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圖書史話

第20章 二、宋元版圖書的特點

中國圖書史話 吴玲芳 1386 2018-03-20
宋元時期是我國雕版印刷術的鼎盛時期,宋版和元版圖書由於刻印精良被稱為“宋元舊槧”,歷來被推重為善本書,尤其宋代刻印的圖書是後世書籍藝術的源泉。 宋代刻印的圖書有其獨特的風格,從字體上看,北宋早期的刻書多用歐陽詢的歐體。歐體字瘦勁、秀麗、字形略長,轉折筆劃輕細有角。後來逐漸流行顏真卿的顏體,字形肥胖,雄偉樸厚,間架開闊。南宋後,柳公權的柳體字日趨增多。柳體比顏體略瘦,筆劃挺拔有力,起落頓筆,過筆略細,橫輕豎重。不同的刻書地區所採用的字體約略不同,其中汴樑和浙本多用歐體,蜀本多用顏體,閩本多用柳體,江西刻本歐體和柳體兼而有之。 從雕刻板的墨色和刀法上看,宋版圖書用墨精良,多色濃如漆,雖著潮濕而無漂跡。宋刻書對刻工刀法要求精緻認真,字畫一絲不苟,不失原書手筆的神氣。它的用紙,紙張光潔堅韌,多屬黃白兩色,薄者如蟬翼,厚者兩面均可印書,其中浙刻本與蜀刻本多用皮紙,閩刻本多用薄如蟬翼的竹紙。宋版圖書有“紙香墨潤,秀雅古勁”之說,是印本書中上乘之品。

從版式上看,宋代早期刻書多半是四周單欄,後來逐漸演變為左右雙欄,上下單欄,而且上下欄線細,左右欄線粗。宋版書行寬、字疏,白口,單魚尾,且墨色濃厚。版心處多有刻工姓名和字數。有些宋版書小題在上,大題在下。書尾多刻有牌記,間有左右欄外上角刻“書耳”的。宋本書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每行字數雖然相同,但從橫向看,字的間隔排列大都是不整齊的。宋版書的裝幀主要是採用蝴蝶裝,有少數書是旋風裝和經折裝。 宋版書的另一個特點是,由於宋代避諱制度氾濫,不但在位皇帝名字要迴避,就是皇帝祖上的名字,也必須迴避,而且連與他們名字同音的字,也都要迴避。這種情況反映在宋版書上,特別是官刻本,就要出現很多諱字。避諱的方式是凡遇當今皇帝名字,以鐫刻小字“今上御名”的方式迴避之;遇到已祧之廟諱,則多以缺筆方式迴避之;個別時候也有以改字方式迴避的。

元朝建立政權以後,為了鞏固其政治統治,對文化事業的發展也非常重視,元代刻本圖書,一般製作精良,其質量不遜於宋版圖書。元版圖書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風格。元代刻本的字體有三個突出的特點,其一是刻書字體多用趙孟頫的字體。元初,刻書字體曾承沿宋金遺風,自從趙孟頫到元政府任職後,其書法在社會上影響頗大。自此,元代刻書,無論官刻私鐫,基本都用趙體字,一直影響到明初。其二是用字無諱。元統治者由少數民族而來,其禮制觀念甚淡,避諱不嚴,所以元刻本幾乎沒有諱字痕跡。其三是多用簡字、俗字。元刻本用簡字、俗字,坊刻本中較多而官刻、私刻中較少,以小說類書中較多而經史文集中較少。由於元政府以蒙文新字定為通用國字,故對漢字書寫刊刻要求並不嚴格,書坊中為圖快、簡便,刻工圖省,故坊刻本中以“無”作“無”,“龐”作“龐”、“雙”作“雙”等的現像極為常見。而建本《古今翰墨大全》及虞氏務本堂的《全相平話五種》所用簡體字更多。

從元版圖書的版式上看,元初接近宋版書,字大行疏,疏朗醒目,多白口。元中期發生了變化,為了節省紙張,坊刻本行格漸密,字體變化,由左右雙邊漸趨四周雙邊,目錄和文內篇名上常刻有魚尾,版心多作黑口,黑口粗大,雙魚尾,細線也變成了粗大黑線。魚尾又多是花魚尾。多有牌記,尤其是私坊刻本,大多有牌記,這有助於版本的審定。 元版圖書裝幀乃盛行包背裝。元代刻本的紙張多用福建紙,其紙質較為粗糙,有的顏色呈褐色。元代刻書以建陽書坊刻本最多。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