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圖書史話

第4章 一、春秋戰國時期變革對圖書的影響

中國圖書史話 吴玲芳 959 2018-03-20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迄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這一時期為我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社會發生大變革的時代。隨著鐵器的出現,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引起了社會經濟和政治方面的變革。奴隸制開始瓦解,在奴隸主階級內部也開始出現分化,上層的奴隸主貴族已無力統治一切。統治階級內部的下層和由奴隸主轉變成的新興地主都迫切要求參與政權以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同時迫切需要獲得有關統治的經驗和知識,於是學術下於私人的局面逐漸形成了。 我國上古時代掌管文獻的權力在史官手中。 “史”常見於甲骨文和金文,“史”指和有關文字記錄有關的官吏。商代的巫和史,負責占卜和保管甲骨卜辭等,到周代史官制度更加完善。周王朝為了治理政治事務,記錄朝廷時事,辦理王室公文,傳達政令,掌管文書、檔案,設置了多種職掌不同的史官。商、週時代,“史”的地位很高,甚至位列三公,且世守其業,代代相傳。他們負責掌管國家的文書、檔案,並且以文獻教育奴隸主貴族弟子,傳授奴隸制統治的經驗和知識,以求維持奴隸制度的長治久安。 “史”很有學識,老子(李聃)曾為周“守藏之史”,即掌管文獻典籍的史官,孔子就曾“問禮於老子”。由於“史”所掌管的文獻典籍對於統治階級的重要性,它被嚴格保存不得外傳,一般平民甚至一些中小奴隸主貴族都無權接觸書籍。這就是“學術統一王官”時期。

週滅商,分封諸侯,歷經西周、東周,王室衰弱,宗周只接納朝聘,無力控制各國諸侯,使各國諸侯得以壯大自己的勢力。井田制的發展,私田逐漸出現,使奴隸制開始迅速崩潰。由於生產關係的改變,人們的思想意識覺醒了,文化學術得到了發展,專門為各國統治階級服務的“士”的階層開始出現。 “士”是由沒落貴族的知識分子、小私有者上升起來的知識分子組成的,他們有政治抱負,積極奔走於列國統治者門下,並渴望從官府收藏的文獻典籍中吸取政治學術方面的知識,來進一步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文獻典籍的流傳,為他們提供了學習利用的方便。由於諸侯間不斷兼併與戰爭,造成文獻典籍的流散。這種流散,一方面使文獻典籍散佚受損,另一方面客觀上造成了文獻典籍的流傳,從而打破了少數人壟斷知識和保存典籍的現象,逐漸形成了“學術下於私人”的局面。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傳播知識,私人講學、私人著述之風逐漸興起,圖書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