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圖書史話

第26章 四、明代和清代前期的主要著作

中國圖書史話 吴玲芳 3306 2018-03-20
明清兩代,宋元時期的理學受到了統治階級的重視和提倡。明成祖朱棣編成了《理學大全》,清康熙帝也編成了《理性精義》刊行,以教化人民,為自己的統治利益服務。 明代的主要哲學家是王守仁(1472~1528),即王陽明。他發展了南宋陸九淵的主觀唯心主義學說,提出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王守仁的著作由他的門人編成《王文成公全書》,其中和《大學問》是他的主要哲學著作。另一位重要哲學家是王夫之(1619~1692),又叫王船山,生長於明清之交,在極其艱苦的流亡生活中,共寫成哲學、政治、歷史、文學著作一百多種,四百多卷,後編為《船山遺書》。其中重要哲學著作有《張子正蒙注》、《讀四書大全說》、《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老子衍》、《莊子通》、《思問錄》等。他繼承和弘揚了我國二千多年來的唯物主義傳統,對各種唯心主義和神學理論進行了深入的、有力的批判,成為明清之際最主要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和時代思潮的哲學代表。他的哲學達到了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最高峰。還有著名的黃宗羲(1610~1695)和他的《明夷待訪錄》,揭露了君主封建專制的毒害,表現了民主主義的思想。顧炎武(1613~1682)和他的,宣傳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治學方面的“經世致用”,提倡實事求是,踏實鑽研的學風。

明清史學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除了官修的《元史》、《明史》、《大明一統志》以及“續三通”、“清三通”以外,私人著作也頗為興盛,如章學誠的《湖北通志》、《常德府志》、《和州志》、《永清縣志》等地方志名志。同時章學誠又著《文史通義》,對史學提出了自己的創見。學術史名著有黃宗羲的《明儒學案》,黃宗羲、全祖望的《宋元學案》等。學術史的編纂是明清學者在史學上的重大貢獻。隨著乾嘉時期考據學的盛行,在寫作上也有反映。錢大昕(1728~1804)的《廿二史考異》,趙翼(1727~1814)的《廿二史札記》,王鳴盛(1722~1797)的《十七史商榷》是三部考史名著。 清代考據學的對像以經書為主,故在文字、音韻、名物、訓詁和校勘、輯佚等方面頗有成就。如閻若璩(1636~1704)著《古文尚書疏證》,戴震(1723~1777)的《孟子字義疏證》、《聲韻考》、《聲類表》,段玉裁(1735~1815)的《說文解字注》,王引之(1766~1834)的《經義述聞》等,都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明清兩代在文學上表現得最為輝煌的是小說和戲劇,湧現了大批傑出的作家和不朽的名著。 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的傑出創作。作為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它真實地描寫了皇權專制社會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書中創造的人物栩栩如生,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歷數百年而不衰。 是一部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小說,明代羅貫中著。書中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錯綜複雜的軍事和政治鬥爭為題材,創造了許多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的形象,是我國第一部講史小說。 明代後期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反映市民生活的小說、戲曲。這時期著名的小說有、、、、《楊家將》、和所謂的“三言”、“二拍”,即、、、、等話本小說,代表了明代小說的輝煌成就。以徐渭《四聲猿》為代表的雜劇和以湯顯祖“四夢”即《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和《還魂記》(又名)為代表的傳奇劇目是我國戲劇史上的重要篇章。

清代的短篇小說有蒲松齡(1640~1715)的,以妖狐鬼怪的故事,揭露了社會的黑暗,發洩了他憤世嫉俗的感情。 長篇小說是乾隆時期傑出的現實主義文學家曹雪芹的不朽著作。它以一個皇親貴族家庭的盛衰和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和當時社會的全貌。它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造詣達到了我國古典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另外,繼以後的和都是重要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 清代戲劇也頗有成就,有著名的洪昇(1645~1704)的和孔尚任(1648~1718)的。 明清時期的科技著作在我國科學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著名的有:

李時珍像
是明代著名的藥物學家李時珍(1518~1593)所著。書中對前人鑑定的一千五百十八種藥物,重新作了精密審查,又增添了三百七十四種新藥;並且對藥物進行了科學分類,將藥物名稱、形態、性質、功能和製作方法都作了詳細解釋,並繪製成圖。它在世界藥物學和植物分類學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農政全書》是徐光啟(1562~1633)所著的一部傑出的農業科學著作,是我國古代五大農書之一。 《天工開物》是科學家宋應星(1587~?)編寫的,記錄了明代中葉以後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狀況,是我國為數不多的科學史專著。 是徐弘祖(1587~1641)所著,是我國一部地理學專著,記錄了作者二十一年中考察十六省尤其是雲、貴、川、廣等地理狀況的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清代初期康熙帝組織撰寫了《數理精蘊》,介紹1685年以後傳入中國的西洋數學。梅文鼎(1633~1721)的《古今曆法通考》,對回曆、西洋歷作了許多研究。乾隆時官修的《醫宗金鑑》是一部集我國醫學大成,介紹中醫臨床經驗的名著。

明清兩代出現了許多翻譯過來的西方的書,除了宣傳西方基督教義的《聖教實錄》以外,還有大量西方科學著作的翻譯書籍,如明代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萬國輿圖》、《人體圖說》等。清代前期則有《礦物探原》、《獅子說》、《天文會進》、《坤輿圖說》、《眼科解剖》等。 明清時期還編著了不少大部頭的叢書和工具書。這些書的編修是我國學術史上的大事,對我國文化學術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永樂大典》是明代官修的類書,是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下令解縉主修的一部大型類書。永樂三年(1405)姚廣孝、解縉等組織兩千多人重新編修,至永樂六年(1408)完成。這部書輯錄古書原文照抄,依《洪武正韻》的一百零六個韻目,整部整篇或整段編次。全書共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另外目錄六十卷,裝訂成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約三億七千萬字。據不完全統計,輯入的圖書包括經、史、子、集、釋藏、道經、北劇、南戲、平話、工技、農藝、醫學等七八千種。由於卷帙過多而未能刊印,到明嘉靖末年重錄一副本。後來陸續散失,特別是近代史上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幾經洗劫,幾乎喪失殆盡。解放後經多方蒐集,國內僅存二百十七冊,加上國外徵集部分複製本,共得七百九十五卷,現珍藏於國家圖書館。


《古今圖書集成》書影
《古今圖書集成》是我國繼《永樂大典》以後清代官修的又一部類書。初時康熙帝命陳夢雷編纂,名叫《彙編》,成書後未刊印。雍正時又命蔣廷錫等重新增訂。全書一萬卷,目錄四十卷,分六彙編,三十二典,六千一百九十部,還附有許多精美的插圖。它所輯錄的材料也往往是原書整部、整篇或整段地錄入,故保存了不少古籍。雍正四年(1726)第一次以銅活字排印。 《古今圖書集成》是我國現存類書中規模最大、用處最廣、體例也最完善的一部。國外稱為《康熙百科全書》,居世界百科全書之冠。 《四庫全書》是我國最大的一部叢書,是清代乾隆年間編輯的。全書共收錄書三千五百七十八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包括經、史、子、集四大部類。該書的來源有六條渠道:一是敕撰本,自清初至乾隆欽命編纂的,計一百四十七種;二是內府本,自康熙以來宮廷收藏的,計存書三百二十六部,存目三百六十七部;三是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各書,計存書三百八十五種,存目百餘種;四是由各省搜求繳進的採進本,計一萬二千一百五十四種;五是私人進獻本;六是社會上流行的通行本。經過審閱、整理、刪改,收入《全書》。 《四庫全書》當時沒有刻本,只有寫本。最初只寫了四套,分藏於故宮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盛京(瀋陽)文溯閣、熱河避暑山莊文津閣。後又抄三份藏於揚州大觀堂文匯閣、鎮江金山寺文宗閣、杭州聖因寺文瀾閣,即所謂的北四閣和江南三閣。 “全書”之外又撰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即《四庫全書總目》),由紀昀等編,共二百卷,其著錄的書收入《四庫全書》中的有三千四百六十一種,七萬九千三百零九卷;存目的有六千七百九十三種,九萬三千五百五十卷。後又刪存目和提要,編為《四庫全書簡明目錄》。這兩部目錄,在我國目錄學史上也是很有影響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