後,當機立斷,夜襲匈奴使團,一舉而殲。這次果斷的行動,促使鄯善王下決心斷絕同匈奴的關係,重新和東漢交好。此後,班超一行西抵于闐。爭取于闐王攻殺了匈奴派駐那裡進行監督的使者。第二年,班超從小路疾進,到達疏勒,廢黜了匈奴所立的疏勒王,重新扶立被匈奴殺掉的原疏勒王的兒子,因而大獲疏勒民心。公元75年,朝廷召班超回朝。疏勒舉國憂恐,一再挽留班超,當班超東歸途中走到于闐,于闐王侯和民眾遮道阻攔,甚至抱住班超的馬腿哭泣,請求他留下。班超終於順應民情,答應留下,並返回疏勒。此後,在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下,班超依靠同漢朝交好的于闐、疏勒等國,及東漢朝廷派去的千餘援兵,迫降了匈奴在南道上的屬國莎車,擊敗了龜茲援軍,使西域南道得以暢通。公元89—91年,漢將竇憲大敗匈奴,西域形勢好轉。班超在這一時期成功地擊退了大月氏貴霜王朝的七萬大軍。西域北道的龜茲降於班超。東漢朝廷任命班超為西域都護,駐守龜茲。到公元94年,焉耆等國都恢復通好於東漢,西域北道也終於再次暢通。班超壯年出使,70歲才返回洛陽。他的兒子班勇繼承父業,繼續在西域服務。班超父子在西域的活動,保證了陸路絲道的暢通,為進一步溝通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東漢時期,絲綢之路的南道基本上同西漢時一樣。北道的路線則有所變遷。出玉門關後,改經伊吾(今哈密)、高昌(今吐魯番東南),由此向西,沿天山南麓經龜茲、至疏勒,再向西越過蔥嶺,到大宛、康居、奄蔡諸國。由高昌向北,通往車師後王國金滿城(今新疆吉木薩爾北)。東漢王朝在沿途設置驛亭,以方便商旅,並在鄯善北、伊吾、高昌、柳中(今吐魯番南),以及車師後王國的侯城、龜茲、疏勒等地大規模屯田。 特別要提到的是:公元97年,班超打算直接同大秦(羅馬帝國)建立聯絡,特地派遣自己的助手甘英前往那個聞名已久的西方大國。甘英取道條支,直到波斯灣頭。正當他“臨大海欲渡”(《後漢書》卷一一八《西域傳》)的時候,受到了安息西界海商的勸阻。他們告訴甘英說,大海無邊,遇到順風也要三個月才能渡過;若風不順,則要走兩年。因此渡海者需備三年口糧。此外,航行中死亡的事也時時發生。甘英終於望洋興嘆,止步不前。此時的安息,在中國與羅馬帝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中,正是居中轉口的地位。為了維護自己中間商的特殊地位,安息商人才那樣千方百計地阻撓甘英的西進。終兩漢時期,中國向西開發的絲綢之路,其陸路直接伸延的極限,有文字記載的,就是甘英所到的波斯灣頭。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