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南洋華僑史話

第14章 第九章葉亞來與吉隆坡的營建

南洋華僑史話 巫乐华 936 2018-03-20
葉亞來,字德來,1837年3月14日出生於廣東惠陽縣淡水鎮一個世代貧苦的農民家裡。據一些傳記說,少年葉亞來“慧敏勇敢”、“豪邁俠義”,但因為家庭貧窮,只在私塾裡念了兩年書,便輟學在家。他八歲開始替人家放牛賺工錢,一干就是五年。 13歲時結束了牧童生活到鄰村當雇農,替別人種地,這樣又過了幾年艱苦的日子。在貧困的家鄉,葉亞來實在無法生活下去,只好“過番”漂泊異鄉。 1854年,17歲的葉亞來,搭乘帆船,經過兩個月的航行,到達馬六甲,據說葉亞來身上只帶著18個銅錢,算得上是赤手空拳闖南洋。 剛到馬六甲,人地兩生,幸好遇上族叔照料,介紹他到附近的一家錫礦場當粗工,干點掘土挑砂、挖塘養魚的苦活兒。四個月後,這家礦場倒閉,他轉到另一個族叔的雜貨店里當小店伙計。大約乾了一年,雜貨店也關了門,葉亞來再次失業。兩次挫折,精神頗受刺激,加上勞累過度,水土不服,他染上了疾病,族叔給了盤纏送他回家鄉去。當搭乘的帆船在途中上水添糧時,葉亞來隨夥伴上岸賭博,結果把族叔給的一點錢也輸光了。處於窘境中的葉亞來,沿著海邊小路徒步到了一個叫盧骨(Lukut)的小地方,在那裡他的一生出現了轉折。

當年的盧骨是一個處在興旺階段的錫礦場。 1824年,約有200名華僑礦工在這裡開礦,1828年猛增到1000人。這裡的條件十分艱苦,在墾荒建礦的過程中,將近有20%的工人死亡,大部分是死於惡性瘧疾。 19歲的葉亞來在礦場裡找到了一份廚師工作。他乾了三年,用心學習採礦技術和礦場管理方法,並且省吃儉用,不再賭博,積了一點錢。 22歲那年,他開始自立門戶,做起了生豬和錫礦砂買賣,由於經營有方,賺了些錢。在此期間,他結識了雙溪烏戎(Sungei Ujong)華人甲必丹(管理華僑事務的頭領)盛明利和他的副手劉壬光等人,漸漸打通了各種社會關係。為求得進一步發展,他遷往經濟較為繁榮、礦藏豐富的雙溪烏戎,擔任了盛明利手下的“副總巡”(相當於保安隊的副隊長)。

1860年,雙溪烏戎境內兩名馬來族頭領為爭奪礦場的權益而發生戰亂,華僑礦工也捲入了這場紛爭。盛明利為首的一派吃了敗仗,他本人被殺,葉亞來腿受槍傷。在六個月的戰亂中,華工戰死或被殺害的,據說多達6000人,真是一場大慘案。 24歲的葉亞來被推舉擔任雙溪烏戎華人甲必丹。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