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詩歌戲曲 毛澤東詩詞鑑賞辭典

第15章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毛澤東詩詞鑑賞辭典 毛泽东 2476 2018-03-20
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 。 。 ,十萬工農下吉安。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一九六二年五月號。 與《如夢令·元旦》相同,《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也是行軍路上之作。 1930年2月7日至9日,紅軍和江西地方黨委一起,由毛澤東主持,在江西吉安東固地區的陂頭村召開會議,共同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決定攻占江西中部縣城吉安,建立工農政權,爭取革命首先在江西取得勝利。是月中旬,毛澤東率軍從贛南文昌向吉安進發,這首詞即作於北征途中,雖是馬上即興之作,然激情澎湃,意涵豐富,且構思新奇,筆力勁健。 一般的小令,因為篇幅簡短,筆墨容易受到限制,難以騰挪跌宕,這首《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卻是抑揚起伏,開篇就以漫天雪花為材,為整首詞設置了異常廣闊的背景,同時也為全篇定下了基調。在勾勒出這廣闊的背景後,再轉而寫人,描繪出一幅雪中行軍的圖畫。紅軍戰士不畏嚴寒,頂風冒雪前進,“雪裡行軍情更迫”,軍情緊急,風雪嚴寒,無疑增加了行軍的困難,而紅軍戰士完成任務的決心卻更為強烈、迫切。起首這一句既寫出了雪中行軍時的自然環境,也顯示了當時的軍事形勢和社會環境,紅軍戰士英勇無畏的精神宛然可見。雪天行軍,雖不乏雄心壯志,然結果如何呢?詞人接下來並不順接直寫,反以形象之語轉寫他物。高山巍巍,矗立在眼前,又像橫在人頭上,似是道難以逾越的屏障,但是“風捲紅旗過大關”,在此未直接寫人,而寫的是紅旗,但是不難想見,真正過關者,人也,漫天飛雪中,伴隨著狂風翻捲著紅旗,紅軍戰士就輕鬆地跨越了山上的古道雄關,困難雖大,然可一舉邁過,絲毫不以為難,這是何等豪邁的氣概!風雪嚴寒,凸顯出環境形勢之惡劣,也襯托出人的壯志豪情。這裡雖未直接寫人,實則藉旗寫人,以紅旗來映照、表現廣大工農紅軍勇往直前、頑強不屈的性格和不畏困難、堅忍不拔的精神,虛與實,直筆與側寫,寫實與浪漫在此自然地融為一體。從詞所表現的情感力度來看,若說首句所寫形勢還有些不容樂觀的話,那麼次句就分明顯得激昂熱烈,先抑後揚,至此完成了一個起伏。詞的上片描繪的是行軍場景,下片則指明了此次行軍的目的和方向。在描繪了漫天飛雪與風中紅旗後,又用設問引起下文:“此行何處?”繼而自答:“贛江風雪迷漫處。”答語並未明指此次行軍的具體方向,而只是泛言滔滔贛江上的風雪迷漫之處。風雪茫茫,道路迢迢,似困難重重,崎嶇難行,詞之思致至此顯得有些低沉、迷茫。但緊接著最後一句:“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明確點出此次部隊出征的最終目標,又立時將情緒提起,語極平易,然力有千鈞,讓人彷彿看到千百萬已被革命喚醒並組織起來的工農武裝,正精神抖擻、信心百倍地奔赴戰場,在他們面前,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沒有不可戰勝的地方。詞至此又完成了一個更大的起伏,先抑後揚,重點在後,使整篇的情感、氣氛完全改觀。

整首詞明白如話,然又富於變化,自有波瀾,同時也注重推敲鍛煉。 “雪裡行軍情更迫”一句,首次發表時原為“雪裡行軍無翠柏”,後在定稿時方將“無翠柏”改為“情更迫”。松柏不畏嚴寒,萬古長青,自古以來一直被作為品性堅定的象徵,中即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若在此詞中直言“雪裡行軍無翠柏”,固是實景,亦無不可,然“無翠柏”也僅說明茫茫雪野一片皆白,與前所寫“漫天皆白”語意實重複。把“無翠柏”改為“情更迫”後,不僅寫雪繪人,更直寫人的內心,景、事、情在這句中三者皆具。另“十萬工農下吉安”句中,“下”字本極普通,用在此處卻又極為精準有力。吉安在贛江中游,江西省中部,廣昌處贛江上游,由廣昌到吉安,不僅從地理形勢上來說是由上而下,而且一“下”字也凸顯出此次軍事行動目標之確定。同時“下”字也顯出這次軍事行動之迅速,暗示詞人及其麾下紅軍戰士信念之堅定與力量之強盛,“十萬工農”氣沖霄漢,吉安彷彿也可一舉攻下。 “下”字一語簡潔之至,在此不惟準確,更是立意鮮明,含義豐富。從時間順序上來看,詞中有的地方又是有意倒置,如按照常理,是頒布命令在前,開始軍事行動在後,“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應置於“此行何處?贛江風雪迷漫處”之前,但詞中卻顛倒言之,先稱行軍目標,“風雪迷漫”,道路迢遙,任務艱險,情感似顯低沉,但接下來謂“十萬工農下吉安”,又使情緒逆轉,讓全篇最終以揚作結,如咚咚戰鼓,振奮人心。

毛澤東詩詞中,“紅旗”這一意象經常出現,除這首詞中所言的“風捲紅旗過大關”之外,另如“紅旗躍過汀江”(《清平樂·蔣桂戰爭》),“風展紅旗如畫”(《如夢令·元旦》),“紅旗漫捲西風”(《清平樂·六盤山》),等等,究其原因,固然可說紅旗是詞人的眼中實景,然更主要的,是因紅旗是工農紅軍的旗幟,是中國革命的具體像徵,也是詞人胸中豪情的絕好寄託。另外從實際創作效果來說,從美學方面來看,“萬綠叢中一點紅”,鮮豔、熱烈的紅旗,也適與周圍環境形成鮮明對比,使原本單調的環境立時充滿生機,同時也更突出了紅旗本身所代表的精神與力量。在這首詞中,飄揚的紅旗也恰與漫天白雪形成鮮明反差,紅、白相映,對比分明。可以想像,在漫天飛雪中,遠遠望去,那一面面紅旗就像是在召喚著人們,給人以無限的溫暖和信心。如果說古代詩歌中所描繪的“風掣紅旗凍不翻”(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讓人感到嚴冷可畏,那麼此處的“風捲紅旗過大關”,則讓人豪興頓生,風雪愈猛,愈能激發出革命戰士的沖天激情。

這首《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簡潔平實,明白曉暢,同時又波瀾起伏,抑揚有致,意象擇取和遣詞造句都匠心獨運,精彩畢現。全篇於質實凝煉之中,寓深遠宏大之意,洋溢著樂觀的氣氛,澎湃著昂揚的激情。詞中也不避革命征途中的困難,讓人在為廣大工農武裝不畏困難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信念所震撼、感染的同時,又分明體會到征途上的艱難險阻,感受到革命成功之不易。正如古人所云“君詩妙處吾能識,正在山程水驛中”(陸游《題廬陵蕭彥毓秀才詩卷後》二首之二),好的詩文,取材於火熱的生活,來自真切的感受,只要將身之所歷,心之所感真實寫出,毋須雕琢,自是佳作。這首小令取自革命征程中,自然地將豪情與現實、寫實與浪漫緊密綰合,既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又有持久的藝術魅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