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宗教哲學 順生論

第21章 二一教養

順生論 张中行 2666 2018-03-20
前面由民本說到民主。民主,現時是個大走紅運的名號,至少是口頭上或紙面上,幾乎沒有一個人反對。其實是,無論理論方面還是實行方面,問題都不少。譬如說,如果孔子和康有為還健在,你想說服他們,說為瞭如何如何,“君君,臣臣”和“保皇”那條路行不通,必須換為民主,你就要舉出理由來,這理由就是理論。本書前面也談到這方面的理論,要點是,人都是常人,生而有欲,權力過大就必致為所欲為,所以為了不冒受迫害的危險,最好是把權力謀在自己手裡,不無條件地交給別人。這也是理論,付諸施行,還會遇到種種間題。種種,很多,也許還都很大,難於處理,所以耍慢慢說。本篇先說個最基本的,是教養。 我一直認為,民主,戴近視鏡看是方法方面的事,問題不小;戴遠視鏡看是能力方面的事,問題更大。方法,分歧在於採用或不採用,雖然由不採用走向採用,路上會有不少坎坷,但總是問題擺在明面,想解決就不難下手。能力就不然,民主,顧名思義,主要有所作為,就不得不有主的能力,這能力,應該包括哪些內容,是否短時期所能培養,都是既迫切又不容易解決的問題。近年的歷史可以為證,“五四”,已經是易君主專制為共和政體之後,由西方請來德先生和賽先生,尊為師表,不少好心人認為,至少是希望,這樣一輸入,民主精神和科學頭腦就可以逐漸佔上風,終於主宰一切,於是而所有問題都可以迎刀而解,漆黑一團就變為清風朗月。不幸是事實常常不像希望的那樣如意,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應該主的民竟又經歷了十年浩劫,不少無辜的民死在紅衛英雄等的掌下。這是德先生並沒有起作用。賽先生呢,電視機,甚至電腦等,走入家門,這是一面;。但是還有另一面,是為了趨福避禍、求心之所大欲,或預知未來,有為數不少的人,奔赴寺廟跪拜.或用《 易經》 等算卦。就這種現像說,我們比周平王時代,梁武帝時代,究竟前進了多少呢?單說民主,民各式各樣,有主張“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如孔子,有著《尊王篇》的,如辜鴻銘,有以跪拜山呼萬歲為得意的,如很多遺老和新進,有以迫害人為正義的,如紅衛英雄之類,有以損人利己為業的,由尖端的偷盜到委婉的造假藥假酒等等都是,有不能容忍異己的,例很多,從略,顯而易見,像這徉的民,其所信或所行,納入民主的水流就難了。

所以,一個社會,想民主,先要有能主的民。民,能主不能主,關鍵在於有沒有教養,或者說,絕大多數有沒有能主的教養。何以不說全體?因為要減去三群:一群是未成年的,另一群是神誌不健全的,還有一群是教而不受,甘心作害群之馬的。三群的情況不一樣。第一群,佔全體人數的百分之多少,大致是有規律的,這部分人正在走向成熟,雖然也有教養問題,卻應該等待,不必急。第二群,數目多少,決定於全體人民的素質,當然越少越好,但多變為少,要多方面盡大力,這多方面裡也有教養。第三群,數目多少,主要決定於教養,但我們也要承認,無論在教養方面如何用力,總不可輕視天命之謂性的力量,也就總會有少數人不願意守常規,當然,這部分人以減少到最低限度為好,這就不能不在多方面盡力,其中重要的有風氣、法律等,恐怕最重要的還是教養。

以下談教養的所指。這可以指泛泛的,可以指特殊的。如識本國的文字,用口說手寫都能表情達意,這樣的教養是泛泛的,至於用口能唱京劇,用手能寫拉了文,就不能算是泛泛的。民主的民,要求具有的教養是泛泛的。這加細說,還可以分作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知,另一個方面是德。知有程度間題,一端是豐富。一端是貧乏,當然以豐富為好。但好是願望,至於行,就不能不多考慮,至少是兼考慮可能。這裡著重談的仍是理論,只好假定為並非不可能。這樣,能主的民要具有什麼樣的知呢?難於具體說。大致是,一方面,要具有現代文化的、各方面的、常識性的知識,另一方面,要能夠以這樣的知識為根據,判斷非專業事物的是非、好壞,縱使這判斷未必能十拿九穩。話說得過於模棱,想舉一點點例來補救一下。生而為人,應該大致了解自己的周圍。這有時間方面的,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單說從哪裡來,就要略知本國歷史,如果連朝代的遞嬗也毫無所知,就得算知的方面不夠格。空間方面也是這樣,如果還以為天圓地方,而不知太陽系、銀河係以及河外星系,光年之類,就也得算知的方面不夠格。判斷是非,問題更複雜,只舉廣告吹噓的藥效為例,如果以廣告上總是這樣說為理由,就推論藥必有效,也得算是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再說另一方面的德。德指品格修養,似難說而並不難說。它最突出地表現在人己利害不協調的關鍵時候,不肯損人因而放棄利己的是有德,利己而不惜損人的是無德。有教養是有德,所謂泛泛的,是不要求希聖希賢,只求為自己打算的時候也想到別人,需要節制的時候能節制,至少是知道應該節制。

還是回過頭來談民主,為什麼絕大多數人要有這樣的教養?先說知口民主的主,表現為行,是選擇,即要這個,不要那個,要這樣,不要那樣.選擇之前要有所見,這見由知來,所以無知就談不到選擇。還會更壞。這有多種情況,只舉一點點例。一種來於傳統,明哲保身,莫談國事,大事任憑大人物管,好壞認命,也就無所謂選擇。另一種是過於傳統,如我的一位老長輩,就一直認為還是大清國好,因為他是生於大清國並在大清國長大成人的,所以,如果選擇,他就一定選擇君主制度,而且是大清國的君主制度。還有一種,是隨波逐流,你說要這個,好,他說要那樣,也好,因為自己沒有主見,就只能名為管而實際是不管。民主,要求都要管,都管,意見會不同,之後是有爭論,有比較,最後還是要選擇。選擇是否得當,顯然,就只能靠知來決定。再說德。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反“民可使由之”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即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在不同意見的爭論和比較的過程中,這種生活態度表現為既堅持又容忍:信自己之所信是堅持,尊重別人之所信是容忍。堅持來於認真,只有人人認真,整體才有較多的走上正路的可能性。容忍來於克己,只有人人克己,意見不同,甚至利害衝突,才有可能文而不武也可以解決問題。總而言之,民主作為一種集體的生活方式,走向它也好,在其中也好,為主的民,至少是大多數,要有教養,否則必是此路難通的。

可是談到教養,問題又是一大堆。時間短了不成,可以耐心等,也只能耐心等。等,來不來,決定於許多相互牽制的條件。比如說,教育,人人承認絕頂重要,可是在民可使由之、八股取士的時代,其作用究竟如何就成為可疑。還有時風也,或尤其,不容忽視,比如,不幸而金錢與物質享受成為多數人信奉的最高價值,培養民主之基礎的德就太難了。不過難是事實的一面,還有另一面是非此不可。怎麼辦?也只能說個原則,是知難而不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