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詩歌戲曲 毛澤東詩詞鑑賞辭典

第26章 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毛澤東詩詞鑑賞辭典 毛泽东 3249 2018-03-20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 這首詩最早發表在一九四七年八月一日《戰友報》(冀魯豫軍區政治部主辦)。 1935年10月,自中央紅軍主力進入西北高原後,敵“中央軍”毛炳文部和寧夏馬鴻逵、馬鴻賓以及東北軍的騎兵部隊一直尾追不捨。 10月19日,當紅軍進入陝北吳起鎮時,毛澤東提出不能把敵人帶進蘇區,要把“尾巴”切掉。當日,毛澤東電召陝甘支隊司令員彭德懷“來吳起鎮商行動方針”。彭德懷20日趕到吳起鎮後,毛澤東即與他籌劃退敵之計,並決定由彭德懷指揮作戰。經策劃,紅軍準備在吳起鎮西北面的頭道川、二道川一帶山上設伏。 10月21日,敵馬鴻賓部35師騎兵團進入二道川,即遭紅軍猛烈襲擊而潰敗;而敵白鳳翔率領的東北騎兵師剛進入頭道川,也陷入重圍。這一仗紅軍消滅敵軍1個騎兵團,擊潰2個騎兵團,俘虜敵官兵700餘人,使敵騎再也不敢輕易追擊紅軍,從而遠離陝北革命根據地。戰鬥的當天上午,毛澤東本來在安全地點,由於非常關心作戰情況,下午四五點鐘,帶了警衛員和通訊班到指揮位置。警衛班陪著毛主席直到陣地,毛澤東不斷用望遠鏡觀察情況,又用心傾聽槍聲的方向,直到槍聲稀落,估計敵人遠逃後才回駐地。贏得這場惡戰後,毛澤東激動不已,他握著彭德懷的手,爽朗地笑著說:“步兵追騎兵,只有我們紅軍才能創造出來的奇蹟啊!”他情不自禁地揮毫寫下了這首六言詩以贊彭德懷。

毛澤東的這首詩,廿四字,刻畫了一位英勇無敵的大將軍形象。與漢高祖劉邦廿三字的《大風歌》有異曲同工之妙。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是毛澤東塑造的藝術形象,頗有些他曾熟讀的中張飛收韁勒馬、在長坂橋喝退百萬曹兵的雄風。 “橫刀立馬”當然只是一個藝術的真實,而不是歷史的真實,因彭德懷指揮作戰時並未騎在馬上,而是隱藏在壕溝裡。他使用的槍也不是短距離格鬥的大刀長矛一類的古代兵器,而是能夠較遠距離射擊的近代武器“盒子炮”。但該句確實刻畫了一個挺身拒敵、勇猛無比的彭大將軍形象。 征戰場上,彭德懷見到這首詩後,將詩的末句,“唯我彭大將軍”改為“唯我英勇紅軍”,並把原詩送還了毛澤東。遺憾的是,這首詩的原稿並未存留下來。但該詩不脛而走。 12年後,它非正式地發表於1947年8月1日的《戰友報》(冀魯豫軍區政治部主辦),後來又以來信的方式發表於《解放軍文藝》1957年4月號。這首詩正式收編入《毛澤東詩詞選》是在1986年。該選集由長期任毛澤東秘書的胡喬木主持編輯,中央文獻研究室的編輯人員根據多方可靠史料,證實毛澤東創作這首六言軍旅詩的基本情節確鑿無誤後,便首次將之收入其中,並增加題目為“給彭德懷同志”。該選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自此,這首流傳數十年詩作正式入集。 1996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亦將它編入其中。

但是,《彭德懷自述》中所記錄的毛澤東這首詩卻是這樣的:“山高路遠溝深,騎兵任你縱橫。誰敢橫槍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樣,毛澤東贊彭德懷的六言詩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收錄在中、在軍中久已流傳的版本,一個是1962年彭德懷在給毛澤東的信中憑記憶寫出的版本。這首六言詩的兩個版本大體相同,但在字詞使用上有很大差異,有一句完全不一致,總共24字竟有8字不同,如果加上位置的改動可說有10字不同。出於對彭德懷回憶的尊重,以王焰為組長的《彭德懷傳》編寫組在《彭德懷傳》中引述這首詩時,採用的是彭德懷憑記憶寫出的版本。彭德懷憑記憶寫出的版本,其優越之處在於更符合歷史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它鮮明地反映出,毛澤東把陝北的地形地貌恰當地描繪出來了,把紅軍伏擊敵騎兵大獲全勝的意境展現出來了,把彭德懷的英勇形象刻畫出來了。

“山高路遠坑深”,此句確實是當地地貌的真實寫照。成仿吾在《長征回憶錄》中,曾描寫紅軍過六盤山後在白楊城出發的情景:“一出城就要過溝,隊伍集結在東門外,等待下溝……隊伍繼續下溝,一直下到三四十丈的溝底,才又上行二三里路,離開了溝。”“過完了這道溝,又上了山,接著又過了三道深溝,直到半夜才到達楊家園子,已經走了百多里路。我們夜行軍的經驗是豐富的,但是黑夜過深溝的經驗以前還沒有過。溝越深,越陰暗,看不清道路,而路又很窄,稍不注意,就很危險。”確實,由於水土流失,陝北黃土高原丘陵區吳起鎮一帶多是高山深溝險壑。只是紅軍在越過陝甘寧三省交界的老爺山後往東走時,地勢逐漸低落,正是謂“山高路遠坑深”。

依據《彭德懷自述》的版本來分析,“騎兵任你縱橫”,是謂看你們這些騎兵還能橫行幾時。 “縱橫”,強橫無忌、奔行無阻之意,是寫敵騎氣焰囂張。該句體現了毛澤東及所率領的紅軍將士志在殲敵、勝利在握的從容鎮定和對驕橫之敵騎的藐視。 “誰敢橫槍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毛澤東塑造的藝術形象與古時戰場的勇猛戰將重疊在一起,令人景仰。 然而,也有人認為存在毛澤東在1947年對這首詩的重書版本。 1979年,黃克誠在《人民日報》撰文悼念彭德懷時,其中提到毛澤東在1947年曾經重新書寫贊彭德懷的六言詩。他說:“毛主席對彭老總的出色指揮和輝煌戰績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在沙家店戰役勝利後的一次軍事會議上,毛主席乘興即席揮筆,為彭老總重新書寫了他在長征路上熱情讚揚彭老總的詩篇: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但黃克誠所說毛澤東重書該詩並非他所親見,因為1947年8月他遠在東北,擔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同時,這篇悼念文章如果不是黃克誠親自起草,代起草人就有可能將有關信息寫到文章中去。假若毛澤東1947年重新書寫贊彭德懷的六言詩實有其事,彭德懷在回憶中應該會憶及的。但他沒有憶及。而毛澤東在1947年曾重書六言詩的說法得到了一些毛澤東詩詞研究者的讚同。解放軍報社原副總編輯魏艾民先生在《哪家報紙最先刊用“彭大將軍”這首詩》一文中披露了這樣一些信息:曾在《解放軍報》擔任過重要職務、並任《彭德懷傳》編寫組組長的王焰,在1990年曾對他說:“'彭大將軍'那首詩,出自毛澤東之手,有了更多的直接證據。後來,看到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的回憶錄,記述了1947年8月我西北野戰軍在沙家店地區殲滅敵整編36師後,毛澤東再錄此詩的經過。”王焰還說,1947年《戰友報》發表的此詩全文,是“毛澤東從整個革命戰爭的長期性著眼”,“路遠坑深”“使這首詩具有更深刻的意境”。 “彭總回憶第二句'騎兵任你縱橫'和第三句'誰敢橫槍立馬',看來他的回憶是不准確的。”但是,這裡存在兩個矛盾:第一,如果毛澤東是在1947年8月19日“沙家店大捷”後重書的此詩,那麼刊於1947年8月1日《戰友報》的詩就不是來源於毛澤東重書的這首,而確實是從流傳中蒐集到的“在長征中所作的”詩。第二,當年毛澤東身邊的衛士李銀橋在回憶錄中憶及1947年沙家店大捷後,毛澤東並非重書六言詩,只是書寫兩句:“毛澤東很是興奮,揮毫給彭德懷寫了12個大字:'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但書寫地點不是在“軍事會議”上,而是在梁家岔住地。湊巧的是,毛澤東書寫的這12個字與伍修權回憶1935年的情況相同:“毛主席曾經寫了一首詞,讚揚彭德懷同志道:'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所以,毛澤東1947年是否重書六言詩尚無確證。再者,收錄在中的版本,在流傳過程中可能不經意地改變了,以至說法前後矛盾。比如,1935年10月毛澤東給彭德懷擬寫的一份電報中有'山高路遠溝深'句,但這類電報並未在《毛澤東軍事文集》中見到。由上可以推斷,1947年《戰友報》首次發表的傳抄本可能就與彭德懷的回憶本同源,它並未由毛澤東重新書寫過。如果作一比較,彭德懷憶寫的詩可信度和藝術性更高,況且彭德懷是當事人,也是最後一句詩的修改人,採信彭德懷憶寫的版本更可靠些。

當然,“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也不失其壯美。它可以理解為彭德懷在軍中當大任,指揮紅軍一路遠征,突破敵軍重重包圍,戰勝一路險阻。這位將軍橫刀立馬,有萬夫不當之勇,使敵聞風喪膽,令人欽佩之至,根本讓人想不到一路縱橫無阻的紅軍,是從江西出發的八萬大軍變成的七千之眾!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