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成語由來

第8章 G

成語由來 王彤伟 5312 2018-03-20
甘:甘願。拜:拜見。下風:風向的下方,比喻下位或劣勢。本指甘願以下位拜見。後用來比喻誠心佩服,自認不如。 《莊子·在宥》:“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 這是莊子講的一個故事,打算以此說明自在、寬容的道理。黃帝作了十九年天子後,聽說廣成子已經通曉天地人生的大道,於是前往拜訪,問道:“我想獲得天地的靈氣,來幫助五穀的生長,養育百姓。我又希望能夠主宰陰陽,從而使生靈隨心成長。對此我該怎麼辦?”廣成子說:“你所想問的,是萬物的根本;你所想主宰的,是萬物的殘留。自從你治理天下,雲氣不等聚集就下雨,草木不等枯黃就凋零,太陽和月亮的光亮逐漸地黯淡下來,而小人的心底還是那麼褊狹。這種情況又怎麼能一起談論大道呢?”黃帝聽後便退了回來,棄置朝政,獨居靜室,潛心靜思,三個月後再次前往請教。

這次廣成子頭朝南躺在那裡,黃帝順著下位,跪著走到他跟前,叩頭行禮,然後發問請教:“怎樣才能修養自身,活得長久?”廣成子高興地說:“這次問得好啊。我告訴你,大道的精髓,就在於一定要保持寧靜,不要使身體疲勞,不要使精神恍惚,這樣才可以長生。”黃帝再次行了大禮,然後叩頭至地,說:“先生真可以說是和自然合二為一了。” 自嘆弗如 不甘示弱 小明廢寢忘食、爭分奪秒地抓緊學習,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對此同學們都甘拜下風。 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樂曲高妙。 《呂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伯牙和鍾子期是春秋時楚國人,伯牙善於彈琴,而鍾子期善於欣賞琴音,他們是一對好朋友。傳說伯牙跟著名琴師成連學琴,三年不成。後隨成連到東海蓬萊,聽見海水澎湃、林鳥悲鳴之聲,心有所感,於是拿過琴彈奏,從此琴藝大進,終成天下妙手。又傳說他彈琴時,能使馬一反常態地昂起頭吃飼料。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泰山,將其融入琴音,鍾子期能知其音而會其意,說:“彈得好啊,巍峨雄壯得有如泰山!”片刻之後,伯牙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彈得妙啊,浩浩蕩盪有如流水!”鍾子期死後,伯牙摔破古琴弄斷琴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無值得自己為他彈琴的知音。 美聲歌唱家演唱的曲目往往是歌唱祖國或愛情的歌,是高山流水。因此,在演唱時需要保持一種端莊大方,嚴肅認真的姿態。

建:通“”,傾倒。瓴:裝水的瓶子。本義指在高屋頂上傾倒瓶中的水。後用來形容居高臨下,不可阻擋。 《史記·高祖本紀》:“(秦中)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漢王劉邦平定天下後,第二年十二月,有人上書舉報楚王韓信謀反。劉邦詢問左右大臣,最後採納了陳平的計策,假稱到雲夢澤去巡遊,在陳地會集諸侯,趁韓信前來迎接的時候拘捕了他。 大臣田肯前來祝賀,勸導劉邦說:“陛下您擒得了韓信,又統治著關中秦地。秦地地形險固,得地勢之利。它憑藉山河形成的天然屏障,和其他地方相隔千里。假如關東地區用百萬士兵來攻擊,秦地只需兩萬兵力就可抵擋住。這是因為它地勢便利,作戰時可以採取由高處向低處進攻的態勢,就像從高屋上往下倒水一樣。而齊地,東方有富饒的琅邪和即墨,南方有險固的泰山,西方有黃河的阻隔,北方有渤海的優勢,土地縱橫兩千里。假如遠隔千里之外的地區用百萬士兵來攻擊,齊地只需二十萬兵力就可抵擋住,因此秦地和齊地實際就是東西二秦。假如不是陛下的親屬子弟,就不能讓他統治齊地。”高祖劉邦認為他分析得很好,對他厚加賞賜。

十幾天后,劉邦赦免了韓信,另封他為淮陰侯,把他原來的王國領土一分而為荊、楚兩個諸侯國,封皇子劉肥做了齊王。 居高臨下 一部如此宏偉的歷史傳記影片,很需要這種高屋建瓴的導演構思。 各自按自己的主張辦事。 《左傳·宣公二年》:“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公元前607年,鄭國受楚國的指派出兵攻打宋國。宋國派華元為主帥,帶領宋軍前往迎戰。兩軍交戰前,華元為了鼓舞士氣,殺羊慰勞將士。但在忙亂中忘了給他的馬夫羊斟分一份,羊斟沒有吃到羊肉便懷恨在心。到了打仗的時候,羊斟對華元說:“過去吃羊肉的時候,你說了算,今天駕馭戰車的事,得由我說了算。”說完,他就故意把戰車趕到鄭軍陣地裡去。結果以主帥華元為首的二百五十人被鄭軍活捉,宋軍大敗。

後來,宋國人用兵車一百乘、良馬四百匹到鄭國去贖回華元。東西交了一半的時候,華元自己逃了回來。華元進入宋國城門的時候,先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才進城。見到羊斟後,華元說:“你的馬不聽使喚才這樣的吧?”羊斟回答說:“不是馬,是人。”說完就逃到了魯國。 各行其是 同心協力 庫區內的各項建設均是統一安排實施,不允許各部門各自為政。 事情接近成功的時候卻遭到了失敗。含有惋惜之意。 《晉書·謝安傳論》:“廟算有遺,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 謝玄是東晉孝武帝時的宰相謝安的侄子,曾經率領八萬士卒抵抗前秦苻堅百萬大軍南侵,獲得淝水之戰的大捷,讓苻堅士卒覺得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敗退回老巢。緊接著謝玄又率兵北伐,相繼收復了北方的大片國土,兵進河北。這時謝玄上疏孝武帝,認為應當派人鎮守梁國,自己鎮守彭城,這樣才能做到北方牢守邊境,西方援助洛陽,國內保護朝廷。但是朝廷討論認為,大軍征伐日久,應當盡快撤回,謝玄北伐的願望落空。在還軍南下的途中,謝玄患病,請求辭職,孝武帝改讓他擔任散騎常侍、左將軍、會稽內史,不久病情加重,死在任上,當時只有四十六歲。

《晉書》的作者唐代房玄齡等人在評論謝玄的一生時說:謝玄文武全才,心存國家,淝水之戰,強敵看見他就土崩瓦解。率軍北伐,中原地區群起響應,他本打算向西、向北進一步收復國土,已經制定好了作戰計劃,但是美好的設想沒能實現,事情在接近成功的時候遭到了失敗。我們後人摸著他遺留下來的文章,再次覺得他的謀略真是富有遠見。 功虧一簣 大功告成 那時研究所的工作早已癱瘓,他苦心經營了多年的重大科研項目“新一號”無法進行,功敗垂成。 貂尾在古代比較珍貴,是近侍官員的冠飾。有的朝代封官太濫,貂尾不夠,就用狗尾代替它。本用來諷刺封爵太濫。後比喻以壞續好,前後不相稱,多指文學藝術作品。 《晉書·趙王倫傳》:“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坐,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狗尾續。'”

西晉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臨終時任命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晉武帝死後,繼位的晉惠帝是個白痴,他的皇后賈南風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於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動政變,殺死楊駿。但是政變之後政權卻落在了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皇后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賈皇后又派楚王司馬瑋殺掉司馬亮,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偽造詔命擅殺大臣,將其處死,賈皇后於是執政。 其後,統領禁軍的趙王司馬倫又聯合齊王司馬冏起兵廢賈皇后。緊接著,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趙王司馬倫廢惠帝自立。司馬倫稱帝后,對自己的黨羽大肆封官加爵,那些曾經同謀的人都超越了正常的晉升次序,封官賞爵的數量不可勝計,連奴僕走卒也都封給爵位。以至於每次朝廷集會時,滿座的人都戴的是貂尾裝飾,配以蟬紋的官帽。當時的人諷刺說:“貂尾不夠,就用狗尾接續。”

狗尾聯貂 珠聯璧合 有人曾論述過殘缺特具的美,如維納斯的斷臂,是不可接續的,如硬去粉飾修復,只會顯出狗尾續貂式的淺薄或暴發戶式的俗不可耐。 刮:擦拭。刮目:擦亮眼睛,指改變舊看法。形容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大將。他小的時候家境貧困,十五六歲就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所以讀書不多,唯以勇敢聞名。當他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後,孫權對他說:“你現在應該多看點書,這樣對自己有好處。”呂蒙說:“軍隊中事務繁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孫權說:“我又不是叫你成為經學專家,只是想讓你多知道一些過去的事情,從中有所受益。你說自己事務繁忙,能比得上我嗎?我年輕時就讀過《尚書》《禮記》《左傳》《國語》。當了國君以後,又翻閱了大量的歷史書和兵書,自以為還是大有收穫。像你天資穎悟,假如學習就一定會有收穫。光武帝劉秀即便帶兵打仗時也手不釋卷,曹操自己也說,老了反倒喜歡學習。你為何不勉勵自己呢?”呂蒙於是開始全身心投入,發奮學習而不知疲倦,看過的書非常多,以至於過去專職讀書的人也比不過。

周瑜死後,魯肅代替他屯駐陸口,要經過呂蒙的駐地。魯肅去看望呂蒙,呂蒙問道:“您現在領受重任,和關羽成了鄰居,將用什麼樣的計謀來預防那些難以意料的突發事件呢?”魯肅一直認為呂蒙有勇無謀,心裡還有點瞧不起他,就隨口說:“不過到時候隨機應變罷了。”不料呂蒙卻說:“現在雖然吳蜀結盟,但關羽實在是個難以對付的猛將,怎麼能不早做打算呢?”於是當場為魯肅籌劃了五項計策。魯肅一聽,馬上繞過席案,跑到呂蒙身邊,拍著他的後背說:“呂蒙啊,我一直以為老弟你只是勇氣可嘉,竟然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謀略達到了這種程度。現在看來,你學識高明而廣博,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笑著回答:“人分別三天,就應該重新看待。”魯肅於是和呂蒙結為好友,拜見了呂蒙的母親後才離開。

瓜田裡彎腰穿鞋,李樹下伸手整帽,有被懷疑為盜瓜竊李的可能。後用以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藝文類聚》卷四十一引三國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曹植和曹丕都是曹操的兒子,是兩個親兄弟,但曹植的文才比哥哥曹丕要好。有段時間曹操很喜歡曹植,甚至有讓他當太子的想法。但是曹植的政治謀略不及曹丕,因此最終曹丕繼承了王位。因為發生過這樣一段插曲,所以曹丕繼位後曹植的處境非常難堪。曹植深知自己不利的處境,因此事事小心,這種態度在他的詩作裡也有反映。 《君子行》據說就是曹植作的一首古詩。全詩為:“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發,後世稱聖賢。” 這首詩說:“君子應當善於防患未然,不讓自己處於嫌疑尷尬的境地。在瓜田裡不要彎腰穿鞋,在李樹下不要伸手整帽。大嫂和小叔子應當授受不親,長者和晚輩不能並肩站立。勤勞謙恭是立身之本,才華內斂不露鋒芒卻難以做到。周公旦身居高位卻親和百姓,求賢顧不上吃飯,納士顧不上洗頭,因此才被後世稱為聖賢。” 瓜李之嫌 文學青年們巴結編輯,難免有瓜田李下之嫌。 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曾經幫助自己的人拋開。 《元史·徹里帖木兒傳》:“治書侍御史普化誚有壬曰:'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 許有壬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皇帝元惠宗任命徹里帖木兒擔任中書平章政事(相當於副丞相),剛剛上任的徹里帖木兒馬上提議停止科舉考試。許有壬在停止科舉考試的詔書寫好但還沒有加蓋皇帝玉璽的時候入朝爭辯,和太師伯顏據理力爭,認為如果停止了科舉考試,天下的人才就會不滿、怨望。 伯顏說:“舉子們大多因貪贓而失敗,同時還常常作出假冒蒙古人、色目人的事情。”許有壬說:“舉子們不能說沒有過錯,但比起那些不讀書而得官的人過錯要很少。”伯顏又說:“舉子中可以任用的只有你一人罷了。現在通過科舉來選拔人才,實在是妨礙選拔官員的方法。”許有壬回答說:“除了我之外,許多舉子都可委以重任,許多人的文章、才能都無人能比。通過科舉的辦法選取人才,比保舉等其他方法強多了,而且選取的只是精良的少數,並不會對官員選拔構成障礙。如果真的廢除科舉,勢必堵塞選賢任能之路。” 伯顏最終被說服,內心同意許有壬的話,但因停止科舉的提議已經決定,不能中途停止。許有壬非常憤慨,對伯顏以及在座的徹里帖木兒說了許多牢騷話。第二天,正式宣讀詔書時,徹里帖木兒特地命令許有壬站在最前面聽命,以羞辱和折服他。許有壬擔心遭禍,只得勉強服從。不明就裡的同僚普化於是譏諷許有壬說:“你可真稱得上是過河拆橋的人啊。”後來徹里帖木兒受到皇帝和太師伯顏的厭惡,被貶出京城,死在了外地的任所。 他不能在賺錢之後就過河拆橋,損害合作者的利益啊! 猶:如同。指事情做得過分,就像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 《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子貢,孔門七十二賢者之一,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比孔子小三十一歲。春秋時期衛國人,姓端木名賜,子貢是他的字。子貢辦事通達,善於經商,在孔子周遊列國時常救孔子於危難和困頓。師和商也都是孔子的學生。師即顓孫師,字子張,出身微賤,且犯過罪,後經孔子教育成為“顯士”,是孔門忠信的楷模。商即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才思敏捷,以文學著稱,是孔子後期學生中的佼佼者,被後人譽為“孔門十哲”之一。 子貢有一次問孔子:“子張和子夏相比較,哪一個賢能?”孔子說:“子張做事常常顯得過頭,子夏做事常常顯得不夠。”子貢說:“既然這樣,那麼應當是子張略勝一籌了。”孔子搖搖頭,說:“事情做得過分,就像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 面對犯罪分子的侵害,不加防衛固然不對,而防衛過當屬於過猶不及,也是不對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