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無夢樓隨筆

第15章 《文史雜抄》-(121-130)

無夢樓隨筆 张中晓 1176 2018-03-20
(一二一) 越是經歷過苦難,越應當珍惜自己和寶貫的生命。苦難越多,生命也越寶貫,越有價值。少年人熱情於拋頭顱,正是未經過苦難耳。越寶貫存己者,即所謂越活越起勁。講究策略,批判冒險主義、機會主義,但批判時卻不能抹殺熱情的可貫、犧性精神和理想主義的力風。 (一二二) 為什麼要爭辯?你雖然正確,但能說明什麼?能使別人不僅了解你,而且同意你麼?對許多人,沉默不是同樣也是快樂麼? (一二三) 人們聽從你,相信你,為你犧牲和拼命,並不是僅僅由於你的正確,而是決定於許多許多因素。但是使人行動起來的主導原因,往往是一種盲從,而不是出於確信。他們立刻會後悔的,這就是動搖、變節和叛變,因此廉價的信徒同時也是廉價的叛徒。

(一二四) 一個革命者,總是要在充滿各種犧牲和艱苦中度過他的一生的,但是同時也在許多的場合中得到鼓舞。在這些場合中,就連內心最高的要求,也終於得到深切的滿足(權力欲,群眾大會,革命勝利)。 (一二五) 造謠者對謠言的破滅所羞愧的是他的詭計失敗,他決不會羞愧他的失信和說謊,而是更加厚顏無恥地去造新的謠言。證如騙子在一個欺詐失敗之後,去進行更大的謊騙那樣,他們喪失天良(人性)就在此,和道德概念無緣也在此。騙子得逞之後,很難有洗手的,而是繼續更大的謊騙。 (一二六) 流言止於智者。智者,不使流言繼續耳;愚者(沒有一般理解力者)是流言的義務傳播員,可暢行無阻力。有大人口中所出之流言,有小人口頭所出之流言。兩者均須小心對待。輕播大人口中之流言,則我為其利用矣,輕信小人口中之流言,則我成其尾巴也。

(一二七) 所感的對象(包括人對人自己)是人的感情產生的客觀條件。有所感,這是主觀的感情活動。但是,所感與對象之間,並不是恰當和恰如其分,因此,人們就說感情是盲目的,愛不該愛的人,怨人尤天,對好意的誤會,等等,產生生活的誤會。動機論者會歸於感情,但實際上卻不能,因為,許多產生有害結果的感情、違背生活的感情,往往在動機都是好的,或者,並不算邪惡。因此,並不構成道德上的犯罪,雖然,他在實際生活的行動中造成了罪過。這就是悲劇的生活基礎。雖然,他即道德和歷史的矛盾。歷史的必然性和當事人主觀道德的矛盾。 (一二八) 人之心中,仁義道德與男盜女娼都有,有德之人非無惡也,惟心中之善佔上風,壓住了惡耳。批判惡還是讚同惡,人的理性與良心,權衡人的種種衝動與意志。

(一二九) 怯懦之人,無力行惡,但也無能行善(為正義而鬥爭),他們的善男信女的仟悔和婆婆媽媽的善良不能是真正的道德。他們之不能行惡,並不是由於善(理性的原則),而是由於無力。當一旦他們認為自己有力(虛假的)的時候,可粗暴蠻橫哩。 (一三0) 一個忿怒但又無理的人,只感到可惡但不知為什麼惡、惡在哪裡的人,還有什麼橫禍不會產生呢?他兩眼充血,滿臉凶光,毫無反顧地向他認為可惡的東西撲過去,不管對方是不是無辜者。他像野獸,完全失去理智。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