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圖書史話

第2章 二、甲骨文的意義

中國圖書史話 吴玲芳 867 2018-03-20
甲骨文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書,它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刻辭。

甲骨文
甲骨文一般是指出土在河南省安陽小屯村殷代都城——殷墟的一種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又稱殷墟甲骨文字。 住在小屯村的居民在耕地時很早就發現了這種刻有文字的甲骨,以為是“龍骨”,便把它賣到藥店作中藥。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先被曾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發現,知道是古代文物,便開始有意識地蒐集。其後,經當時的學者孫詒讓、羅振玉、王國維等的研究,確定這是殷代的一種文書,記錄著殷王朝的許多事蹟,是研究殷商歷史的珍貴資料。 甲骨文是怎樣產生的呢?儘管殷商時代已是我國歷史上強盛的奴隸制國家,但科學文化水平和社會生產力水平仍極為低下,殷人迷信神權現像極為嚴重,所謂“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禮記·表記》)。從國家大事以至最高統治者的日常生活都要事先進行占卜,如祭祀、疾病、災害、農事、狩獵、戰爭等。甲骨包括龜甲和獸骨,占卜的方法是把事先整治好的甲骨在背面鑽一圓孔或鑿一梭形凹槽,然後用燃燒的木枝燙灼,在甲骨正面相應的部位就顯出卜字形的裂紋——卜兆,以此確定吉凶,決定事情的做或不做。占卜完畢則把占卜的時間、卜人的名字、所問的事、占卜結果以及事後的應驗刻在占卜的附近。這種文字就是甲骨文或稱甲骨卜辭。

據不完全統計,安陽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有二十多萬片,其中至少有二至三萬片流散海外。從清劉鶚拓印《鐵雲藏龜》起,陸續拓印、摹印、影印出版的有:羅振玉的《殷墟書契》及其後編、續編,董作賓等編集的《殷墟文字》甲編、乙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的《殷墟文字綴合》等。 1956年,在郭沫若主持下編輯了《甲骨文合編》,收集了甲骨實物和拓片、照片共二十多萬片,由中華書局出版。這部集甲骨文大成的巨書,除圖版外還有釋文,重要項目索引和有關圖表的專冊。圖版部分為八開本,共十三巨冊,總計達六千面。 《甲骨文合編》的出版,是甲骨學的一件大事,對於我國古代歷史的研究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為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的甲骨文,它是圖書的初期形態之一,它所記載的資料對我們研究奴隸社會的歷史非常重要。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