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詩歌戲曲 歷代帝王詩詞鑑賞辭典

第33章 宋高宗——趙構

趙構(1107—1187),字德基,徽宗第九子,欽宗之弟。 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滅亡,逃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史載:趙構資性朗悟,好學強記,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南宋初,任用李綱為相,發動兵民抗金,士氣大振。不久,又罷李綱,起用投降派黃潛善等,抗戰形勢逆轉。一度任用岳飛抗金,後又信用秦檜,對金屈膝妥協。 1161年,金兵大舉南侵,趙構被迫宣布退位,自為太上皇。病死臨安(今浙江杭州),葬永思陵(今浙江紹興東南)。廟號高宗。 趙構喜作詩。 《庚溪詩話》說他的《漁父詞》:“清新簡遠,備《離騷》之體。”有《御製集》傳世。 一湖春水夜來生,幾疊春山遠更橫。
《全宋詞》收趙構詞十五首,皆是一時所作的《漁父詞》。此組詞前有小序云:“紹興元年七月十日,餘至會稽(今浙江紹興),因覽黃庭堅所書張志和《漁父詞》十五首,戲同其韻,賜辛永宗。”序中交待了寫此詞的時間與寫作緣由,是張志和的《漁父詞》引起了他創作的興趣。張志和是唐代金華(今屬浙江)人,曾為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因事被貶,遂絕意仕途,自號“煙波釣徒”,長期隱居,徜徉於太湖山水間,習民間漁歌而作《漁父詞》。張詞以淳古淡泊之音,寫山林閒適之趣,抒淡懷逸致之情,音協景美,一時傳頌久遠,和者頗眾。當時就有顏真卿、陸鴻浙、徐士衡、李成矩、柳宗元等和詞二十五首,連日本嵯峨天皇、智子內親王、滋野貞主等亦有和詞。蘇軾、黃庭堅更將其詞成句略加增添,填入《浣溪沙》、《鷓鴣天》詞中。趙構赴會稽見黃庭堅所書張志和漁父詞,自然會欣然命筆而和之。

現存張志和《漁父詞》僅五首,見《全唐五代詞》,其中第一首“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漁父春日生活,最為膾炙人口。趙構這首漁父詞,亦是描繪漁父春日生活。 “一湖春水夜來生,幾疊春山遠更橫”開頭以對句出之,用淡筆描繪了山水背景:一湖春水,夜來潮長,溶溶湯湯,澄碧萬頃;幾抹春山,遠處交疊,山外青山,水天之間。這畫面清淡浩渺,猶如一幅青綠山水。這遠山近水,色彩雖然清淡,但滿蘊生機;這近水遠山,境界開闊,創造了一個靜謐、安寧的氛圍。作者在層層渲染鋪墊之後,將人物送入畫面——“煙艇小,釣絲輕”。此二句從側面勾出漁父的形象 他駕著一葉扁舟,出入在煙波浩渺之中,萬頃碧波,煙水朦朧,既富有浩瀚之博大,又富有朦朧之美妙;他舉桿垂釣,釣絲輕輕,志不在魚,乃自樂其樂也。這駕扁舟、持釣絲的漁父形象,是文人心目中的漁父,他富有一種隱逸、閒適的情趣,怡然自得的精神世界,絕非現實生活中與險波搏鬥,以捕魚為生的漁翁。正因作者以旁觀的文人眼中看漁父生活,故而在結句中讚道:“贏得閒中萬古名”。此為點題筆墨,表達了作者對隱逸山林的嚮往。

作為一國之主、萬民之君的趙構,為什麼會有隱逸山林的嚮往?作者寫此詞時,正值二十四歲,剛剛即位四五年,按理本應朝氣蓬勃、勵精圖治,然而他所處的時代,恰值北宋滅亡,父兄被虜,金人囂張,屢屢進犯之刻。寫此詞前一年,金兵主力攻入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佔領明州(今浙江鄞縣)、破定海(今鎮海縣),身居皇位的作者,不得不逃遁海上,飄搖於驚濤駭浪中。幸虧金兵追逐渡海時,被宋軍擊敗,金兵回軍淮東,南宋形勢稍有緩和。在這種顛簸流離、風雨飄搖之中,他怎不羨慕那安定閑適的漁翁生活呢?他怎不以妙筆繪出一幅“春日獨釣圖”以寄託隱逸之情呢? 《漁父詞》亦名《漁歌子》。本唐教坊曲名。張志和創單調體,五代顧敻、孫光憲創雙調體。趙構用張志和的單調體,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


薄晚煙林澹翠微,江邊秋月已明暉。
此詞描繪漁父秋日生活。起句以優美的筆觸描繪了一幅秋景圖:日落西天,煙籠遠樹,山氣青翠,秋水漣漪,秋月皎潔,多麼靜謐、恬美!作者善於以精煉準確的詞語描繪景物,這兩句所寫之秋景,不僅有空間的轉移,而且有時間的變化。 “薄晚煙林澹翠微”描繪傍晚的秋景。以“煙”字修飾樹林,生動地表現了時近傍晚,樹木在暮靄沉沉之中,所呈現的煙霧朦朧之美。 “翠微”指山色青翠,加上一個“淡”字,亦顯示出黃昏時刻青翠山巒的淡雅之貌。 “江邊秋月已明暉”,畫筆轉移,空間由翠山煙林轉向江邊秋月,從而也展示了時間的推移山傍晚進入夜間。這裡秋江在秋月的朗照下,更清澈澄明,秋月在秋江的輝映中,更皎潔明朗,真是月光映水,水光接天。

作者把秋夜的背景精心描繪之後,又將主人公一位“縱遠柂,適天機”的漁父納入畫面中。他放開船舵,任一葉扁舟飄蕩在茫茫碧波之上,他適應自然規律,而無所追求。作者筆下的漁父,不是“獨釣寒江雪”,也不是“出入風波里”,而是縱一葦於茫然,不知所憂,不求所往,似乎駕長風,羽化而登仙。當然這一形象,又是文人眼中的漁父形象,作者通過這一安然無憂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安適隱逸生活的嚮往,對顛簸動盪生活的厭倦。作者即位於國家危難之時,父兄被虜北去,金兵屢犯,大內常遷,每每如喪家之犬。如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破天長軍(今安徽天長縣),趙構得報,即披衣戴盔逃遁,宮人裡散,城中大亂,軍民爭鬥奔竄而死者,不可勝數。構逃至瓜州鎮(在今邗江縣南),即乘小舟渡江至京口(今鎮江市)。時百宦未至,僅內侍數人,禁軍無一從者,從行者無寢具,而一國之君的趙構,此時僅以貂裘臥覆各半以御寒。幾日之內,又從京口奔至錢塘。一月之內,幾處顛簸逃亡。三月,驚魂稍定,又有統制苗傅、劉正彥發動兵變,逼構禪位,構遂禪位於年方3歲之太子趙敷,時北風勁吹,構居室無簾帷,坐一竹椅上扼腕嘆息。直至四月,勤王師至,構才復位。這動盪顛簸的生活,這生死難卜的歲月怎不令他驚慎、厭倦?

結句“水底閒雲片斷飛”,是以閒雲繾綣的藝術形象,進一步烘托漁父的閒適自足、自樂其樂。 “水底”兩字,展示出閒雲舒卷自如的形像是漁父乘扁舟時低首所見的水中側影。水中側影除閒雲外,可能還有其他,然而作者一併剪除了,只留下“閒雲”;“雲”前貫以“閒”字,不僅形像地勾出白雲舒卷自如之態,而且還有力地揭示了漁父閒適自愉的精神狀態。 “片斷飛”寫得尤為精妙,既生動地勾出白雲忽聚忽散、翩翩飛動之勢,又從閒雲舒卷飛翔的形像中,暗示了船行之速。這繾綣的白雲寄託了作者遺世之思,使他擺脫了世事紛紜的煩惱,皈依到大自然的懷抱中。
暮暮朝朝冬復春,高車駟馬趁朝身。
①拄:支撐。 ②困:圓的穀倉。 此詞雖名“漁父”,並不描繪漁父生活,而以賦筆議論達官貴人的富貴榮華,作為反襯。此在立意、構思上均屬獨特。

詞一開始,就從車馬、食住方面極力渲染達官貴人們豪華氣派:他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乘高車駕駟馬,身居金屋,五穀滿囤。詞中以“暮暮朝朝”的疊詞,在“冬”“春”之間加一個“复”字,突出了這種豪華生活周而復始,似乎永不終結,然而詞中一個“趁”字,就將這種生活的時間極限點明,即只能“趁”在朝為官之時,否則會一切全無。榮華隨權勢而來,隨權勢消失而去。它是當年笏滿床,今日陋室空堂;當年歌舞場,今日衰草枯楊;當年紫蟒長,今日破衣爛裳;甚至當年紗帽戴,今日鐵枷扛。詞中以一個“趁”字點睛,指出世界上一切榮華富貴只是過眼煙雲而已。作者的這種世事滄桑、盛衰榮枯之感,是有其深刻的血淚體驗的:父兄,昨日還是顯赫的國君,今日已淪為金人的階下囚。自己呢?幾年前剛被群臣勸進即位,三年後就遭兵變,被迫禪讓太子。剛剛披龍袍、坐龍床,春風駘蕩;轉瞬間,門無簾,乘竹筏,朔風呼嘯。剛剛百官朝賀,鐘鳴鼎食;轉眼如喪家之犬,乘槎入海。在百姓前,一國之尊,收四方之所有;在金人前,拜表稱侄,納銀輸絹。一切的一切,都忽有忽無,顛顛倒倒。在這一片荒亂中,一片矛盾中,作者多想出離塵世,隱逸山林,故而在結句中讚道:“那知江漢獨醒人”。他認為奔波於官場權勢,追逐於功名利祿的芸芸眾生都是醉人,只有隱山林而避世,賞清風明月的漁父才是獨醒人。 “那知江漢獨醒人”既是對漁父的讚美,也是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對世俗社會的否定。作者忽榮忽辱顛簸不定的生活,使他在詞中超越了階級局限,多處讚美漁父,如《漁父詞·其十一》中道:“誰云漁父是愚翁,一葉浮家萬慮空”,當然對漁父的讚美,著眼於他的逍遙無憂,過的是“笛裡月,酒中身,舉頭無我一般人”(《漁父詞·其十》)的優游自在的生活。

此詞突出特色是以議論入詞。清沈德潛曰:“人謂詩主性情,不主議論,似也而亦不盡然。試思二雅中何處無議論。杜老古詩中,《奉先詠懷》《北征》《入哀》諸作,近體中《蜀相》《詠懷》《諸葛》諸作,純乎議論。但議論須帶情韻以行,勿近傖父面目耳。”(《說詩晬語》卷下)此篇《漁父詞》通篇議論,人們讀之仍受感動,其原因之一是它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那深沉強烈的感情,自然扣人心弦;其二,詞中議論的話語,並不是概念的,而是以“高車駟馬”“金拄屋”“粟盈囷”的形象表現富貴榮華等抽象概念,使議論與形象結合當然就具有了感人力量。 詩中的議論,有“不著色相”的,有“著色相”的。 “著色相”好比演員登台表演,把容貌長相給人看。也就是作者把自己的意思說出來;“不著色相”,就是作者不說出自己的意思;前者寫得顯露,後者寫得含蓄。本詞前半部分為襯筆,結句點出詞旨,這議論自然是“著色相”的,但這議論中又蘊含諸多感慨,富有沉鬱頓挫之美,耐人尋味!


無數菰①蒲②間藕花,棹③歌輕舉酌流霞。
①菰:淺水植物,其莖俗稱“茭白”,其實為“菰米”,均可食。 ②蒲:淺水植物,嫩蒲可食,老蒲制席。 ③悼(zhao):搖船用具,代指船。 此詩歌詠漁父逍遙自在,樂而忘歸的生活。開頭“無數菰蒲間藕花,棹歌輕舉酌流霞”描繪了一幅淡雅美麗的畫面:一灣碧水,一片菰蒲青青,點綴著亭亭玉立的荷花;小船兒輕輕蕩漾在青蒲紅荷之中。 “歌”“舉”“酌”三個動詞,勾出漁父的形象,他坐在小舟中,時而,一邊唱歌,一邊蕩起雙槳;時而,自飲自酌,其樂融融。晚霞溢彩流光,追逐船兒飛舞。小河灣只有優美清新、安謐恬靜,沒有嘈雜喧囂;漁父在這美的世界中,只有怡然自得,沒有憂愁煩惱。

“隨家好,轉山斜,也有孤村三兩家”,隨家,指浮宅,即船隻。漁父駕一葉扁舟,逐流霞,穿行於青菰綠蒲,娉婷粉荷之中,怎不愜意?怎不脫口讚道:“隨家好”呢?小船兒,順水而流,慢慢地轉過山角,只見前面有一個小小的孤村。孤村只有“三兩家”,可見人煙稀少,這是何等荒僻、寧靜的所在!作者的出離塵世之思,擺脫世事紛紜之想,就隱在這一幅優美、靜謐的畫面之中。作者的這種思想、感情,在其他漁父詞中亦反复詠嘆:“清灣幽島任盤紆,一舸橫斜得自如。惟有此,更無居。”(《漁父詞·其十五》)“遠水無涯山有鄰,相看歲晚更情親”(《漁父詞·其十》)“輕破浪,細迎風,睡起篷窗日正中”(《漁父詞·其十一》)“扁舟小纜荻花風,四合青山暮靄中”(《漁父詞·其五》)“竹葉酒,柳花氈,有意沙鷗伴我眠”(《漁父詞·其四》)總之,在作者的筆下,漁父的環境最明潔優美,生活最自在適意,心境最歡悅恬然。這一切在顛簸奔亡的帝王生活中的他是沒有的,他反复吟誦正表達了他強烈的嚮往隱逸閒適之情。

作者善於錘煉詞語,如此使詩句靈活飛動,使全詩生姿添色。如“無數菰蒲間藕花”的“間”字用得巧,這一句寫一片青青菰蒲在一灣清水中,色彩極其清淡,著一“間”字,將粉荷點綴在一片青青景色之中,於是在清淡中塗上一點豔色,產生了淡而不素,艷而不俗的淡雅俏麗之美。又如“棹歌輕舉酌流霞”一句,寫漁父邊唱歌邊搖船邊飲酒的情態。一個“輕”字,突出了漁父逍遙自適,“酌流霞”三字,不僅交代了漁父飲酒蕩舟的時間是在傍晚。而且勾出漁父活動的背景——夕陽西下,紅霞滿天。一個“流”字,更突出了彩霞飛舞之狀,從而也襯出漁父的歡愉心情。 全詩妙處在於通篇寫景,在景中抒情。正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夫之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情中景,景中情。”(《姜齋詩話》)一首情景兼備的好詩,常是觸景生情,也有緣情造景的。作者的這首漁父詞,不是觸景生情,而是緣情造景,由心中所嚮往的隱逸之情,創造了一幅優美恬然安謐的漁人生活畫面。這優美的境界給人以美的享受。
報告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