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老子與道家

第16章 第四章漢初道家

老子與道家 李申 2935 2018-03-20
中國古代社會,經過春秋、戰國幾百年的動亂,人民渴望安定下來。秦朝的統一,符合人民的願望。但是,秦朝過於殘酷的統治,無節制的揮霍,終於導致了以陳勝、吳廣為首的農民大起義。戰爭進行了三年多,推翻了秦朝。此後是劉邦和項羽爭天下,又打了四年多,最後劉邦取得了勝利,建立了漢朝。 為社會進步,為爭取一個好的生活條件,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西漢建立之初,經濟殘破,皇帝也找不來四匹一樣顏色的馬拉車子。秦朝的教訓,現實的狀況,都迫使統治者減少一點自己的慾望,讓人民休養生息,老子的“無為”哲學到了它的黃金時代。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公元前256一前195年),本人沒什麼文化,他也瞧不起儒生,侮辱儒生,甚至取下儒生們的帽子當尿盆。一個叫陸賈(約公元前240—約前170年)的,經常對著劉邦稱讚儒經,劉邦罵他:“老子是靠騎馬打仗得的天下,用不著什麼詩書!”陸賈反駁道:“靠騎在馬上得天下,能靠騎在馬上治天下嗎?”劉邦醒悟了,讓陸賈把他的道理寫出來。陸賈每寫完一篇,大家都齊聲歡呼“萬歲”。據後人考證,漢朝人還沒有把“萬歲”僅僅歸於皇帝。所以大家的歡呼,大約主要是說陸賈的書講得有道理,表示稱讚的意思。陸賈說:“道莫大於無為”(《新語·無為》),也就是說,無為是治國的最高原則。

陸賈舉了正反兩面的例子來說明無為的好處。正面的有虞舜和周公,陸賈說他們彈著琴,唱著歌,好像什麼事也不管,但天下治理得很好。反面的是秦始皇。他制訂了許多法律,刑罰又很殘酷。然而,法令越多,搗鬼、搗亂的事就越多。他修長城,想防備敵人;他不斷興兵,征服周圍的小民族;興辦的事越多,天下就越亂。他並非不想把國家治好,但結果是家破國亡。所以陸賈得出結論:無為,是治國最好的原則。 用無為的原則治國,國家好像什麼事也不管,官府裡好像沒有人似的,百姓們可以安心睡覺,晚上不會有人徵發他去打仗或服徭役。這樣,上下和睦,秩序井然。 陸賈是儒家,他說無為,是說儒家無為。儒家也確有類似的話。但是,把無為作為處事的最高原則、並反復加以強調的,畢竟是老子和道家。現在陸賈也來講無為,說明無為之治已是大家的共同願望。陸賈這麼一講,大家再一支持,無為的思想就流行起來。講無為,自然會使人想到老子和道家。

但劉邦在世的時候,天下還未完全安靜下來。他分封的諸侯王不斷鬧事,他不得不去討平他們,無為的原則難以貫徹。劉邦死後,他最得力的助手蕭何(?—公元前193年)丞相不久也死了。劉盈作皇帝(漢惠帝),曹參作丞相,無為的原則真正貫徹了。 曹參(?一公元前190年)是劉邦的一員戰將,不少人認為,他的功勞比蕭何還大。蕭何作丞相時,他作齊王的相,向那裡一個精通黃老學的蓋老先生請教,蓋老先生告訴他,治國要清靜無為,老百姓自然安定。他接受了這個意見,聽蓋老先生的話,把齊國治得很好。 “黃老學”的“黃”,指的是黃帝,但黃帝只是個傳說中的人物,所以當時的“黃老學”,在哲學方面,主要是老子和道家的哲學。 曹參作了丞相,什麼事也不管,一天到晚飲酒作樂,盡選些拙嘴笨舌的老實人做他的助手。大臣們見他不管事,都想給他提意見。他看誰要提意見,就讓誰喝酒,喝了還想說,就繼續喝,直到把那人灌醉說不成話拉倒。有些當官的也整天喝酒,高興了就大呼小叫。他們的部下向曹參揭發,希望曹參管一管,治他們罪。誰知曹參不但不管,反而和他們一唱一和,大呼小叫。

漢惠帝劉盈看曹參這樣,就讓曹參的兒子曹窋〔zhuo濁〕去勸他。曹參大怒,打了曹窋200鞭子,說:“我的事不要你管!”無奈,漢惠帝只好親自出馬了。曹參說:“您自認為和高皇帝(指劉邦)相比如何?”惠帝說:“不如。”曹參又問:“那麼我比蕭丞相呢?”惠帝說:“好像也不如。”曹參說:“對啊!高皇帝和蕭丞相訂下很完善的製度,我們執行,不也很好嗎!”曹參當了三年丞相,死了以後,老百姓都歌頌他。 漢惠帝死後幾年,劉恆作皇帝,即漢文帝(公元前202—前157年)。司馬遷說,漢文帝皇后竇氏喜歡黃老學,所以漢文帝和太子都不得不讀黃帝、老子書,並用來作為治國的指導思想。漢文帝是有名的節儉皇帝。他曾經想造一個“露台”,但一算帳,需要“百金”。 “百金”相當於10戶中等人家的家產,於是就決定不造。漢文帝穿著次等絲料做的衣服,他的愛姬,衣服不能長得拖地,屋裡的帷帳不許繡花。給他造的墳墓只能放陶器,不許放金銀器具。皇帝帶頭節儉,大大減輕了人民負擔。他又減免賦稅,只收所得的1/30。漢景帝(公元前188—前141年)繼承漢文帝的政策,清靜無為。幾十年間,生產有了很大發展,庫裡的糧食一直堆到露天,銅錢太多,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刑法寬鬆,社會也比較安定。

清靜無為的政策發展了經濟,同時也使社會矛盾積累起來。賈誼描寫當時的情況是:人們不重視上下尊卑的秩序,諸侯王擴充自己的勢力,人們競相奢侈,以下犯上的事屢有發生。賈誼警告說:再不整頓,像秦朝那樣的大變亂就要發生了。他要求用儒家的思想去教化人民,按照儒家的學說建立一套必要的製度,使人從剛懂事起、時時處處、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受熏陶,養成溫順服從的習慣,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不順從的,就用刑法處置。漢文帝認為他講得好,有才華,一年給他升了三次官,從下級官吏提到中央一級,那時賈誼才20多歲。戰功卓著的周勃、灌嬰等元老重臣說道:年輕人好生事,照他的主張,怕要出亂子。於是漢文帝不得不命令賈誼離開中央,到一個偏僻的諸侯國去做相。儒家又一次遭到了挫折,漢文帝繼續清靜無為的政策。

漢景帝時,竇皇后成了竇太后,好讀老子書。有一天,竇太后問一個叫轅固的儒生:“老子書怎麼樣?”轅固說:“不過是當僕人做奴婢的道理。”竇太后大怒,命令他和野豬搏鬥,多虧漢景帝暗地裡給他一把好刀,才沒被野豬咬死。漢景帝死後,劉徹當皇帝,這就是有名的漢武帝(公元前156—前87年),那時他才16歲。竇太后成了太皇太后。 丞相田蚡(fen墳)等人喜歡儒家學說,又醞釀建立一套上下尊卑等級分明的製度,並且讓那些被封王封侯的都離開京城,回到他們的封地。他們的封地哪有京城好啊?於是他們紛紛到竇老太后那裡說田蚡等人的壞話。正好,御史大夫趙綰〔wan晚〕因為竇老太后喜歡老子,就建議皇帝以後有事不要向老太后請示匯報。老太后又一次大怒,趙綰被迫自殺,田蚡等人被罷了官。 17歲的漢武帝不敢不聽老奶奶的話。四年以後,這位老奶奶去世了。第二年,漢武帝就任命一個窮儒生公孫弘做丞相。後來又採納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從曹參當丞相到公孫弘當丞相,大約有50年。是老子哲學的黃金時代。他的清靜無為的主張成了國家政治的指導思想,他的書廣為流傳。貴人們死了,用他的書作陪葬品。 但是,要治理一個國家,單靠《老子》短短的五千言是不夠的,於是人們又造出了一些書,說是黃帝的著作。所以這一時期的統治思想叫“黃老術”或“黃老學”。但是,託名黃帝的書究竟是哪些?留傳下來的,只有一本《黃帝內經》,但它是一本醫書。 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裡,出土了兩本《老子》書,同時還出土了《經法》、《十六經》、《稱》、《道原》四篇文章。學者們認為,這四篇思想比較一致,應是一本書,並稱之為《黃帝四經》或《黃老帛書》。這本書,反映了一點當時“黃老之學”的情況。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