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圖書史話

第29章 三、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前的主要著作

中國圖書史話 吴玲芳 3923 2018-03-20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門被打開了,伴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侵略,東西方文化出現了巨大的碰撞,也引起了社會思想文化的激烈變化和鬥爭。在這種衝突中湧現了大量著作,使這一時期成為我國圖書史上的重要發展時期。 鴉片戰爭前後,一些開明的官僚和知識分子如龔自珍、林則徐、魏源等,面對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屈膝投降帶給中國人民的深重災難,他們在政治上要求改革,對外國侵略者積極抵抗,同時也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和思潮,他們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製夷”。代表作有龔自珍的《定盦文集》、林則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國圖誌》等。 1851年廣西爆發了由洪秀全領導的金田起義,1853年在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國,直到1865年失敗,其政權存在十多年。這是我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洪秀全在基督教的啟發下,在1845~1846年寫成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等文章,為太平天國起義在思想上做好了準備。太平天國成立以後,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作為太平天國革命和建國的綱領,涉及了有關土地政策、社會組織和分配等問題,從政治上肯定了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具有平均土地和強烈的反封建精神。它是研究太平天國史的重要文獻。後來洪仁玕發飆了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資政新編》,是最早介紹西方資產階級民主的著作之一。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特別是在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清朝統治集團中掌有實權的官僚開始了洋務運動,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沈葆楨等為代表,企圖以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來挽救行將崩潰的封建腐朽統治。 1862年在北京成立了同文館。同文館最初的目標是培養外交人才,除開展教學外,也從事翻譯書的活動。所涉及的譯書主要是國際公法、外交、世界史、數學、化學、物理學、生理學等各個方面。其中出版最早的是丁韙良所譯的《國際公法》(1869),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有關國際關係方面的著作。畢利乾譯的《化學指南》、《化學闡源》在我國化學史上起到一定作用。同文館到光緒二年(1876)還附設印書處,購有印刷機七部,活字四套以代替武英殿的皇家印刷所。

同治七年(1868)在上海的“江南製造局”中成立了翻譯館。在成立的四十年中,出書很多。根據1909年出版的《江南製造局譯書提要》,譯書共一百七十八種。所譯之書包括工藝製造和自然科學,特別是關於武器和船舶製造學方面的書,另外也有少數醫學、外國歷史、地理和國際公法等方面的著作。其中一些著名的科學著作有《幾何原本》(十卷本)以及侯失勒的《談天》等。所譯書最早的譯本有《運規約指》、《開煤要法》等。參加譯書的外國人有傅蘭雅、偉烈亞力、林樂知、金楷理,中國人有徐壽、華蘅芳、李鳳苞、鄭昌桂、趙之益、李善蘭等,他們在介紹西方近代科學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績。 另外,廣州的方言館、福州的水師學堂等也譯出了一些書。當時所譯的書重點在工藝製造和自然科學,尤其是數學、物理、化學方面,社會科學領域僅涉及外國歷史、地理和有關國際關係方面的書。這是與洋務派所推行的政策分不開的。

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的失敗,把中國人民的覺悟提高了一大步。受過西方資本主義思想影響的上層知識分子,進一步提出了具有資產階級政治思想的改良主義要求。著名的著作有:薛福成的《籌洋芻議》、陳熾的《庸言》、鄭觀應的《盛世危言》、何啟與胡禮垣的《新政真詮》和湯壽潛的《危言》等。與此同時,光緒十三年外國教會在上海成立廣學會,開始翻譯出版有關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特別是關於西方資產階級議會制度的書籍,如《泰西新史攬要》、《列國變動興盛記》、《七國新學備要》、《時事新論》、《文學與國策》、《自西徂東》等著作,對於我國的思想界有著很大影響,甚至成為以後維新派議論變法的依據。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失敗以後,《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國家民族的危機更為嚴重,進一步引起了我國有識之士積極要求政治改革的激情。主張變法維新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開始形成。當時的維新派以著名的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為代表,他們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在北京、上海成立“強學會”,先後創辦《中外紀聞》、《強學報》、《時務報》。光緒二十三年(1897)在湖南成立“南學會”,創辦《湘報》和《湘學報》開展宣傳。作為維新派的理論先驅,康有為著有《大同書》、《孔子改制考》、《新學偽經考》、《彼德大帝變法考》、《日本變法考》,為變法奠定了理論基礎。譚嗣同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著有《仁學》一書,提出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主張。

這一時期,另一位維新派人士嚴復除了在天津創辦《國聞報》和《國聞彙編》外,還翻譯英國赫胥黎的《天演論》,在全國引起了很大震動,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思想,為改良主義和革命派提出了理論根據。同時還譯有亞當·斯密的《原富》,法國孟德斯鳩的《法意》,英國約翰·穆勒的《名學》,法國斯賓塞的《群學肆言》,英國甄克斯的《社會通詮》等一些西方社會、政治科學方面的名著,開闊了我國思想界的視野,促進了當時社會的發展。 在資產階級改良派策動的戊戌維新變法失敗以後,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開始崛起。 1895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成了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派組織——興中會,開始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奮鬥。他們除了創辦大量的報紙雜誌,宣傳資產階級革命外,還撰寫了許多著作,在揭露清政府腐敗無能的同時,闡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原理、方法、手段等。

在宣傳民主革命的著作中,鄒容於1902年所著的《革命軍》是旗幟最為鮮明的一種。書中激烈抨擊了清政府的反動封建統治,鼓吹資產階級自由平等,號召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的統治,建立中華共和國。後來發表在《蘇報》上,章炳麟曾寫了序言。章炳麟後來還在《蘇報》上發表了《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引起了清政府的忌恨,終於爆發“蘇報”案,鄒容、章炳麟被捕入獄,鄒容死於獄中。然而《革命軍》卻被更多的人翻印、傳誦,幾年間發行了一百多萬冊,鼓舞了更多的志士投身革命。 陳天華的《警世鐘》、《猛回頭》也是風行一時,富有革命煽動力的書籍。 《警世鐘》以當時中國處於帝國主義殘暴侵略和清朝實行賣國政策的情況下,已處於被瓜分的地步,呼籲各界警覺起來,共同負起救國的責任。 《猛回頭》則以唱詞的形式寫出民族危機和亡國的沉痛,號召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流傳很廣,尤其在兩湖的學堂和新軍中流傳極廣,激起了許多有志青年和新軍士兵走向革命。

這一時期除了有宣傳宗教和介紹東西洋學術和論及時政的政史著作外,還出現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其中以小說成就最高,晚清小說被稱為中國小說史上最繁榮的時代。據《涵芬樓新書分類目錄》的文學類,共收翻譯小說近四百種,創作小說一百二十種。阿英在《晚清小說史》一書中提出晚清小說至少有一千種左右。翻譯外國文學成就大者有著名翻譯家林紓(又名林琴南),先後譯出有《巴黎茶花女遺事》()、《撒克遜劫後英雄略》、《塊肉餘生述》()、《魔俠傳》(《唐吉訶德傳》)、《拊掌錄》、《現身說法》、《不如歸》、《黑奴籲天錄》(《湯姆叔叔的小屋》)等世界名著。在小說創作方面還出現了揭露社會黑暗、指摘政治腐敗的作品,即所謂的“譴責小說”。如李伯元的、《文明小史》,吳趼人的,曾樸的等,在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這個時期的圖書目錄屬於介紹譯著的,以王韜的紀傳體目錄——《泰西著述考》(1889)為最早。它介紹了從明末傳教士利瑪竇起到清初來華傳教士所著譯的書。後來康有為編有《日本書目志》(1896)和梁啟超編有《西學書目表》。 在古籍書目方面,以清張之洞在光緒元年(1875)為成都“尊經書院”學生編的一本推薦性書目——《書目答問》最為著名。它大體以傳統體例,把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外,並將叢書別為一類,選列了二千餘種書。歷來被看作是讀書、治舊學的門徑。 清末,我國出現有著名的四大藏書樓:江蘇常熟瞿鏞的“鐵琴銅劍樓”、山東楊紹和的“海源閣”、歸安陸心源的“宋樓”和錢塘丁丙的“八千卷樓”。這些藏書家還分別編有《海源閣藏書目錄》和《楹餘書錄》、《宋樓藏書志》和《歸安陸氏舊藏宋元本書目》、《八千卷樓書目》和《善本書室藏書志》、《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和《鐵琴銅劍樓宋元本書目》等。


《中華大字典》書頁
辛亥革命以後,除了風起雲湧的報紙雜誌以外,圖書出版得到了更大發展。 1912年成立了中華書局,加上商務印書館、文明書店、中國圖書公司等,大量的圖書得以出版。出版物中有教科書、翻譯書、通俗讀物、理論著作等,其中教科書出版量最大。國人著作中,在學術界比較重要的有王國維的《觀堂集林》以及幾部工具書,如商務印書館的《辭源》,中華書局出版的《中華大字典》。小說方面以包天笑、周瘦鵑翻譯的黑幕小說、偵探小說最為風行。 1914年徐枕亞創作,促成了鴛鴦蝴蝶派的形成。 另一方面,一些守舊文人、清朝遺老遺少為了維護舊禮教、舊文化,埋頭致力於古書刊刻,如《適園叢書》、《嘉業堂叢書》、《守山閣叢書》等。

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以提倡“民主”和“科學”為主要內容。在提倡民主、科學的熱潮中,以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旗幟和陣地。 《新青年》把批判的鋒芒指向孔子和儒家學說,發表了陳獨秀的《憲法與孔教》、《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李大釗的《孔子與憲法》、《自然的倫理觀與孔子》。新文化運動還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新青年》發表了胡適的“文學改良”的意見,主張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1918年發表了魯迅的白話小說,控訴了皇權專制社會吃人的“仁義道德”,成為當時新文學的革命方向。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以後,1919年1月發表了李大釗《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的文章,開始宣傳馬列主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