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詩歌戲曲 毛澤東詩詞鑑賞辭典

第18章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毛澤東詩詞鑑賞辭典 毛泽东 1176 2018-03-20
白雲山頭云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 。 ,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 ,為營步步嗟何及!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一九六二年五月號。 自古而今,直接寫戰爭的詩並不算多,詞更少見,詩評家丁毅對毛澤東寫戰爭的詞曾給予崇高的評價:“在中國詞史上直接寫戰爭,我以為毛澤東是唯一的,而這首《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是將戰爭表現得最全面的一篇。以後毛澤東親自指揮過很多戰鬥、戰役,卻再無直接寫戰爭的詩篇,也許詞中表現此類題材已到極限了!”(《毛詩札叢·詞中寫戰爭之最》) 1931年間,在反“圍剿”戰爭的勝利征途中,毛澤東在馬背上,接連哼成了兩首氣勢磅礴的《漁家傲》,雄渾豪放,氣脈相連,是中央紅軍勝利史詩中最為痛快淋漓的聯袂篇章。在《反第一次大“圍剿”》的下闋,詩人以人民戰爭必勝的雄豪氣勢,預見了新的反“圍剿”戰爭的勝利者,必然是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紅軍。因為是預見,詩人高瞻遠矚,詩情浪漫,戰爭中的英雄與神話中的英雄進行著跨時空的對話。而《反第二次大“圍剿”》全篇,以戰場紀實為基調,敘事抒情通過全景式的場景轉換來呈現,展示了波瀾壯闊的戰爭史詩畫面:從白雲山圍殲進犯之敵到揮師東進,“十五天中,走七百里,打五個仗”,終於再次粉碎了蔣介石的“圍剿”。

這首詞的上闋,詩人首先推出了白雲山的遠鏡頭和近鏡頭:“白雲山頭云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前者景色逼人,後者聲音逼人,以擬人手法描摹出大戰前夕敵我交戰雙方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雲欲立”抒寫了昂首迎敵的紅軍將士之雄姿與壯志;“呼聲急”則摹狀了紅軍與敵人交戰時的喊殺聲。 “枯木朽株齊努力”和“飛將軍自重霄入”的詩句,點化了古老的典故,既是化陳腐為神奇,又是對戰場上紅軍雄姿的形象寫實,筆力千鈞,意境超拔。 與上闋的特寫鏡頭不同,詩人在詞的下闋拉開了描寫反“圍剿”全過程的長鏡頭:“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紅軍揮師東進,5月16日從江西的富田地區向東挺進,跨越了閩、贛間的山山水水,長驅七百里,連打五仗,十五天后,於5月30日,攻進了福建的建寧城。 “贛水蒼茫”與“閩山碧”用了互文修辭,不僅一語點破江西福建絕佳山水的典型特徵,也折射出紅軍每戰皆勝的舒暢心情。此外,山水從“蒼茫”到“碧”,寫戰局形勢的微妙演變,似有日漸明朗之趨勢。一句“橫掃千軍如卷席”盡寫紅軍壓倒一切敵人的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全詞的結尾,宣告了敵軍在這次大“圍剿”中“步步為營”戰術的慘敗,詩人蔑視地說:讓蔣介石之流向隅而泣去吧!

這是一首大氣磅礴的戰爭史詩,是一曲慷慨壯美的人民戰爭頌歌。全詞用入聲韻,固然為詞牌所規定,但詩人嚴守著密集使用入聲韻的原則,也是服從了戰場廣闊、戰事緊張、戰局陡變的表達需要。密集入聲韻繁音促節,緊鑼密鼓,有如駿馬奮蹄,紅旗獵獵,奮迅鏗鏘,力扣人心。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