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紅樓十二層

第20章 第四層《紅樓》靈秀(4)

紅樓十二層 周汝昌 1462 2018-03-20
“才”的意義與命運 才,人才,是雪芹最為關切的主題,一部即為此而作。這人才,包括他自己,也包括他“親見親聞”的一群“異樣女子”。 作者一生慚恨的是“無才補天,幻形入世”。此語何義?書中已有解答,即: 無材可去補蒼天, 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後事, 倩誰記去作奇傳? ① 這說的是:“前身”為石,是無才而未能入選於補天的大功大業;“身後”託生,下世為人了,又是毫無建樹,虛生枉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此兩番經歷,皆為人視為“棄物”,故深自慚恨,不得已,故將才華抱負,傾注於一部稗史,十年辛苦,鍥而不捨。此乃為“才”而痛苦流涕之言也。 雪芹對於他人,其重才惜才,書中用語時時流露,如:

“小才微善”——評諸女兒(謙抑之詞)。 “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的“判詞”。 “都知愛慕此生才”——鳳姐的“判詞”。 “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妙玉的“判詞”。 “女子無才便有德”——李紈所受父訓(引來作為反語者)。 “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華靈秀,生出這些人上之人來!”——寶玉贊寶琴、李紋、李綺、岫煙等語。就連元春之“才選鳳藻宮”,也確切表明她是因“才”而被選的。 換言之,雪芹所寫諸女兒,一一具有過人之才,只是表現方式、機會,各個不同罷了。 才,到底是什麼?今世似乎只知才與文人詩家有聯,才華、才調、才思、才情……大抵如此;而不究“才”之本義實甚弘廣。 《說文》中解之為“草木之初也”,可知這是指植物萌生的生命力量的表現,如與“英”對比,則英為外相之發揮至極至美,而“才”乃內部蘊蓄待展的強大生機生力。在舊時,對官吏的“考語”(鑑定),通常以“德、才、功、贓”四者為次,此才亦曰“才具”。如上司說某官是“才具平常”,即是指他的為政辦事的識見太平庸,不堪大用。此種舊例對我們理解“才”之真諦,卻很有用處。

這樣,“無才補天”的才,鳳姐、探春理事治家、興利除弊的才,當然就得到確識,而不再與“文才”“詩才”“風流才子”等意味混同牽合。 中華文化對“才”的認識與崇重,是來源最為古老的。如今還能看到的、反映在典籍中的重“才”思想,可舉《周易·說卦二》: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中華先民哲士,以天、地、人為“三極”。此三者各有“性命”,而各有其“才”之蘊涵(內在能量)。是以不妨稱呼我們中華的一種文化思想為“三才主義”。三者之中,人為萬物之靈,所謂“天地之心”者也,故人之“才”亦即天地人合一的最高級智能顯示。

而按照雪芹的哲思,則人之“才”尤以“兩賦”之“才”最為可羨可貴。但此可羨可貴之“才”,不為世俗庸人所知,故其遭遇命運,總歸於不幸與悲劇結局。此即《水滸》與《紅樓》的貌異而實同的共識與“和聲”。其意義之偉大,殆未易充分估量。 明代人將《三國》與《水滸》兩部小說合刻而名之為“英雄譜”,是已打破了帝王將相與草寇強人的政治界限了,一視同仁,許之皆為“英雄”,即超眾的人才。此一識見非常了不起,即在今日思之,令人猶覺驚嘆;但其時文化意識還不能識及“脂粉隊中”亦有同質同才的“英雄”——是以那時也就還沒有之產生的可能,這一點最值得深思了。 若能從這一重大意義上來看雪芹的小說,那就會真正理解這位作家的偉大,是空前稀有的。

這個偉大,並非我們的虛詞泛頌,那是令我們的心神震撼、令人類一齊警醒領悟的一種特別輝煌的思想之偉大。 ①“作奇傳”,當是後改筆,因“楊藏本”舊抄原作“作傳神”(失韻),明系“作神傳”之誤倒,本為“傳神寫照”之義,非重在“奇”也。詳見《石頭記會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