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中國圖書史話
中國圖書史話

中國圖書史話

吴玲芳

  • 科普學習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67035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一、漢字的發明及演變

中國圖書史話 吴玲芳 1029 2018-03-20
文字的發明和書籍的產生是人類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由於文字的發明及其應用於文獻記錄而過渡到文明時代。” 文字起源於圖畫。我國古代人和古埃及人很早就用圖畫作為交流思想、傳授知識和經驗的工具。當他們要出去打獵時,就畫一頭野牛和一個手持弓箭的人,表示打獵的意思。所以有人把這種圖畫叫做圖畫文字。圖畫文字起初是畫得很逼真的,直到人們習慣以後,便只用簡單的線條組成一個大概的輪廓,就知道它代表的意思。隨後,圖畫便逐漸脫離具體事物的描畫而變得抽象,經過一定的約定俗成,成為代表一定概念的符號,這就是像形文字。 我國文字源遠流長。所謂遠古時代伏羲和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反映出我國文字的產生歷史悠久。

根據考古發現,與漢字起源有關的資料,一是原始社會晚期的仰韶、良渚、馬家窯和龍山文化時期的刻劃記號;一是原始社會晚期山東大汶口文化時期的象形符號。古文字學家以為大汶口出土陶器的刻劃圖像該是我國漢字之祖。而大汶口遺址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2500年之間。 我國現存的漢字以殷墟發掘出來的甲骨文字為最早,已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漢字,達四千多單字。這種文字的出現距今約三千五百多年。 從甲骨文出現到現在,我國文字有過幾次較大的發展變化。在新字創造方面,東漢許慎在他的《說文解字》中指出了我國文字發展的六條規律,即“六書”。 “六書”是像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象形、指事、會意都是由字形方面來體會的意義——字所代表的概念的。形聲、轉注和假借,就逐漸以音來表意了。由於漢字的基本規律是以形為主,以形知義,所以始終停留在表意文字的階段上,不能發展成為拼音文字。

在漢字的形體方面也經歷了幾次重大變革。史書記載周宣王時(公元前9世紀)曾進行過一次整理,產生了“籀書”,也叫做“大篆”或“古文”。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李斯又進行一次整理,統一了全國的文字,就是“篆書”,也稱“小篆”或“秦篆”。同時,出現了主要用來書寫官府公文的、筆劃簡省、書寫方便的“隸書”,使漢字成為通行字體。東漢的劉德昇創造了“行書”;三國時鍾繇又創造了“楷書”。這種“楷書”字體一直沿用到現在,成為標準的手寫體。印刷術發明以後,又逐漸形成了印刷體,又稱“宋體字”。到1955年我國政府公佈了漢字簡化方案,是我國文字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改革,對推動我國文化建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由於文字是圖書產生的基本條件,沒有文字就沒有圖書。文字發明以後,圖書的產生也就呼之欲出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