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詩歌戲曲 陶淵明詩文鑑賞辭典

第25章 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

陶淵明詩文鑑賞辭典 陶渊明 1272 2018-03-20
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為歡? 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 未知明日事,餘襟良已殫。 這首詩就內容看,當是陶淵明歸田以後的作品。題目中的“諸人”,有的注本據《晉書·陶潛傳》載陶淵明歸田後:“既絕州郡覲謁,其鄉親張野,及周旋人羊松齡、龐遵等,或有酒邀之”,認為可能即是指張、羊、龐等一些人。 “周家墓”,據《晉書·周訪傳》,周訪居住尋陽,與陶淵明的曾祖陶侃友好,把女兒嫁給陶侃的兒子。傳文說:“陶侃微時,丁艱將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謂曰:'前岡見一牛,眠山汙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矣。'又指一山雲:'此亦其次,當出二千石。'言訖不見。侃尋牛得之,因葬其處,以所指別山與訪。訪父死,葬焉,果為刺史,著稱寧、益。自訪以下,三世為益州四十一年,如其言雲。”陶澍注本,據此而說:“週、陶世姻,此所遊,或即家墓也。”這些雖無確指之證,但可供參考。

這首詩,篇幅簡短,內容平凡,但卻博得很多人的讚賞,當有其不平凡的所在。說平凡,如“今日天氣佳,清吹與鳴彈。”“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寫在某一天氣候很好的日子裡,和一些朋友結伴出遊,就地開顏歡飲,或唱“清歌”,或吹管樂和彈奏弦樂以助興。這都是很普通的活動,詩所用的語言也很普通。說不平凡,因為所遊是在人家墓地的柏樹下,要“為歡”偏又選擇這種容易引人傷感的地方。在引人傷感的地方能夠“為歡”的人,不是極端麻木不仁的庸夫俗子,應該就是胸懷極端了悟超脫,能勘破俗諦,消除對於死亡的畏懼的高人。陶淵明並不麻木,他明顯地“感彼柏下人”死後長埋地下所顯示的人生短促與空虛;並且又從當日時事的變化,從自身的生活或生命的維持看,都有“未知明日事”之感。在這種情況下,還能“為歡”;還能做到“餘襟良已殫”,即能做到胸中鬱積盡消,歡情暢竭,當然有其高出於人的不平凡的了悟與超脫。以論對於生死問題的了悟與超脫,在陶淵明的詩文中,隨處可見,如《連雨獨飲》:“運生會歸盡,終古謂之然。”《五月中和戴主簿》:“既來孰不去,人理固有終。”《神釋》:“老少同一死,賢愚無復數。”“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輓歌詩》:“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歸去來兮辭》:“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复奚疑。”這是一種自然運化觀、樸素生死觀,比起當時“服食求神仙”、追求“神不滅”的士大夫,不知高出多少倍。

這首詩,就其思想內容言,黃文煥《陶詩析義》評:“'未知明日事,餘襟良已殫。'結得淵然。必欲知而後殫,世緣安得了時?未知已殫,以不了了之,直截爽快。”蔣薰《陶淵明詩集》評:“通首言遊樂,只第三句一點週墓,何等活動簡便。若俗手,則下許多感慨語,自謂灑脫,翻成粘滯。”王夫之《古詩評選》評:“'餘襟良已殫'五字為風雅砥柱。”邱嘉穗《東山草堂陶詩箋》評:“此詩盡翻丘墓生悲舊案,末二句益見素位之樂,雖曾點胸襟,不過爾爾。”都頗中肯。就語言形式言,則它的簡短,它的平凡而又不平凡,又正如鍾嶸《詩品》所說的:“文體省淨,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溫汝能《陶詩匯評》所說的:“陶集中此種最高脫,後人未易學步。”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