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近乎佛教徒

第44章 第四章涅磐超越概念-7

當悉達多證悟後,他被稱為佛陀。他不是個人名,而是指心的一種狀態。佛這個字,是指一種功德,它具足了二個面向:“成就者”和“覺醒者”,換言之,是指淨化一切染污並證得全知者。經由在菩提樹下的了悟,佛陀從困於主客概念的二元狀態中覺醒。他了悟了一切和合事物無法恆常存在。他了悟只要是源自我執的任何情緒,都無法導致快樂。他了悟了沒有真實存在的自我,也沒有真實存在的現象能夠被覺受。他也了悟了甚至證悟都是超越概念的。這些了悟就是我們所稱的“佛的智慧”,這是對全部實相的覺知。佛被稱為是全知者。並不是說佛陀訪遍了世界上每一所大學並背記了每本書。這種學習根基於主體客體的二元知識,受其自身的缺陷、規範和目標所限,因此和覺醒的知見不同。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雖然現今我們擁有這一切科學知識,然而世界並未更進步;事實上,它可能是更糟。全知並不是指學問豐富。因此說某人知道一切,是意指他並沒有“不知”。

佛陀更進一步地對眾人指出證悟心的真實面貌,因則讓每一個人都能突破痛苦的循環,也就是因為如此的大慈悲心最讓人尊崇。如果有人不知情而將走過一片埋有地雷的田野,我們也許可以在他不知道的狀況下,迅速地解除引信。但這只能暫時保護他,而且沒有提供他完全的真相。然而,對他解釋往這方向下去幾里都會有地雷,就可以解除他立即及未來的痛苦,讓他得以繼續前進,甚至讓他與別人分享這個訊息。同樣的,佛陀教導人們,若要富裕,就要布施,若要征服別人,就要慈悲。但他同時規勸大家,若要富裕,首先要知道自足;而若要征服敵人,先要征服自己的嗔恨。究竟上,他教導大家,經由解構自我,痛苦可以從根斷除,因為如果沒有自我,就沒有痛苦。

由於感恩他的教法,悉達多的追隨者以歌詠、祈禱文來讚頌他,有人讚美他的能力,能將整個宇宙置於一粒原子之上。有些追隨者心懷崇敬。希望可以投生佛土。佛土被形容為有如一無限小之粒子,上有為數如宇宙中所有原子一般多的佛,在該處教導弟子們。如同密勒日巴的犛牛角一般,不信者,可能認為這是宗教性的童話,而信者可能毫不懷疑地接受這種描述而說,當然佛能這麼做,他全知全能嘛。然而,如果我們以空性的觀點來思索實相,了解根本或沒有什麼極小、極大或其它二元的分別,就能清楚地知道,佛並不需要臂力或膂力才能把宇宙舉起來,放在一粒原子上。唯一所需要的力量,就是這個沒有大或小的了解。導致我們無法如此看待現象的習氣,是可以去除的,但我們有限的邏輯卻阻礙了它。我們好像犯了厭食症或貪食症的人,雖然可能苗條美麗,卻無法接受鏡中所看到的自己,而別人也不懂為何她覺得自己肥胖。佛陀祛除了這所有的迷惑而見到一切時間、空間、性別、價值觀都離於二元論,因此宇宙可以置於一粒原子之上。對這種了悟,他的崇敬者以詩歌讚歎他“超越時間與空間”。包括悉達最親近的阿羅漢弟子們,都以見手掌與虛空同大,塵土與黃金等值而聞名。

當悉達多證悟時,他並不是把時間停止下來,或抵達了時間之終點,他只是單純地不再受時間概念的染污。當我們說悉達多去除了時間與空間的一切蔽障時,並不是指他摧毀了時光機器或拆解了羅盤----而是他完全超越了一切時間與空間的概念。 雖然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實際經驗對我們這種時光奴隸來說難以理解,但在世俗的生活中,我們是有可能對時空概念得到有彈性、非固定的感受。我們遇見某人,正在遐想兩人成為靈魂伴侶、結了婚、生了小孩、甚至還有孫兒。但就在此時,某些事情例如情人嘴角不經意流下的一絲口水,讓我們悚然回到現實,而這些子孫們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踪了。 由於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益處這麼難懂,我們不會想去了解它。我們太過習慣於依賴時間和空間的世界,因此不會想花力氣在這種不真實的回報當中。我們對證悟超越善惡、苦樂、毀譽等二元情緒分別的面向,倒可能比較容易掌握。我們對時間與空間的依賴是可以了解的----因為目前它們很有用----但其它的這些分別,則是無用到荒唐的地步。二元論纏縛我們,令我們每年花上百萬美金,只是來保持外表而已。如果我們在沙漠中漂泊,就沒有必要讓自己看起來動人。所以很明顯地,我們要讓自己看起來光鮮,是為了他人,要吸引他人,與他人競爭,被他人接受。當某個人說,噢,你有一雙美腿。我們就會興奮不已,繼續打扮並期待更多的讚美。而這種讚美,就好比刀鋒上的蜜糖一般。

許多人沉迷於自己對美麗的概念,以至於不知道我們認為吸引人的東西,事實上可能令他人厭惡。我們成為自己概念和虛榮心的受害者。這種虛榮心餵養了化妝品工業,而化妝品工業正是破壞自然環境的因緣之一。當我們受到讚美永不滿足,認為那都是應得。渴望無盡讚美及注目的人,就像想要飛到天之邊際的蝴蝶一般。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