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老子與道家

第19章 第四節《論六家要旨》——漢初黃老學的尾聲

老子與道家 李申 1303 2018-03-20
我國古代偉大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公元前110年),崇信黃老,他評論當時流行的儒家、法家、陰陽家、墨家、名家的學說,認為它們各有長短,只有道家最好。為此,他寫了《論六家要旨》。 司馬談說,陰陽家教人按時令辦事,比如春種秋收,夏長冬藏,這是對的。但他們把這個要求說得過了頭,並且推廣到國家政治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每天該干什麼,不宜幹什麼,都有說法,假若違背了,就會不吉利。讓人們備受拘束,心裡有許多害怕。我們今天說的“黃道吉日”之類,就是這一派的創造。 儒家讓人學的東西太多,幾輩子也學不完。太多,就讓人不得要領。但他們區別上下尊卑,建立與此相應的禮義制度,是對的。 墨家太儉樸,生活艱苦,讓人受不了。但他們要求努力生產,節約用度,是一條致富之路。

法家不分親疏貴賤,一切以法律為準,不顧恩義、不講情面,一時一事可以這樣作,但不是長久之計。不過他們尊崇君主,主張各安職分,不得逾越,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 名家死摳字眼,把道理攪來攪去,讓人難以反駁,而結論又常常荒謬,比如說什麼“白馬不是馬”。但他們根據名稱或名義,去考察實際是否與名相符,這是不可不認真的。 道家讓人精神專一,辦事不露聲色,卻周知一切,領導一切。他們講求時令,但不忌諱什麼吉凶;他們採納儒墨二家的長處,掌握名法二家的要領。跟著時代前進,順應事物變化,所採取的措施沒有不恰當的。他們的要領簡單,容易掌握,用力少而成功多。他們講“無為無不為”,這話難以理解,但做起來非常容易。他們“以虛無為本”,就是說不先定一個框框,而是根據具體情況作決定。不搶先,也不落後,所以能領導一切。說他們有標準,又沒有標準;說他們有規矩,又沒有規矩。標準和規矩都要看時機和具體對象。他們不聽那些空話,而是根據實際,讓好壞自然分明。所以只要他們想辦什麼,沒有辦不成的。

司馬談還說,人之所以有生命,就是因為有精神,精神又必須寄託於形體。思慮過度,精神就會衰竭;勞累過度,身體也會損壞。精神離開形體人就死亡,死了就再也活不過來,所以聖人特別重視這件事。假如不能保重身體,不能使精神寧靜,說什麼“我有辦法治理天下”,道理何在呢? 由此看來,司馬談是黃老學派中的一員。漢武帝初年,他做過太史令。漢武帝到泰山封禪,這是千年不遇的盛典,其隆重的程度,今天是無法想像的。但漢武帝沒讓他去,他因此而氣死了。臨死之前,他拉著司馬遷的手,要司馬遷繼承自己的事業,把《史記》寫出來。 司馬遷(公元前145—約前86年)繼承父志,寫完了《史記》。司馬遷忠於事實,不誇大,不縮小,也不隱諱。所以他也直率地批評了儒家和儒生。有人據此說他也是黃老道家學者,其實他只不過是實事求是而已。

司馬遷因替兵敗被俘的李陵辯護慘遭宮刑,他以實事求是態度,大約寫下了漢武帝的一些缺點,因而又一次觸怒了武帝。據郭沫若先生說,可能在他寫完《史記》不久就被武帝殺害了。 司馬遷死後,黃老道家在政治舞台上就銷聲匿跡了。 幾十年後,四川成都出了個嚴遵。他以算卦為生,借算卦教人為善。他掙夠了一天的飯錢,就收攤回家,研究《老子》,有《老子指歸》流傳至今,是一部思想深刻的書。 嚴遵的情況表明,獨尊儒術以後,道家就離開了朝廷,轉向了民間。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