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圖書史話

第28章 二、近代書刊的興起與發展

中國圖書史話 吴玲芳 2796 2018-03-20
出版印刷事業的發達和新聞事業的需要,使出版物內容不斷豐富,出版物類型不斷增多。而雜誌、報紙是書籍的衍生品種,在清代前期,我國還沒有正式出版過。據記載,直到清嘉慶二十年(1815)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在馬六甲出版了第一部中文雜誌《察世俗每月統計傳》,一共發行了七卷。其內容主要是有關宗教、新聞時事和西方知識。隨後,道光三年(1823)在巴達亞的教會發行了以宣傳宗教、歷史、時事為內容的雜誌《特選撮要》四卷。這時的雜誌以雕版印刷為主。 1828年傳教士麥都士在馬六甲創辦《天下新聞》,以中國新聞、歐洲新聞、科學、歷史、宗教等為內容。這是一份接近現代標準的綜合性雜誌,並採用了鉛活字印刷。道光十三年(1833)在廣州的傳教士創辦了《東西洋考每月統計傳》雜誌,刊登宗教、政治、科學、商業等消息和文章。這是我國境內最早的一份雜誌。通過這些中文雜誌,使我國一部分人開始接觸到西方文化,對西洋情況有了初步認識。然而,以宣傳西方宗教文化為主的這些雜誌,在鴉片戰爭後成為助長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重要工具。

初期的雜誌和報紙沒有嚴格的區別。有的雜誌載有新聞報導,有的報紙也載有論著或專著。據當時所編的一些日報雜誌目錄記載,雜誌被稱為“叢報”或“冊報”。 鴉片戰爭以後,西方的傳教士和商人紛紛進入我國境內傳教和經商,也促進了近代報刊在我國的發展。如咸豐三年(1853)在香港發行了《遐邇貫真》,咸豐七年(1857)在上海發行了《六合叢談》,以及《香港新聞》、《上海新報》(《北華捷報周刊》的中文版)、《申報》、《新聞報》等。其中《申報》是我國近代出版時間最長的報紙,也是我國境內最早的報紙,在我國影響很大。 1876年,又附刊了《民報》作為報紙副刊,1884年又附刊《瀛寰畫報》是報紙圖畫副刊的開始。 《小孩月報》是我國最早的兒童刊物,以詩歌、故事、名人傳記、博物、科學等為內容。自此之後至19世紀終,外國人在我國內地出版的雜誌還有上海的《益聞錄》、《圖畫新聞》、《東亞時報》、《大同報》和漢口的《益文月報》。

在外國人在華創辦中文報刊的影響刺激下,國內人士開始了自辦近代化報刊的活動。其中以1858年伍廷芳在香港創辦的《中外新報》為最早。在內地則以1872年廣州創刊的《羊城採新實錄》和1873年艾小梅在漢口主編的《昭文新報》為最早。同治十三年(1874)王韜在香港創辦了《循環日報》,它是第一份傳播資產階級政治改良思想的報紙。甲午戰爭以後,隨著資產階級政治改良思想的興盛,為宣傳各自主張,使我國報業大興。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先後創辦了《中外紀聞》(北京)、《強學報》(上海)、《時務報》、《湘學報》(長沙)等等,宣傳變法維新思想。戊戌變法失敗後,報刊的發展仍如雨後春筍般地蓬勃發展。據梁啟超在《中國各報存佚表》中統計,國內包括港澳先後出版的報刊(即包括存亡)有一百種,其中報紙六十二種,雜誌三十八種。從此,報刊作為書籍的一種新品,深入我國社會各階層的讀者中間,對我國文化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

辛亥革命以前,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也辦了不少報紙。 1900年孫中山在香港創辦了《中國日報》作為興中會的機關報,用來揭露清朝腐敗統治,傳播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政治主張。隨後在與保皇派和頑固勢力論戰中,革命知識分子在日本、上海和全國各地創辦報刊,宣傳革命主張,反對保皇黨的污衊,激發人民的愛國熱情,喚起人民的覺悟。 1896年章太炎在杭州創刊《經世報》,同年胡璋在上海創辦《蘇報》,由於吳稚暉、汪文溥、章士釗等的主筆,成為宣傳民族革命的陣地。後因刊登鄒容《革命軍》和章太炎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在社會上引起強烈震動,引發了“蘇報案”,成為當時一起重大政治事件。而嚴復創辦的《國聞報》、《國聞彙編》(旬刊)(1897)是維新派的報紙。 1904年,蔡元培等在上海創辦《俄事警聞》,揭露帝俄侵占東北的罪行。後改名為《警鐘日報》,是繼《蘇報》後的又一份革命報刊。 1905年同盟會在東京創辦了《民報》作為機關刊,宣傳三民主義。而梁啟超等創刊的《清議報》、《新民叢報》從保皇出發,與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論戰。

與此同時,具有進步思想的雜誌也紛紛出現。如1900年由留日學生在橫濱創辦的《譯書彙編》和《開智錄》,以介紹西方資產階級學者的政治名著,宣傳資產階級民主、自由、平等學說為主。在帝國主義不斷侵略的刺激下,這些論著激發了我國留日學生的愛國革命思潮,也創辦了不少刊物,如《湖北學生界》、《浙江潮》、《江蘇》等。國內則有湖北的《楚報》、《湖北日報》、《大江報》,上海的《國民日報》等。 這個時期,一般的社會、政治和科學刊物也先後出現。如羅振玉創辦的《農學報》(1896);亞泉書館的《亞泉雜誌》(1900)是我國人士自辦最早的一種科學雜誌;商務印書館的《外交報》(1901)、《東方雜誌》(1904)。 1897年出版的還有《格致新聞》、《工商學報》、《商務報》等。另外還有一些專門性雜誌,如專刊文藝的《新小說》、《小說林》,有秋瑾創辦的《中國女報》等。

辛亥革命以後,一時報紙、雜誌風起雲湧,最多時全國出版的報紙達五百多家,其中北京佔五分之一。 1912年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勝利果實以後,許多報紙遭到查禁,到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北京僅剩二十多家;上海除了外國人辦的外,僅存五家;漢口只存二家。有的被袁世凱收買用來鼓吹復辟帝制,其中以《亞細亞報》最突出。對於袁世凱的陰謀,抨擊揭露的著名報紙有北京的《國民公報》、《國風報》,上海《民國日報》等,最終遭到了袁世凱的查禁。這一時期還出版有供一般民眾閱讀的白話文報刊,幾乎遍及每個省,成為白話文運動的先聲。 雜誌在此時也十分活躍。以政治為主的主要雜誌有章士釗主編的《獨立週報》(1912)、梁啟超主編的《庸言》(1912)、國民黨創辦的《國民》(1913)、章士釗主編的《甲寅》(1914)、梁啟超主編的《大中華》(1915)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的主張。而這個時期代表著先進思想的刊物要數民國四年(1915)由陳獨秀創辦的《青年雜誌》(1916年改名為《新青年》)和民國七年(1918)由李大釗創辦的《每週評論》,它是我國最早接受俄國十月革命影響,進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進步刊物。在學術方面,有留美學生組織“科學社”在上海創刊的《科學》(1915);同年北京清華學校出版的《清華學報》(分中、英文版);中華學術研究會在日本發刊的《民鐸》(1916);在上海發刊的《太平洋》;新教育共進社發刊於上海的《新教育》;中華學藝社創刊於日本的《學藝》和北京大學出版的《北京大學月刊》等。屬於科技方面的有《觀像叢報》、《中華醫學雜誌》、《工程師學會報》、《電界》等。文學雜誌有《小說月報》、《小說時報》、《小說叢報》、《中華小說界》以及鴛鴦蝴蝶派的刊物如《民權素》、《禮拜六》等。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