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南洋華僑史話

第28章 第四節傑出生理學家林可勝

南洋華僑史話 巫乐华 863 2018-03-20
林可勝(公元1897—1969年)是傑出的生理學家,出生於新加坡,是林文慶的長子。他在童年時就到英國上學。中學畢業後升入著名的愛丁堡大學學習醫科。畢業前夕,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林可勝應徵入伍,在戰時醫護崗位上工作了四年,直到戰爭結束後才復學。 1919年,林可勝大學畢業,獲內科和外科兩個學士學位,並受聘擔任母校的生理學講師。次年,獲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赴美國芝加哥大學從事研究工作。 1924年,又獲愛丁堡大學科學博士學位。同年,這位出類拔萃的年輕學者回到了祖國,應聘擔任北平協和醫學院生理學系教授、系主任,他是該醫學院的第一位中國教授。在協和醫學院工作期間,他創建了“中國生理學會”,兼任《生理學雜誌》主編,1928年擔任中華醫學會會長。

林可勝是富有愛國精神的科學家。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林可勝為投身抗戰事業,免除後顧之憂,他將子女送回新加坡安頓在父親家裡,然後隻身回到戰火紛飛的祖國。他組織了中國紅十字總會救護委員會,並成立救護總隊,任總隊長。總隊先後派遣100多個分隊分赴各戰區。當時醫護人員少,藥品器材奇缺,林可勝就在貴陽辦醫校,培育醫護人員並附設藥品及醫療器械製造廠。 1940年,陳嘉庚率南洋華僑慰問團回國時,對林可勝的“努力之精神”大加讚許,並對他的工作給予經濟資助。 1942—1944年,林可勝被派往緬甸,參加中國遠征軍。在那裡他擔任中緬印戰區司令官史迪威將軍的軍醫總監。在工作中,他不畏艱辛,經常每日工作10余小時,曾多次獲得中、美、英政府的嘉獎,兩次獲得美國總統授予的勳章。

抗戰勝利前後,他出任聯勤總部軍醫署署長,國防醫學院院長,創立軍醫中心教育制度。 1948年當選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5月去美國。在美國的20年間,林可勝主要從事醫學教學和研究。他對疼痛及止痛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他一生共著有《生理學大綱》及近90篇學術論文,是一位有成就的科學家。 林文慶等人生於南洋華僑家庭,在西方接受教育,但都曾在不同的時期將知識和才華奉獻給祖國,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是一代南洋華僑知識分子對祖國的熱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