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圖書史話

第27章 一、西洋印刷術的傳入和我國圖書事業的發展

中國圖書史話 吴玲芳 2485 2018-03-20
清王朝經歷了康雍乾盛世以後,逐漸衰落了。特別是到了19世紀中葉,由於統治階級的日趨腐敗,官吏貪污成風,軍備廢弛,國勢顯著下降;同時由於土地兼併,致使廣大農民喪失土地,流離失所,階級矛盾日趨激烈。而此時的西方,特別是英國在完成了工業革命以後,走上了尋求殖民地的侵略道路。作為遠東的中國,豐富的資源自然成為殖民主義者侵略的對象。 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屈膝投降而告終,這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時期;又經過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到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一個又一個屈辱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由一個封建社會逐漸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上的深刻變化,自然對文化、學術產生深刻的影響。在圖書發展史上表現為西洋印刷術的引進和逐步推廣使用;資本主義化的出版業的產生,圖書形式的變化以及圖書新品種——報紙、雜誌的出現。

印刷術最初由我國發明,傳到國外後,技術上不斷得到改革。在西歐,德國人谷騰堡發明了鉛活字和印刷機;1829年法國人謝羅發明了紙型,使歐洲的技術迅速發展,並且隨著資本主義侵略勢力又傳回到我國。 最早將鉛字印刷術傳入我國的是英國傳教士馬禮遜。馬禮遜於嘉慶十二年(1807)來到澳門,傳播基督教,嘗試中文印刷。到1819年,馬禮遜在馬六甲設立的印刷所裡印成第一部中文的《新舊約聖經》,這是第一部用西方鉛活字印刷的書籍。 鴉片戰爭以後,新加坡倫敦教會的教士台約爾將他的“華英書院”遷入香港,鑄造中文鉛字開局印刷,完成了一千八百四十五個字模。道光二十四年(1844)美國長老會設“花華聖經書房”於澳門,利用了台約爾的字模,又繼續鑄造用來印書。這種中文鉛字,相當於現在四號字大小,由於製造於香港,故稱“香港字”。 1845年,花華聖經書房遷往寧波,改名“美華書館”。後來愛爾蘭人姜別利來到中國,首創了電鍍中文字模來鑄造鉛字,發明了將字粒分為七個號碼。咸豐十年(1860)又發明了元寶式排字架,將字粒分為常用、備用、罕用,按《康熙字典》部首排列,把中文印鉛技術大大推進了一步。但這一時期的印刷技術主要是教會印製宗教宣傳品,對我國文化教育意義不大。

1872年英國商人美查在上海創辦了《申報》,是我國境內最早的日報。它首先採用手搖印刷機並兼營出版事業。隨後設立申昌書局分開經營。它用鉛活字排印了許多小說、筆記和其他書籍,稱為《申報館聚珍版叢書》,共有一百六十餘種。 1884年又以圖書集成局的名義,用製造的扁體鉛字排印《古今圖書集成》,隨後又排印了《二十四史》。這些是早期鉛字排印的大部頭書。 與此同時石印技術也傳入我國。最初採用石印機的是1876年上海徐家匯土山灣印刷所。最早用以印製宗教宣傳品。 1879年申報館老闆美查組織了“點石齋印務局”,出版《點石齋畫報》,翻印古書善本,使石印技術開始成為出版業中的重要力量。 1881年我國商人自己成立了同文書局、拜石山房兩個大規模的石印書局。同文書局初設時即購備石印機十二架,僱工五百名,頗具規模。石印事業的發展沿著影印古書和印刷彩色圖畫兩個方向發展。點石齋、同文書局、拜石山房、蜚英館都影印了許多古書。所用底本相當精良,印刷清晰、裝訂靈巧、攜帶便利、價格低廉,因此深受一般讀書人的歡迎。彩印圖畫以鴻文堂五彩書局為最早,其次是光緒八年(1882)中國人自己開設的中西五彩書局,和以後開設的彩文書局、崇文書局。文明書局成立後,於光緒三十年(1904)設彩色石印部,印刷彩色課本、圖畫和地圖等。

隨著西方印刷術的採用,我國的圖書製度也出現了變革。初期的鉛印書籍形式上仍然模仿雕版書籍的傳統形式。其版面構造、格式與雕版書完全一樣,欄、界、中縫齊全,雙葉單面刷印,甚至裝訂也還是線裝。隨著印刷術的發展,書籍產量提高,其形式也出現了變化,西式裝訂和橫排的中文書開始出現。 西式裝訂是指平裝和精裝的書籍裝訂方法。書籍裝訂形式的變革,是與印刷所用的紙張有關。原先手工製作的各種軟紙產量低、成本高,不能滿足圖書大量生產的需要。外國新聞紙的傳入,書籍開始採用新聞紙、銅版紙等,出現了單頁兩面印字的書籍,使版式發生了變化,線裝已經不合適了。當時除了雕版印刷的書還需線裝外,全部改成包背裝。所謂精裝是用厚紙包上皮或布,燙上金字或印上黑字。而不用厚紙面,只用各種書皮紙印成封面作為包背裝,這就是平裝。這兩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後,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的出版業進一步發達起來。到20世紀初,僅上海就有新式出版企業四十多家。其中光緒二十三年(1897)創辦的商務印書館和光緒二十八年(1902)創辦的文明書局是規模最大的民族企業。 商務印書館成立之初專營印刷,主要以商業用品的名片、廣告、簿記、賬冊為主,故名曰“商務”。 1900年以後致力於圖書出版。 1902年成立編譯所開始編制中小學、師範、女校等各類學校教科書,並編輯政治、法律與其他各種參考圖書、雜誌,成為當時我國最大的私營書店,並擁有一個設備齊全、技術先進的印刷所。而文明書局也有自己的印刷所,當時以印刷地圖、圖畫著名。 1912年以後,中國圖書公司併入商務印書館,文明書局併入中華書局,進一步擴大了印刷力量,使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成為當時最主要的出版印刷機構。

在書刊印刷現代化同時,雕版印刷作為一種傳統工藝在圖書出版業中仍起作用。影響最大的是太平天國失敗以後(1864),清政府從維護自身統治出發,為了“教養”民眾,防止人民再起反抗而成立了各省官書局。最初曾國藩在南京成立金陵書局(後改名江南官書局),刊印古代經史方面的書和文集。後又有湖北的崇文書局、湖南的思賢書局、廣東的廣雅書局等的成立。這些官書局除獨自刊印書籍外,還相互合作,如江南、淮南、浙江、湖北等書局曾合作,據“汲古閣”本刊印《二十四史》。進入民國以後,各省官書局陸續停辦,它的藏書和版本多數移交新成立的省圖書館收藏。 總之,我國19世紀後半期到20世紀初是雕版、鉛字、石印印刷三者並用,而鉛字印刷逐步取得了主要地位,我國的印書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