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老子與道家

第8章 第一節莊子和他的時代

老子與道家 李申 1694 2018-03-20
莊子名叫莊周,宋國蒙地人(今河南商丘人),生活於戰國中期,約當公元前4世紀末到公元前3世紀初。曾作過地方上的小吏,地位大約夠不上今天一個鄉長。一輩子窮愁潦倒,常常沒有米下鍋。有一次,他向監河侯借糧。監河侯說,等我收完租,借給你好多好多。莊子說,路上車轍溝裡有條魚,要我給它一瓢水。我說你等著吧,我要請示龍王,給你挖條河。那魚說,等你的河挖成,我就進了乾魚店了! 莊子就是這樣一個人。 莊子生於老子之後二百來年,天下更亂了。老子那時剛剛開始的爭鬥,到莊子的時代,不僅更加激烈,而且更加殘酷。老子那時還存在的一百多個諸侯國,這時只剩下了十幾個,其中強大的只有七個。他們不斷地打來打去。一些大的戰役,常常要死幾萬、甚至幾十萬人。有的統治者把人民視作枯草敗葉,他們像割草一樣一批批殘害著人民的生命。死屍成堆成山,披枷戴鎖的人成行成串,受到刑具摧殘殺戮的人,到處可見。人民動不動就犯罪,犯了罪不是被割掉鼻子就是被砍掉腳。莊子形容說,世界就像一個大靶場,能活下來的是僥倖。人民過的日子,就像倒懸在樑上一樣難捱。沒有真理,沒有是非。偷一把鐮刀的人會被處以死刑,但篡奪了政權,偷得了一個國家的傢伙卻稱侯稱王。造反的人更多,規模也更大。有的造反隊伍橫行天下,威震四方,諸侯們也拿他們沒辦法。

學者之間的爭論也更加激烈。他們提出各種各樣的主張,常常爭得面紅耳赤、唇焦舌燥。莊子說,這些爭論,像大風一起,萬竅發聲;又像要出殼的小鳥的鳴叫,不是沒有意義,就是無濟於事。更有甚者,學者們的智慧,不過是作了竊國大盜的工具;他們的治國才能,反用來為竊國大盜準備禮物。莊子比喻說,有人怕小偷,就把箱子鎖好,甚至再用繩捆緊。但大偷卻連箱子一起搬走,還唯恐你鎖得不嚴,捆得不緊。比如齊國的國君,原是姜子牙的後代,他們遵照聖人的法令制度,把齊國治理得很好。忽然有一天,田成子殺了齊國的君主。他偷去的不僅是齊國,還有聖人的法令制度。聖人的智慧不過是為他準備了一份豐厚的禮物。他的子孫世代統治著齊國,誰又能奈何他們呢!所以莊子說:你製造了鬥、秤和尺子,為的是維持公道,他卻連製造鬥、秤、尺子的權利一起偷了去;你提倡仁義,為的是消除仇恨,他卻連仁義一起偷了去。誰有權有勢,就有人吹捧他的所作所為符合仁義。 “聖人生而大盜起”,“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莊子·胠篋》)因此,聖人們的智慧、賢人們的才能,實在是天下禍亂的根源。莊子認為,這些智慧和才能是不該表現出來讓百姓們知道的。

莊子說,聖人治國,就像人們馴馬。馬,它的毛是為了抵御風寒,蹄子是為了走路。高興了,它們就把脖子互相摩來蹭去;發怒了,就轉身用後腿相踢。後來,人給它們戴上籠頭,逼著它馱人、拉車,這就傷害了馬的本性。人在上古的時候,和禽獸雜居,一邊吃一邊玩,吃飽了就拍著肚皮到處遊蕩,哪裡知道有什麼君子小人!後來,聖人們提倡仁義禮制,於是有了是非好壞、君子小人。大家都要出人頭地,於是就發展智慧,互相爭奪。造成這個局面,實在是聖人的過錯。所以,聖人不死,大盜就不會停止;砸了鬥,折了秤,人民才不會爭競;砍掉能工巧匠的手,人們才能保有自己的靈巧;封住思想家們的嘴,人們才能保有自己的智慧。這樣,人民才能恢復淳樸的本性,也就不會有爭奪和戰爭。

老子還只是嚮往小國寡民,莊子甚至嚮往著人和禽獸雜居的時代。莊子比老子更加激烈地反對文明的成果。他說有個種菜的老人,寧肯挖個隧道、抱著罐子到井底去取水,也不用那輕便省力的桔槔〔jie gao潔高〕。因為桔槔是機械,能想到用機械取水,就會想到用心機和人爭鬥:“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莊子·天地》) 比起老子,莊子有著更深的悲哀。 一書是莊周和他弟子們、以及弟子的弟子們著作的結集。我們所說的莊子事蹟和思想,主要根據這本書。的語言飄忽不定,變化多端,詼諧奇特,妙趣橫生。許多說法似乎荒唐,不近情理,沒有傾向,不著邊際。他們認為天下是這樣的沉淪和污濁,無法正而八經地講說,只能把深沉而廣闊的真情寄託於形形色色的寓言故事之中。書中的道理,如廣闊宏大的海洋,茫茫無邊;如幽暗難測的深淵,恍惚而渾厚,常常使人覺得言辭雖盡但餘味無窮。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