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談藝錄》讀本

第123章 (二三)句式變化

《談藝錄》讀本 周振甫 2393 2018-03-20
白香山律詩句法多創,尤以《寄韜光禪師》詩,極七律當句對之妙,沾匄後人不淺①,東坡《天竺寺》詩至嘆為連珠疊璧②;其《酬主簿》等詩又開七律隔句扇對之體;《歲日家宴戲示弟侄》首句云:“弟妹妻孥子侄孫”③,實填名詞,無一虛字,蓋移“柏梁體”入律詩④。按漁洋《池北偶談》卷十三、《香祖筆記》卷二⑤、陸以湉《冷廬雜識》卷五考柏梁體句⑥,皆未引此。又漁洋論五言,未引牧之《感懷》之“齊、蔡、燕、魏、趙”,《郡齋獨酌》之“堯、舜、禹、武、湯”,東坡《張寺丞益齋》之“風雨晦明淫,跛躄瘖聾盲”;論七言未及劉伯溫《二鬼詩》⑦之“腸胃心腎肝肺脾,耳目口鼻牙舌眉”。至明人遂並以柏梁體作七律對仗,鄧林《皇荂曲?賦江郊漁弋》腹聯雲⑧:“鴻鵠鶤鵬鳭鶚鶻,鱒魴鰷鯉鰋鲿鯋”,大膽出奇。清徐文靖以“之乎者也矣焉哉”

為一句冠首⑨,作七言長句十章。桂未谷《題翁覃溪雙鉤文衡山分書》兩絕句之一云⑩: “朱竹垞、陳元孝、傅青主、鄭汝器、顧云美、張卯君、王覺斯,氣勢居然遠擅場。⑾” 皆香山有以啟之也。李義山自開生面,兼擅臨摹;少陵、昌黎、下賢、昌谷無所不學⑿,學無不似,近體亦往往別出心裁。 《七月二十八日夜聽雨夢後》通篇不對,始創七律散體,用汪韓門《詩學纂聞》說⒀。 《題白石蓮華寄楚公》、《贈司勳杜十三員外》前半首亦用散體⒁。 《當句有對》一首幾備此體變態;《子初郊墅》復增益以“看山對酒君思我,聽鼓離城我訪君”⒂;雖韋元旦《人日應制》⒃:“青韶既肇人為日,綺勝初成日作人”,李紳《江南暮春寄家》⒄:“洛陽城見梅迎雪,魚口橋逢雪送梅”,先有此格,而彌加流動。 (187—188頁)①沾匄(gai丐)後人:謂後人受其益。

②蘇軾《天竺寺》稱白居易這首詩“空詠連珠吟疊璧”,讚美當句對為連珠疊璧。 ③子侄孫:《白居易集》作“小侄甥”。 ④柏梁體:古詩之一體,為句句押平聲韻的七言古體詩。 ⑤漁洋:清王士禛,號漁洋山人。有《池北偶談》二十六卷,《香祖筆記》十二卷。 ⑥《冷廬雜識》:清人筆記,八卷。 ⑦劉伯溫:明文學家劉基字。有《誠意伯文集》二十卷。 ⑧鄧林:明文學家。有《退庵遺稿》七卷。腹聯:律詩八句四聯,此指中間的兩聯。 ⑨徐文靖:清人,有《當塗縣志》三十三卷。 ⑩桂未谷:清雜劇家桂馥號。有《未谷詩集》四卷。 ⑾朱竹垞:朱彝尊字。陳元孝:陳恭尹字。傅青主:傅山字。初名鼎臣,字青竹。

鄭汝器:鄭簠字。顧云美:顧苓字。張卯君:張在辛字。王覺斯:王鐸字。以上均為清代文學家。 ⑿下賢:沈亞之字。昌谷:李賀家在福昌之昌谷。以上均為唐代詩人。 ⒀汪韓門:清汪師韓,有《詩學纂聞》一卷。 ⒁李商隱《贈司勳杜十三員外》:“杜牧司勳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前身應是梁江總,名總還曾是總持。心鐵已從乾鏌利,鬢絲休嘆雪霜垂。漢江遠吊西江水,羊祜韋丹盡有碑。”這首詩前半首用散體,即第三四句不對,不合律詩的要求。 ⒂李商隱《子初郊墅》:“雪山對酒君思我,聽鼓離城我訪君。臘雪已添牆下水,齋鐘不散檻前云。陰移竹柏濃還淡,歌雜漁樵斷更聞。亦擬村南買煙舍,子孫相約事耕耘。”第一句用“君”“我”,第二句用“我”“君”,這兩字重複,而又交錯,寫得流動。

⒃韋元旦:唐詩人。 ⒄李紳:唐詩人。 詩的修辭手法多種多樣。這一則舉引白居易、李商隱的詩,指出他們在律詩句法上多有創新和變化,如白居易的當句對、隔句對外,又移“柏梁體”入詩,李商隱創七律散體,都是對詩體改革的貢獻。 這裡先說白居易在律詩句法上的創新。 一、當句對。如白居易(香山)《寄韜光禪師》雲:“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從一寺分。東河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前台花發後台見,上界鐘聲下界聞。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錢先生稱這首詩極七律當句對之妙。其首聯當句有對: “一山”對“兩山”,“兩寺”對“一寺”;頷聯“東澗”對“西澗”,“南山”對“北山”;頸聯“前台”對“後台”,“上界”對“下界”,十分工整、對仗。

二、隔句對,亦稱扇面對,即上聯出句對下聯出句,上聯對句對下聯對句,如白居易《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七律中的腹聯:“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其“縹緲”對“殷勤”,“巫山女”對“湘水曲”,且“巫山”“湘水”又皆是地名;其“歸來”對“留在”,“七八年”對“十三弦”,且“七八”“十三”皆為數字,可謂對仗工整。 三、白居易始以“柏梁體”入詩,如《歲日家宴戲示弟侄》中,首句云:“弟妹妻孥子侄孫”,七個字皆名詞,這裡還舉引杜牧、蘇軾的詩,亦嘗以實物名詞入律詩;尤饒興味的是劉基的《二鬼詩》,以腹腔之內臟名對面部之器官名:“腸胃心腎肝肺脾,耳目口鼻牙舌眉”,全是人類自身之名稱,十分有趣。至明代的鄧林,在《皇荂曲》中,腹聯全用飛禽和魚類名,錢先生稱他“大膽出奇”。到了清人筆下,更是五花八門,徐文靖一連七字用虛字,桂馥全填姓氏,雖是承襲杜牧之全填諸侯國名,但亦有所翻新。

李商隱自是大家手筆,繼白居易創隔句對,移“柏梁體”入詩之後,獨出心裁,創七律散體,通篇不對,如《七月二十八日夜與王鄭二秀才聽雨後夢作》: 初夢龍宮寶焰燃,瑞霞明麗滿晴天。旋成醉倚蓬萊樹,有個仙人拍我肩。少頃遠聞吹細管,聞聲不見隔飛煙。逡巡又過瀟湘雨,雨打湘靈五十弦。瞥見馮夷殊悵望,鮫綃休賣海為田。亦逢毛女無憀極,龍伯擎將華嶽蓮。恍惚無倪明又暗,低迷不已斷還連。 覺來正是平階雨,獨背寒燈枕手眠。 聲調合律,唯獨不對偶,是以散體入律的大膽創新。其《當句有對》: 密邇平陽接上蘭,秦樓鴛瓦漢宮盤。池光不定花光亂,日氣初涵露氣乾。但覺遊蜂饒舞蝶,豈知孤鳳憶離鸞。三星自轉三山遠,紫府程遙碧落寬。

其頷聯當句有對,“池光”對“花光”,“日氣”對“露氣”,兩句又相對。頸聯“遊蜂”對“舞蝶”,“孤鳳”對“離鸞”,兩句也相對。此外李商隱詩又有前半首用散體的;還有前後兩句用複字交錯的(見本文注)。這類詩作似可說明李商隱在詩體開拓上敢於嘗試,有所貢獻。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