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詩歌戲曲 毛澤東詩詞鑑賞辭典

第17章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毛澤東詩詞鑑賞辭典 毛泽东 2726 2018-03-20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 ,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風煙滾滾來天半。 。 作者原註 關於共工頭觸不周山的故事: 《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國語·週語》:“昔共工棄此道也,虞於湛樂,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墮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禍亂並興,共工用滅。”(韋昭注:“賈侍中〔按指後漢賈逵〕雲:共工,諸侯,炎帝之後,姜姓也。顓頊氏衰,共工氏侵陵諸侯,與高辛氏爭而王也。”) 《史記》司馬貞補《三皇本紀》:“當其(按指女媧)末年也,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

毛按:諸說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訓》,共工是勝利的英雄。你看,“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他死了沒有呢?沒有說。看來是沒有死,共工是確實勝利了。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一九六二年五月號。 第一次反“圍剿”發生在1930年10月至1931年1月初。 1930年8月底,遵照蔣介石的旨意,國民黨陸海空軍總司令武漢行營主任何應欽召集湖南、湖北、江西三省黨、政、軍官員舉行“綏靖會議”,部署對中央蘇區的大“圍剿”。 10月,中原大戰以馮玉祥、閻錫山的失敗而告結束,蔣介石發表“雙十節”文告,提出以“肅清匪共”為首的五項政治方針。緊接著在武漢召開“綏靖會議”,10月23日又召集三省“剿匪軍事會議”密商,糾集了十萬大軍,蔣介石決定了“剿匪大業”的十六字方針:“分進合擊、長驅直入、外線作戰、猛進猛打”,並狂妄宣稱“我想三個月內,肅清共匪一定沒有什麼問題”。 10月28日蔣又親發命令“殲滅朱毛彭黃及方志敏各股匪”。 12月9日蔣介石在南昌召開軍事會議後,任命武漢衛戍司令、江西省主席魯滌平兼任陸海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主任,張輝瓚為前敵總指揮。與敵軍對壘的是中央蘇區的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總政治委員毛澤東,參戰部隊為紅一軍團、紅三軍團和赤衛隊,約四萬人。紅軍採取了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多次設伏。 12月5日,毛澤東在小布主持召開蘇區軍民殲敵誓師大會,並草擬一對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裡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12月29日,張輝瓚率第18師向江西永豐龍岡逼近,紅軍總部當機立斷,將主力秘密轉移到龍岡附近的群山腹地集結。次日,大霧遮山蔽谷,紅軍向竄入龍岡的九千多敵軍縮緊了伏擊圈。下午四時,紅軍發動總攻,敵軍無一漏網,張輝瓚被紅軍戰士活捉。龍岡之役,是紅軍由以游擊戰為主向以運動戰為主轉變的第一個戰役,初戰告捷,意義重大。 1931年1月3日,紅軍再殲譚道源第50師一個多旅。朱德、毛澤東領導的中央蘇區紅軍,五天內兩戰大捷,共殲敵一萬五千人,粉碎了國民黨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

這首詞上闋,描寫了紅軍在龍岡設伏到首戰告捷的過程。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極寫紅色根據地正氣凜然的不容侵犯氣勢:雖已進入霜凍的冬天,萬木依然紅葉爛漫;抒發了設伏臨戰的紅軍有如“天兵”同仇敵愾,要壓倒一切敵人的豪壯氣概。緊接著,詩人以潑墨畫筆描狀出崇山峻嶺茫茫霧海中,戰況嚴峻、形勢詭異的幽暗氣氛:“霧滿龍岡千嶂暗”。埋伏在險峻群山之中的紅軍戰士,以逸待勞,智應頑敵,真可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全殲敵張輝瓚部的大捷,以紅軍歡呼騰躍宣告結束。詩人在行軍途中,聽到了戰士們群情激蕩的歡呼,活捉敵酋的呼喊在峽谷間激盪。這一人民戰爭震撼群山的勝利強音,瞬間激發了戰地詩人的壯志豪情,毛澤東譜就出蕩氣迴腸的《漁家傲》的上闋。

1931年,蔣介石增兵至二十萬,再次發動對中央蘇區的大“圍剿”。毛澤東得到大敵逼近的消息後,續填了詞的下闋。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實寫來犯敵軍氣勢洶洶。 “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高度概括了毛澤東以人民戰爭打破國民黨軍事“圍剿”的戰略思想。 “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詞的下闋以共工神話入詞,再寫紅軍將以人民戰爭的雷霆氣勢,迎戰新的強敵。 “不周山下紅旗亂”,漫山遍野紅旗飄舞,形像地抒發了詩人奪取反第二次“圍剿”勝利的堅定信念。

關於這首詞的寫作經過,有種種演義性的說法,無法準確考證。 1962年4月27日毛澤東在《為〈詞六首〉寫的小引》中說:“這些詞,是在一九二九——一九三一年在馬背上哼成的,通忘記了。《人民文學》編輯部的同志們蒐集起來寄給了我,要求發表。略加修改,因以付之。”今天,對照《人民日報》編輯部寄呈毛澤東審定的傳抄稿,我們注意到,修改稿對這首詞正文的傳抄稿,做了多處大的改動:如“萬木霜天紅爛漫”的傳抄稿原為“萬木參天紅爛熳”;傳抄稿為“紅軍怒氣沖霄漢”的詩句,毛澤東曾改為“秋來一派風流態”,最後定稿為“天兵怒氣沖霄漢”。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在傳抄稿上是“十萬大兵重入贛,飛機大炮知何限”。而“不周山下紅旗亂”在傳抄稿上本作“教他片甲都不還”,詩人曾擬改成“牽來后羿看朝飯”,最後定稿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不周山下紅旗亂”。據逄先知《毛澤東和他的秘書田家英》回憶,1962年毛澤東要田給這六首詞填上詞牌,並查出“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典故。諸說不同,毛澤東在自註中選擇了“共工是勝利的英雄”這一全新的解說。

從開篇的“天兵怒氣沖霄漢”到結句中的“不周山下紅旗亂”,詩人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以濃墨重彩將遠古神話中的天兵、共工形象,化入到新時代的話語之中。 “重寫神話絕不是對神話故事的簡單重複,他還敘述自己的故事,這也是互文性的功能之一:在激活一段典故之餘,還讓故事在人類的記憶中得到延伸。”(蒂費納·薩莫瓦約《互文性研究》)毛澤東“不周山下紅旗亂”的壯美詞章以及“共工沒有死,共工是確實勝利了”的歷史判斷,對傳統的神話形象進行了更新性的改造。詩人超越時空的想像騰越,革命者挑戰舊世界的壯志豪情,史家對古老神話的重新評說,最終統一在“共工是勝利的英雄”的全新認知上了。從1931年吟就《漁家傲》初稿,到1962年和1963年,毛澤東對傳抄稿的一再修改以及為共工神話所寫的注,既是史識的昇華,又何嘗不是詩情的昇華。 “共工是勝利的英雄”,不但謳歌了紅軍在反“圍剿”的艱苦卓絕年代慨當以慷的壯志豪情,更弘揚了正以改天換地的氣概創造新世界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恢弘自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