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南洋華僑史話

第37章 第十七章華僑是革命之母

南洋華僑史話 巫乐华 1812 2018-03-20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曾經得到海外華僑的大力支持。孫中山先生說過許多肯定華僑的革命貢獻的話,其中流傳最廣的是“華僑是革命之母”,它生動形像地說明,如果沒有華僑從革命一開始就給予支持,革命是難成功的。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董必武在辛亥革命50週年紀念大會上說:“海外華僑是辛亥革命的強有力的支持者”,這話反映了歷史的真實。 華僑的分佈,以南洋地區為多,因此給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以強有力支持的首先是南洋華僑。 孫中山先生也是華僑,在他13歲時就投奔旅居檀香山的哥哥孫眉(孫德彰)。他在檀香山受過教會教育,也在哥哥店里工作過。 1891年,在檀香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開始了在海外的革命生涯。在1905年革命政黨——同盟會成立之前,孫中山先生在歐美、日本活動較多,同盟會成立之後,南洋就成為他革命的主要基地了。

南洋華僑熱烈響應孫中山先生的號召,紛紛在各地建立同盟會分會。 1905年10月,他到越南,首先在堤岸建立同盟會分會。第二年年初到達新加坡,受到愛國華僑陳楚楠、張永福的熱烈歡迎,在這裡他領導建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先後加盟的有400餘人,其中有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在這之後,南洋各地都有同盟會組織。到1908年,僅南洋的英荷殖民地(包括印尼、新馬等地)就有同盟會的分會組織100多個。南洋華僑革命的中心在新加坡,後來遷移到檳榔嶼。從1900—1911年期間,孫中山先生曾八次抵達新加坡,其中有三次住在一所名為“晚晴園”的兩層樓房裡。這是愛國華僑張永福供養老母的寓所,張永福主動借給孫中山先生作為革命活動的總部。年輕的新加坡共和國是十分重視歷史傳統的,現在的“晚晴園”已成為文物資料館,得到很好的保護,甚至地鐵施工可能危及它時,也不惜改變線路,以保護這座有功於革命的建築物。

南洋華僑對革命的另一個巨大的貢獻是參加武裝起義,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從1895—1911年武昌起義的16年中,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黨人前後發動了10多次武裝起義,華僑都是起義的骨幹力量。特別是1905年同盟會成立後,在廣東、廣西、雲南發動的幾次起義,都有不少南洋華僑參加。其中1907年5月潮州黃岡起義的指揮者是新加坡華僑許雪秋,同年6月惠州七女湖起義是新加坡華僑鄧子瑜指揮的,這兩次起義的骨幹力量都是華僑。 1908年3月欽、廉起義,主力是由華僑組成的200餘人的短槍隊。 最壯烈的一幕是1911年的黃花崗之役。 這次起義是孫中山先生、黃興等人1910年10月在檳榔嶼開會策劃的,華僑從各方面給予支持。本來計劃挑選800個人組成敢死隊,通過一次大規模的起義,一舉達到推翻清朝統治的目的。但由於聯絡工作不力,敢死隊也只到了一部分。 4月27日黃興指揮著這樣一支人數不齊、倉促成軍的隊伍,在廣州發動起義,進攻總督府。這些敢死隊和革命志士,在起義的戰鬥中不畏犧牲,英勇作戰,但終因力量懸殊,寡不敵眾,起義失敗。事後,收殮了72具烈士的遺骸,合葬在黃花崗,被稱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後來又陸續查明14名烈士,計共86人,其中華僑佔1/3,而且全是從南洋各地回國參加起義的。這些烈士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女,是華僑的光榮。

華僑對辛亥革命的貢獻更重要是從經濟上的大力支持。起義的裝備,士兵的糧餉,活動的經費,革命領袖的各種開銷等,幾乎全部是華僑捐獻的。孫中山先生在回憶他所領導的多次武裝起義時說:“其慷慨助餉,多為華僑。”1907—1908年孫中山先生領導幾次起義,共得華僑捐助約20萬元,大部分是南洋華僑所獻。黃花崗起義的軍費共籌得港幣18.7萬元,其中南洋華僑捐了八萬元。武昌起義,民國政府成立後,南洋華僑的捐款就更多了。陳嘉庚個人捐了五萬元給孫中山先生,許多祝賀革命勝利的電報都加上“款明日電付”、“款繼發”等內容。有人統計,1911年南洋華僑所捐的款多達五六百萬元。慷慨解囊的華僑,各階層的人都有,既有陳嘉庚這樣的愛國資本家,也有很多是貧苦百姓,有些事蹟是十分感人的。賣豆芽菜的越南華僑小販黃景南,加入同盟會後,將自己一生辛勞積蓄的幾千元,全部獻出作起義軍費。並且還將以後每日賣豆芽的收入貯入“撲滿”,以作革命之需。越南挑水工人關唐,每挑一擔水只得一文錢,但他將半生用血汗換來的3000元全部捐作起義軍餉。這些捐款絕大部分都是義捐,孫中山先生說這些華僑“不圖絲粟之利,不慕尺寸之位”,“一團熱誠,只為救國”。華僑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績是永垂史冊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