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老子與道家

第3章 第三節老子的治世方略和處世態度

老子與道家 李申 2407 2018-03-20
處在這樣一個你爭我奪的社會裡,老子主張事事退讓,不與人爭。 老子看到,一切事物在弱小時,生機勃勃,一旦發展壯大,就離死不遠了:“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老子》第五十五章)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柔軟,死了就變得僵硬;草木活著的時候身體柔軟,死了就堅硬枯槁。所以他認為,柔弱,是生的一類;堅強,是死的一類。人們說,強暴的人不得好死。老子說,我要永遠記住這句話,並且用它來教人。 老子認為,天下最柔弱的東西是水,但它能在堅硬的東西中穿來穿去。向堅強的東西攻擊,沒有什麼力量能勝過水的。所以,弱能勝強,柔能克剛。水那樣的品質,最接近於得道。 老子反反复复、從各個方面說明這個道理。老子說,水往低處流。下流、低窪的地方,是人們討厭的地方,但也是萬物歸附的地方。到了下流和窪地,物就安靜下來。所以安靜是萬物的歸宿,是萬物最適宜的狀態。天下的事物,變化紛紜,到頭來都要歸回它們的出發點;歸到出發點,就安靜下來。所以安靜最好,它是動的主宰。人們應切實堅守著安靜,不可輕舉妄動。這叫作“致虛極,守靜篤”(《老子》第十六章)。

老子說,你沒見那些雌性的動物嗎,它們總是用自己的安靜戰勝了雄性動物,使雄性動物俯首帖耳。所以,老子主張,人們處世,雖深知什麼是雄強,卻要安於柔雌的地位,甘作天下的溝溪;雖深知什麼是光彩和榮耀,卻安於暗昧的地位,不求人知;雖深知什麼是出人頭地,卻安於卑辱的地位,甘作天下的川谷。這叫作“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老子》第二十八章)。老子說,事情的結局,往往和人們的願望相反。卑下反而能夠盈滿;委曲反而能夠保全;置身於眾人之後,結果卻往往在眾人之先:“窪則盈”,“曲則全”(《老子》第二十二章),“後其身而身先”(《老子》第七章)。 老子這套做人的道理,是說給統治者聽的。老子說,你積累的財富越多,損失也就越大;你越是拚命保養,迫切要求活得長久,越是達不到目的。其原因就在於追求虛榮,反而成了累贅和禍害。假使他不是這樣地愛惜自己而是先考慮別人,後考慮自己,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得到保全。這才是真正愛惜自己。只有真正愛惜自己的人,才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這樣的人,不自以為是,所以是非分明;不自我誇耀,所以才有功勞;他知足,所以總是滿足;滿足就不和人爭。正因為他和誰都不爭,所以誰也無法和他爭,這樣他就可以做天下的首領。

老子告誡人們,最大的禍害莫過於不知足。不知足就要和人爭,爭就要運用智慧,國君們千方百計網羅賢能,製造了各種各樣奇巧的武器和工具,以求在爭奪中獲勝。於是到處燃起了戰火,天下一刻也得不到安寧。所以,用智慧來治國,是國家的禍害:“故以智治國,國之賊。”(《老子》第六十五章) 老子反對崇尚賢能。因為國君喜歡難得的珍寶,就有人去偷和搶;國君們崇尚賢能,老百姓就會磨煉自己的智慧,造出各種各樣希奇古怪的武器和工具,國家就會越來越混亂。人民所以難統治,就是由於人們智慧太多。 老子主張,君主應該沒有慾望,百姓應該沒有知識。做國君的沒有慾望,人民就自然淳樸;做國君的喜愛安靜,不生事擾民,人民自然就行為端正;不崇尚賢能,人民自然就不爭。老子說,從古以來,那些治國有方的聖人們,都不是要人民明白,而是要人民糊塗。要使人民頭腦簡單,沒有志氣;但要讓他們吃飽肚子,筋骨強壯。這樣,人民沒有知識,也就沒有慾望,因而也不會鬧事。假如有誰敢妄有主張,領頭鬧事,我就把他們抓來殺掉,看誰還敢搗亂:“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老子》第七十四章)

用法令治國不行。老子認為,法令越分明,盜賊反而越多。用禮制治國也不行,尊崇禮制,必須有所表現。自己有禮,得不到反應,就揎拳擄袖,敵對報復。所以,禮是忠誠和信任的不足,是大亂的禍首:“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老子》第三十八章) 在老子看來,人們之所以用禮製或法令治國,就是因為失去了道,而上古的聖人是治國有道的。老子嚮往上古。他說,那時候國家小,人民少,即使有可以節省人力的工具也不使用。人們安居樂業,不願遷徙,就是雞犬之聲相聞,人們也互不往來。人們不要文化,結繩記事,不發展科學技術,造了車船也不坐。這樣的社會,沒有戰爭,也沒有爭奪。 禮制法令,科學技術,都是智慧的產物。正是由於智慧,使人類高出一切動物之上,並創造了一樁樁偉大的文明成果。但也是由於智慧,使人類創造了其他動物所難以望其項背的罪惡:背叛、欺騙、酷刑、大規模殺傷的武器和方法,以及對人的壓迫和剝削、對自然的肆虐掠奪。正是由於智慧所造成的罪惡,使老子產生了對智慧的反感,並希望通過限制智慧的發展甚至消滅智慧,來消除社會的罪惡。

把智慧看作罪惡的淵藪〔sou叟〕,不僅僅是中國古代的思想。基督教的《聖經》中說,人類的一切罪惡,都源於他們的始祖夏娃偷吃了一個智慧果而有了智慧。智慧使人走出了蒙昧,有了分辨能力,同時也使人類有了罪惡。直到今天,人類還繼續爭論著這些問題,有一些思想家,仍然把當前所出現的許多社會、道德問題歸因於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在這個問題上,他們和老子的思想是相通的。 但老子的話沒人聽。他認為自己的話很容易了解,也很容易實行,天下竟沒有人能了解,也沒有人能實行。有人對他的道將信將疑,甚至譏諷訕笑。他覺得自己像一個穿著粗布襖、懷抱美玉的人,人們卻不相信他會有珍寶。 老子對社會的觀察確實非常深刻,但是,人們事事退讓就能得到保全嗎?拋棄智慧,不要文明進步的成果就能製止爭奪嗎?這樣的話人們怎麼能聽得進去呢!

即使在今天,雖然科學技術的發展確實帶來了許多弊病和社會問題,但是人們還是要拚命地發展科學和技術。特別是我們國家,更是把發展科學技術作為立國之本。因為科技是力量,是富足。在爭取力量和富足的競賽中,幾乎沒有一個人、一個國家甘於落後。現在如此,老子當時也是如此。 但老子認為,人們不譏笑,反而不能說明自己得了道。老子的做人、治國之道,歸到一點,就是自然無為。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