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無夢樓隨筆

第16章 《文史雜抄》-(131-140)

無夢樓隨筆 张中晓 2413 2018-03-20
(一三一) 在一文錢的存在中拼命,似乎突出地表明人們之缺乏遠見,是一些說明觀點之不正確的古怪實例。缺乏遠見,就產生古怪的觀點,產生不近人理的想法,產生違背常識的荒唐論調。 (一三二) 對統治表示庇護和反對的基本群眾(他們不同於大多數默默生活的人民)在任何社會中都曾有過。法國的輕浮的公眾曾在丹東臨刑時犧牲。但可以是內心負責的群眾,也可以是不負責任的無賴,招搖撞騙的流氓。 (一三三) 利用,確是一個對人非常重要的真理。它可以有許多美名,如互助、捨己救人、自我犧牲、公益心等等,但也有許多惡譽,如自私等。 但利用對於人來說,可以是好也可以是壞的東西。從道德的因素來看,它是壞多,從事實(利害)的因素來看,它是好多,利用是人生關係的中心,並不誇大。它是人與人之間聯結的組帶。它可以裝上互助的花環,也可以塗上勢利的泥污,但是,無疑地,沒有它,人的生活只能變壞。

(一三四) 錦上添花,雪中送扶。世上確有見危難而不施一文,見紅光而一擲千金者,勢利者自古有之,但大部分為不自覺之物慾也。 世上自覺的好人固少,自覺之惡人亦不多,他們大都成為猛人紅人了。絕大多數者是那些不知行善,自發而作惡者,他們不知何者善,而是只覺得己可行而已。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者即此也。非不使知也,實不能知也。 (一三五) 科學和實踐活動 認識和實踐 或者是由科學產生實踐活動,或者是由實踐活動產生科學,二者之間的邏輯關係必須保持。前者為唯理論,理智主義,實際論的體系,科學的獨斷主義;後者是實用主義、信仰主義或(類似柏格森的)積極直覺的體系—— 行動的獨斷主義。科學獨斷主義主張,要行動就必須有知識,認識產生行動。除了建立徹底的體系的大師,一般的人們則在他們的著作中同時採用兩種觀點,而自己不感到(認識到)矛盾。這兩個提法在合理的統一的情況下,都能對人類作出貢獻,它們都是真理的一部分。但在具體的成果中,它們都可能影響生活,都可能產生錯誤。對於這兩個提法本身的任何爭論,都是純粹理論的問題,它們可以永無了結。

(一三六) 《顏氏家訓》,學問有利鈍,文章有巧拙;鈍學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終歸嗤鄙。無夢樓案:文章才氣,不可學也。利尚可磨而致,巧則難以人工。 (一三七) 《管子》:聖君任公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 《八蜀志·卻正傳》:小屈大伸,存公忽私。 《晉書·劉頌傳》,盡公者,政之本也;樹私者,亂之源也。 (晉書·潘尼傳》:憂慮之接,必生於自私,而興於有欲。自私者,不能成其私,有欲者,不能濟其欲,理之至也。 案:古代倫理觀念,儒、老各有解釋和解決方式方法。 《老子》,少私寡欲。 《管子》,悅在施有,眾在廢私。注,將欲濟眾,在於廢私。又曰,居身論道行理,則群臣服教,百吏嚴斷,莫敢開私焉。又曰,如天如地,何私何親。法家之公,在於以一種固定的原則消滅一切私,包括個人幸福和人格正義。儒家的公,則以一種抽象的倫理消滅一切人生感情。 《列》:公公私私,天地之德。則認為公私皆有合理性,並行不悖,乃宇宙觀基礎。 《苟子》:志忍私,然後能公。注,謂矯其性。 《韓非》言曲以便私。不明察,不能燭私。私

是一種不道德的東西。 (法言》:事得其序之謂訓,勝己之私之謂克。意與苟同。《國語》:夫正國者,不可以暱於權,行權不可以隱於私。暱於權則民不通,行權隱於私則政不行。王符《潛夫論》明王審法度而布教令,不行私而欺法,不顯教以尊命。一言概之,法家以私為治國之大敵,儒家以私為修身之大敵。:退而省其私。(蜀志·李嚴傳》注,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鏡至明而醜者無怒;水鏡之所以能窮物而無怨者,以其無私也。水鏡無私,猶以免謗。 據《韓非》,古者蒼頡之作書也,自環者為之私,背私為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蒼頡固已知之矣。 《禮》,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苟》,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為務。私乃小團之利益,,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絕

妙。私乃人之所好,亦是人之弱點。稽康《釋私論》,有宰嚭耽私,卒享其禍之語。 《後漢書·馬援傳》論,夫利不在身,以謀則智;需不私己,以之斷義必厲。以其不涉己之利害也。 (一三八) 《易》,以斷天下之疑。 ,蓄疑敗謀。 《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公羊傳》注,春秋謹於別尊卑,理嫌疑。 《穀梁》,著以傳著,疑以傳疑。 《說文》疑,惑也。 《漢書·師丹傳》,帝所折中定疑。 ,決情定疑,萬事之機。 《管》,賢者死忠以舍疑。注,舍,拯救也。使人相信必須付出慘重的代價。 《苟》知莫大乎棄疑,行莫大於無過。與《素書》危莫危於任疑相似。 《素書》又曰,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此重點在己。 《左傳》,卜以決疑,不疑何卜。 《易》疏,對人以此卜筮,洗盪萬物之心,萬物有疑則卜之,是盪其私心也。 《韓非》,賞罰不當則民疑。 《中說》,好疑尚詐。此譏魏武乎?《人物誌》,柔順之人,緩心寬斷,是故可與循常,難於權疑。 《潛夫論》,馬不試則良駕疑。斷疑在於實踐。 《汲家周書》,伐國有六時,間其疏,薄其疑,推其危,扶其弱,乘其衰,暴其約。六可得甩之機會也。並弱攻昧,取亂侮亡,無所不用其極,陰謀詭計多端耳。

(一三九) 《三國志》,週輸曰,劉備梟雄之姿,而有關張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魏志》太祖謂劉備日,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人物誌》,草之精秀者為英,獸之拔群者為雄。 《中說》李密問英雄,子曰,自知者英,自勝者雄。 《人物誌》雄者得雄,不能得英;英者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使英與雄,故能成大業也。無夢樓案:唯全才乃能役使偏才。 聰秀出眾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可以為英,張良是也;可以為雄,韓信是也。 (一四0) 《東坡志林》:僧謂酒為般若湯,魚為水槍花,雞為鑽籬菜,人有為不義而文之以美名,與此何異。無夢樓案:有以菠菜為紅嘴綠鸚哥的,中土之慣技與才華也。中土專講究起名實即綽號,其道不外毀譽,如獨夫奸臣等。名目一起,所謂論定矣。殊不知名目最可以騙人的。惑於名目,亦屬頭腦籠統的一種表現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