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順生論

第52章 五二貧富

順生論 张中行 3669 2018-03-20
以金錢為籌碼,貧是錢少,富是錢多。或者從生活資料供應方面說,貧是應有的沒有,富是應有的盡有之外,還有餘力。貧有大小之別,小貧是應有的生活資料,缺不很多;大貧是缺很多,甚至最基本的衣食住也不能維持。富也有大小之別,小富是衣食住等方面的享用,都可以超過一般人而仍略有餘力;大富就沒邊兒,如歷史上的石崇、和坤之流,今日的許多由工商而發了財的,享用不用說,金錢總是難以數計。人是生物,生要靠諸多物質條件,生又不能不進取,即求滿足享受之欲,這也要靠諸多物質條件,所有這諸多物質條件都要用錢換,所以貧富就同苦樂,甚至生死,結了不解之緣。也就因此,古往今來,幾乎所有的人,都嫌貧愛富,並因為愛,就不借用一切辦法,求撈取金錢,變貧為富。

變貧為富,只說規規矩矩的,理論上有兩條路。一條是靠自力,如一個人,或一家人,靠勤奮勞動,多勞真就多得。最典型的是樸實農戶,三五口之家,種菜,養雞,鑽研新技術,增了產,漸漸也就變貧為富。另一條路是靠社會的經濟結構和經濟措施,如舊時代,開當舖,放高利貸,現在,碰巧自己的私有住房在鬧市,那就撥出一兩間出租,一年可以收入幾萬。都是並不勞動而也就可以變貧為富。 變貧為富,難不難,主要是由社會情況決定的。比如說,生產落後,社會動盪不安,就一般人說,變貧為富就大難。也有相反的情況,如在大城市賣食品或時裝,銷量大,利潤厚,甚至變為大富也並不難。另一個條件是個人的能力。能力有正用,有歪用,暫不提歪用,只說正用,無論舊時代還是現在,變貧為富都不容易,因為用勞力換錢,數量總是有限的。

還是專說正而不說歪,當然,任何人都會承認,富比貧好。記得連大賢子路也說:“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禮記·檀弓上》)這樣說,是出於想盡孝道,即照顧上一代。其實,至少是就世風日下的下說,己身一代和下一代的生活,與貧富的關係更加密切。最基本的衣食住,有缺欠,難忍,且不說;單說買不起也不影響生存的,如成人想要某種書,孩子想要某種玩具,喜愛而不能得,心情顯然也會不好過。此外還會有常規之外的開銷,如天災和病,以及對親友的慈悲喜捨,貧就都辦不到,也就不能心安理得。總之,泛泛考慮,我們說富好,貧不好,像是沒有問題。 其實又不盡然。原因是,人生是複雜的,我們的所求不盡是享用,或說不應該盡是享用。問題幾乎都是由富來,具體說是:求富,路可能不正;已富,用可能不當。

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這樣的話:“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可見富之來,還有義不義的間題。怎麼樣是義?具體辨別很難,可以說個概括的原則,是來於兩廂情願的交換。例也不少,古代的,如范蠡到山東,經商發了財,是兩廂情願;現代的,在科技方面有發明,賣專利權,得錢不少,也是兩廂情願,不義呢,具體的路無限之多,但是就其性質說,則可一言以蔽之,是靠社會地位的不平等,以上壓下,以有力壓無力,最突出的是有大大小小統治權的。如秦始皇,不是富甲天下,而是富有天下,生前可以建造阿房宮,為死後還大造其兵馬俑。小到縣令也是這樣,如《韓非子?五蠢》篇所說:“今之縣令,一日身死,子孫累世挈駕。”挈駕,用現代的話說是還可以坐小臥車,這錢是哪裡來的?顯然是由老百姓身上刮來的,所以是不義之財。其下還有不突出的,如出租土地、放高利貸之類,表面看與統治權無關,其實是,社會容許用這種辦法致富,也要以統治權為保障。這種發不義之財的路,現在就花樣更多,只舉一種,是造假貨充真貨,結果就真大賺其錢。總之,無論古令,富,尤其大富,如果追究錢的來路,就會發現,幾乎絕大多數是不義的。這樣,關於貧富的情況,我們說富比貧好,就不能不加些限制了。

以上是由富的來源方面考察,說富並不都是可取的。富之後還有去路問題,即怎樣花錢,用錢換什麼,引來的齷齪就會更多。只說顯而易見的一些。其一最嚴重,因為影響到別人,是舊所謂為富不仁。任何人都知道,金錢可以化為力量。這力量可以正用。但同樣常見的是歪角,即為了滿足自己的情慾,不惜損人害人。這可以較輕,如囤積居奇,賤買貴賣之類,可以較重,如奪人之所有所愛為己有之類。還可以更重,如買通官府或僱用殺手,置人於死地之類。其二是容易走向奢侈浪費。也是由於“天命之謂性”,就一般人說,克己復禮有如逆水行舟,很難;有欲而任其滿足就像是順流而下,簡直是求停止,甚至只是放慢也大難。俗語說,莊稼漢多收五斗糧,便思易妻,何況已經成為富或大富,金錢無數呢。於是生活的各方面,由改善而趨向講究,而更講究,以至想超過一切人,也許真就超過了,並因此而換來舒適和艷羨的目光,有什麼不好呢?只用舊的評價標準衡量,樸素和節制是美德,揮金如土求闊氣,正好是走向反面。這反面還會引來更嚴重的病症,這是其三,精力和興趣都放在享用方面,進德修業就難了。這情況也是好逸惡勞的結果。人求事業方面有成就,都要費大力,吃些苦,這自然沒有使奴喚婢、錦衣玉食舒服,於是,如我們所常見,富厚的反而容易碌碌一生,其四是,壞的影響還會綿延,使下一代成為紈絝子弟,鬥雞走狗,不務正業。這種情況,舊時代常見,現代似乎也並不少見。人,生兒育女,總是希望後來居上的,而用富不當,就必致事與願違,這也是值得三思的吧?

用富不當的禍害還會再擴張,成為時風,那就必致貽害無窮。所謂成為時風,是在絕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富,或乾脆說金錢,是最上的好,是無條件的好,有無上的價值。這無上的價值,不只表現在可以得高的享受.還表現在可以得榮譽。我們都知道,引導一個人做什麼,或督促一個人做什麼,榮譽常常比敲撲還有力。歷史上多少次改朝換代,每一次,前朝的臣民都有很多人自殺,這是因為忠是榮譽。尤其宋以來,女性相信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有不少,丈夫早亡,隨著死了,因為節是榮譽。榮譽可以使人甘願舍生,可見其力量之大;又因為它有可能並不貨真價實,所以也就很可怕。可怕留到稍後說,先看看金錢是不是可以算作榮譽。我們說不能算,因為它本身並不等於人生的價值,雖然它常常可以用來換取或幫助換取人生的價值。什麼是人生價值?追到根本說,是能活,而且活得好。這好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如衣暖食飽是,文藝方面有創作也是,慈悲喜捨,使己身以外的人減少苦難,當然更是。求得人生價值,經常離不開金錢,但它終歸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拜金主義的時風則不然,而是把金錢看作目的,以為它是無條件的好,有它就有榮譽,缺少就沒有榮譽。而仍如既往,榮譽的力量大於一切,於是結果就成為,為撈取金錢,有不少人就無所不為。有權的用權,沒有權的用暴力或欺詐,只要真能撈到錢,就算勝利。勝利還有大小之別,小,不滿足,還想大,於是,? 單以貪污為例,百萬元以上的大戶就屢見不鮮了。拜金主義的影響還有平和的,但面更廣,是攀比享用,或比賽闊氣。甲家裡的電視機是18寸的,乙要買21寸的;乙屋裡的地毯是化纖的,丙要買純毛的;丙出門,手上戴一個金戒指,丁要戴兩個甚至三個。等等。這等等自然都要用錢換,享用求多求高,錢總會不夠,怎麼辦?規矩的是發愁,不規矩的是想轍。然後就可想而知,是世風日下,亂不能止。大事小說,只為個人打算,這用富不當的結果必是,人世俗而心愁苦,得失相比,就太不合算了。

所以談生活之道,對於貧富的處理,就不當簡單化,一刀切,無條件地說富比貧好。根據以上所談,未嘗不可以嫌貧愛富,但要附加兩個條件:一個是來源方面的條件,就是錢之來,應該都是合於義的;另一個是使用方面的條件,就是要用得其當,至少是不至產生壞影響。兩個條件都嫌概括,以之對付實況有時會有困難。這也是因為,實況千變萬化,以不變應萬變,指實說反而不好辦。不得已,我們還是只能靠常識。先說來源方面,靠權得賄,造假充真,人人視為不義,沒有問題。舉個模棱兩可的例,開個小店賣小吃,比如一種食品,一碗成本四角,賣九角,法律不管.工商管理部門不問,就可以算作義嗎?我看有問題,因為食客嫌貴,會皺眉,賣主清夜自思,也會承認是討了便宜。富之來,一個重要的要求是花錢的人心平氣和。以這個為標準衡量,到大街小巷看看,來於不義的富就太多了。士窮則獨善其身,我們求富無妨,但.急要勉勵自己,切不可隨波逐流。富了,用也是這樣,可以用常識為指針,總的原則是.利他好,向上好,樸素好。見諸實行,如有的人出錢辦學校,有的人出錢設獎學金,這是利他,好。書與金首飾之間,多買書,少買金首飾,這是向上,也好。至於日常生活的享用,比如睡木床,腳不踏地毯,也活得不壞,就最好還是從儉。這有不少好處,其中之一,我以為不容忽視,是精神狀態可以離史書隱逸傳中的人物近一些。

貧,可能比富的機會更多,幸或不幸而排在貧的隊伍裡,要如何對待了最好是不至大貧。事實上也很少大貧,那就專說小貧。小貧還有程度之差,一種程度深的是衣食等不充足,一種程度淺的是衣食不缺,只是無力買地毯、金首飾之類。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應該如昔人所說,安貧樂道。道取廣義,不只“朝聞道”的人生之道,其下的,通常所說精神文明的種種,無情如數理,有情如文藝,等等,也算。顯然,如果能夠寢饋其中,貧反而成為通往高層次生活的大道,也就可以見腰纏萬貫之徒而不生艷羨之心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