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圖書史話

第30章 一、五四運動對中國圖書事業的影響

中國圖書史話 吴玲芳 1602 2018-03-20
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民主運動,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五四運動使1915年掀起的以“打倒孔家店”的口號的新文化運動更加深入健康的發展,大大加速和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五四運動培養了新一代初具共產主義覺悟的知識分子,使他們走上了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時期轉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列主義的傳播,出現了許多著作和譯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理論和思想準備。 李大釗是宣傳馬列主義的先驅。早在1918年10月在《新青年》上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克的勝利》,指出俄國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表達和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的若干基本觀點。 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馬克思研究專號”,發表了李大釗的著名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全面、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階級競爭說和經濟論。

作為新文化運動領袖的陳獨秀在1920年9月發表的《談政治》,表明了他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 與此同時,李達、李漢俊等人也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1920年陳望道翻譯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在上海出版。列寧的著作譯文也在《新青年》、《共產黨》、《曙光》等刊物上出現。五四以後,毛澤東創辦《湘江評論》,周恩來在天津組織成立覺悟社,出版《覺悟》月刊,宣傳反帝反封建和馬克思主義學說。瞿秋白在前蘇聯也不斷發回《共產主義之人間化》、《全俄共產黨第十一次代表大會》等通訊、報導,詳盡地介紹了馬克思學說在前蘇聯的實踐,在當時產生廣泛影響。 五四運動帶來的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馬列主義學說在中國的傳播,使進步書刊和革命書刊的出版成為圖書出版的主流。

五四運動繼承並發展了以前的文學革命運動,出版了一批有關文藝理論、文藝批評的著作,前蘇聯和俄國民主革命派的作品,資產階級進步作家的著作也開始大量翻譯過來。這一時期還湧現了新詩、白話小說和現代話劇。 作為我國新文學運動主將的魯迅,1918年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第一部白話小說,吹響了五四文化革命的號角。 1921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集,以及和,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由茅盾、鄭振鐸、葉聖陶等發起組織的文學研究會是中國新文學運動史上最早、最大的文學團體,以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為宗旨。改革了《小說月報》,使之成為新文學運動中最重要的刊物。出版《文學旬刊》會刊,翻譯了近代俄國、法國及北歐的名著,介紹了托爾斯泰、屠格涅夫、高爾基、易卜生等作家的作品。商務印書館出版《文學研究會叢書》共八十餘種,包括瞿秋白著《新俄國遊記》,葉紹鈞著《稻草人》、《火災》,冰心著《超人》、《繁星》等。

1921年由郭沫若、成仿吾、鬱達夫、張資平四人發起組織的創造社,是為出版文藝刊物而組織的文藝團體。曾編印多種書刊,由上海泰東圖書局出版《創造季刊》五期、《創造週報》一年,同時在上海《中華新報》出版副刊《創造日》一百期。由泰東圖書局出版的《創造社叢書》包括郭沫若著、,鬱達夫著《沉淪》,張資平著《沖積期化石》等。五卅運動以後,創造社提出“文學革命”的口號,其文學主張和創作實踐,給當時的文學界和知識青年以深刻影響。 這一時期科學書刊也大量出現,推動了我國文化學術事業的發展。 1923年中西書局經營工藝和應用書籍達四五百種之多。據統計,商務印書館1921~1930年共出版自然科學和應用技術類圖書五百八十五種,出版哲學、社會科學類圖書達一千四百二十六種。

古代典籍的整理和出版在這一時期取得了很大成績,編印了兩大叢書。商務印書館編輯的《四部叢刊》和中華書局編輯的《四部備要》等。此外,還有以標點古書的,如亞東圖書局所出版的標點古典小說,如《水滸》、、、等。北平文化書社也標點出版了一批古書,對古典文學的傳播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書刊版面編排方面,從1915年創刊的《科學》雜誌已開始採用橫排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