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詩歌戲曲 歷代帝王詩詞鑑賞辭典

第22章 唐中宗——李顯

李顯(656—710),又名哲,高宗第七子,生母為武則天。高宗死,即位。在位僅兩月,廢為廬陵王,先後被軟禁於均州(今湖北均縣)、房州(今湖北房縣)十四年。 698年,武則天將其召還,復位為皇太子。 705年,張柬之等乘武則天病重,擁李顯复皇帝位。復位後,韋皇后參預朝政,結黨作惡,政治極為腐敗。李顯與韋後,盛造佛寺,廣建第宅,縱情奢侈。最終被韋後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死,葬定陵(今陝西富平縣西北)。廟號中宗。 三陽本是標靈紀,二室由來獨擅名②。 ①石淙:一名平樂澗(《全唐詩》武則天《石淙》詩題註)。在今河南登封縣東南三十五里,系嵩山東谷的泉流。泉水一路陂陀屈曲流行地下,至此在崇岡山峽間忽逢巨石阻隔,水沁入石下,夾石亂流,澗中山石遂成嶼、成台、成崖、成窟,變化萬千,蔚為奇觀。

②三陽:春天開始,古人稱冬至日一陽生,十二月二陽生,正月三陽開泰。二室:嵩山係兩座山的合稱,東曰太室,西曰少室,在登封縣北,從古以來稱嵩岳。 ③泉客:即鮫人,傳說居水中如魚,泣時流出的眼淚變成珍珠,見《搜神記》。又《尸子》說水流圓折者,中有珠。石鏡:狀如鏡子的山石,不少山都有所謂石鏡的名勝。梁庾信賦有“鎮宅神以埋石,厭山精而照鏡”之句。山精:山中的精怪。 ④乾坤:天地。睿算:帝王壽命。膝下:父母膝旁,用為對父母的尊稱。 本詩原註“太子時作”。武后(則天)於萬歲登封元年(696)與群臣會飲石淙山,時李顯為太子,睿宗李旦為相王,及宋之問等都有詩。 明胡震亨《唐音癸韱》卷十說:“自景龍(唐中宗年號,707—710)始創七律,諸學士所製,大都鋪揚景物,宣詡宴遊,以富麗競工,亡論體變未極,聲病亦多未調。”《石淙》詩作於景龍前武后稱帝時,已是宛然七律,即武后首唱“三山十洞光玄簫,玉嶠金巒鎮紫薇”,亦用律體。因此七律的濫觴,自早於景龍。至於胡震亨“鋪揚景物,宣詡宴遊”的論析,則是正確的,李顯此詩即是證明。

詩首二句點明宴會的時間和地點。正月是一年之始,武后於是年改元萬歲登封,所以說“本是標靈紀”。 《尚書·洪範》:“五紀:一曰歲,二曰日,三曰月,四曰星辰,五曰歷數。”嵩山是五嶽中的中岳,所以說“獨擅名”。 “霞衣”二句,鋪揚景物。前句寫從臣、侍衛服飾的富麗,宴會場合鋪張的豪華;後句寫石淙周圍重重峰巒起伏,雲煙繚繞的自然美景。屬對精切,平仄工穩,反映了當時七言律詩已漸趨成熟。 “水炫”二句,進一步刻畫石淙附近的山水,猶如今攝影藝術的細部特寫。魏文帝曹丕《濟川賦》即有“明珠灼灼而流光”的句子,詩發展而為“水炫珠光”,並進而以為水中有鮫人泣珠,以表述石淙泉流之美。古人認為山中木石的精怪稱夔,見《國語·魯語》下。而石淙山有石鏡可以鎮壓山精。所謂石鏡,大多不過山上一塊廣平的圓石,神其說可以照影,實際都屬附會。

末二句頌聖。當時武后稱帝,李顯是武后之子,冊為太子。詩意是祝愿皇帝的壽命像天地一樣長久,自己永遠在母親的膝邊承歡。 “算”作為壽算解,一般以為始於宋代,如歐陽修《祝壽》:“慶源流遠,齊河海以無窮;睿算綿長,等乾坤而不老。”歐陽修的文字,恰好是“永願乾坤符睿算”的註腳,很可能即由李顯詩衍化而來。 詩雖如此寫,但親情是親情,政治是政治,兩者並不相等。寫此詩後不久,李顯即被廢去太子,貶為廬陵王,直到武后末年在張柬之擁戴下始復位。這事件是唐王朝宮廷內部的糾紛,這裡就不詳說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