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談藝錄》讀本

第100章 (九)八股文通於戲曲

《談藝錄》讀本 周振甫 5260 2018-03-20
八股古稱“代言”,蓋揣摹古人口吻,設身處地,發為文章;以俳優之道①,扶聖賢之心。董思白《論文九訣》之五曰“代”是也②。宋人四書文自出議論,代古人語氣似始於楊誠齋③。及明太祖乃規定代古人語氣之例④。參觀《學海堂文集》卷八週以清、侯康所作《四書文源流考》⑤,然二人皆未推四書文之出駢文。竊謂欲揣摩孔孟情事,須從明清兩代佳八股文求之,真能栩栩欲活。漢宋人四書注疏,清陶世徵《活孔子》⑥,皆不足道耳。其善於體會,妙於想像,故與雜劇傳奇相通。徐青藤《南詞敘錄》論邵文明《香囊記》⑦,即斥其以時文為南曲,然尚指詞藻而言。吳修齡《圍爐詩話》卷二論八股文為俗體⑧,代人說話,比之元人雜劇。袁隨園《小倉山房尺牘》⑨卷三《答戴敬咸進士論時文》一書,說八股通曲之意甚明。焦理堂《易餘籥錄》卷十七以八股與元曲比附⑩,尤引據翔實。張詩舲《關隴輿中偶憶編》記王述庵語⑾,謂生平舉業得力,讀之可命中,而張自言得力於⑿。亦其證也。

此類代言之體,最為羅馬修辭教學所注重⒀,名曰prosopopoeia⒁,學僮皆須習為之。亦以擬摹古人身分,得其口吻,為最難事。馬建忠《適可齋記言》⒂卷二有《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課書》,記卒業考試,以拉丁文擬古羅馬皇賀大將提都征服猶太詔等⒃,即“洋八股”也。 (32—33頁) 董思白《論文九訣》不見《容台集》中⒄,李延昰(古文“夏”字)《南吳舊話錄》卷四記董行書《制舉文辦法》手捲⒅,佳絹二十餘丈,舊藏李氏,為馬士英勒索以去⒆。 備載其文,說“代”曰:“代當時作者之口,寫他意中事。如《逍遙遊》代鷟鳩笑大鵬⒇,說曰:'我決起而飛'云云。太史公稱燕將得魯連書曰(21):'與人刃我寧自刃'”

(參觀《管錐編》164—166頁)。 《容台集?文集》卷二《俞彥直文稿序》亦云:“往聞之先輩雲:嶺南廖同墅為孝廉時,以行卷謁吾鄉陸文裕公。公謂之曰:'曾讀西廂、伯喈否。'(22)廖博雅自命,不讀非聖書,頗訝其語不倫。又經月,復以行卷謁公。公曰:'尚未讀二傳奇何也。'廖始異其語,歸而讀之。'倪鴻寶有《孟子若桃花劇序》,見其弟子鄭超宗所選《媚幽閣文娛》中(23),未收入《倪文貞公文集》,略云:“文章之道,自經史以至詩歌,共禀一胎,要是同母異乳,雖小似而大殊。惟元之詞劇,與今之時文,如孿生子(24),眉目鼻耳,色色相肖。蓋其法皆以我慧發他靈、以人言代鬼語則同。而八股場開,寸毫傀舞。宮音串孔,商律譜孟(25);時而齊乞鄰偷,花唇取諢;時而蓋驩魯虎(26),塗面作嗔;淨醜旦生,宣科打介則同。 ”賀子翼《激書》(27)卷二《滌習》略云:“黃君輔學舉子業,遊湯義仍先生之門。每進所業,先生輒擲之地,曰:

'汝能焚所為文,看吾填詞乎。 '乃授以牡丹記。閉戶展玩,忽悟曰:'先生教我文章變化,在於是矣。 '由是文思泉湧。 ”袁子才《小倉山房尺牘》(28)卷三《答戴敬咸進士論時文》雲:“從古文章皆自言所得,未有為優孟衣冠(29),代人作語者。惟時文與戲曲則皆以描摩口吻為工,如作王孫賈(30),便極言媚灶之妙,作淳于髠、微生畝(31),便極詆孔孟之非。猶之優人,忽而胡妲,忽而蒼鶻(32),忽而忠臣孝子,忽而淫婦奸臣,此其體之所以卑也。 ”李元玉《人天樂》(33)第十七折亦云:“昔年諸理齋負笈遨遊,囊中惟攜《西廂》一卷,說道:'能活文機'。 ”何屺瞻《何義門先生集》卷十《書塾論文》反復於八股須“順口氣”(34),正董、倪所謂“寫他意中事”(35)、“以人言代鬼語”耳。陶世徵《活孔子》梗概見唐鑑《國朝學案小識》卷八(36),餘未得而讀也。

(360—361頁)①俳優之道:俳優俗謂滑稽戲,此指不莊重的方法。 ②董思白:明董其昌,字元宰,號思白。 ③四書文:用“四書”(、《孟子》、《大學》、《中庸》)出題作文,自發議論,宋時稱為時文。 《學海堂文集》卷八侯康《四書文源流考》:“四書文,今謂之帖括。帖括二字始於唐。”宋寶應二年,楊綰上疏請廢帖括,“神宗熙寧四年,用王安石議,更定科舉法。”鄭灝若《四書文源流考》:“四書之文,原於經義,創自荊公。”但在寫作上,這種時文,用排偶句法,代聖賢立言,又似始於宋楊萬里(號誠齋)。 因侯康《四書文源流考》中又說:“惟楊誠齋傳文三首,汪六安傳文五首,與今體略同。” ④侯康《四書文源流考》:“至代古人語氣,則起自明初,乃明太祖與劉基所定。”

《明史?選舉志》:專取四書五經命題試士,“蓋明太祖與劉基所定。” ⑤《學海堂文集》:清阮元編,十六卷。其卷八有《四書文源流考》。 ⑥陶世徵《活孔子》:清陶世徵平生模學孔子,由一部追想孔子之神貌,遂寫《活孔子》。 ⑦徐青藤《南詞敘錄》:明徐渭(字文長)自號青藤山人。著《南詞敘錄》。 《敘錄》專論南戲,稱:“以時文為南曲,元末國初未有也。其弊起於《香囊記》。《香囊》乃宜興老生員邵文明(邵璨字)作,習,專學杜詩,遂以杜詩語句勻入曲中,賓白亦是文語,又好用故事作對子,最為害事。”即指斥他以時文的排偶句作南曲。 ⑧吳修齡《圍爐詩話》:清吳喬(字修齡)撰,六卷。論八股文為俗體:“學時文甚難,學成只是俗體,七律亦然。……自'六經'以至詩餘,皆是自說己意,未有代他人說話者也。元人就故事以作雜劇,始代他人說話。八比雖闡發聖經,而非注非疏,代他人說話。”

⑨袁隨園:清袁枚(字子才)因卜居江寧小倉山之隨園,自號隨園老人,倉山居士。 ⑩《易餘籥錄》:清焦循撰,二十卷。卷十七稱:“元人曲止正旦正末唱,餘不唱。 其為正旦正末者,必取義夫貞婦忠臣孝子厚德有道之人。余謂八股文口氣代其人說話,實為本於曲劇。而如陽貨、臧倉等口氣之題,宜斷作,不宜代其口氣,是當以元曲之法如法。 ”即認為對八股中寫到的壞人,不當代壞人口氣說話。 ⑾張詩舲:清詩畫家張祥河,有《小重山房集》、《南山集》等。王述庵:清王昶,字德甫,號述庵。 ⑿這裡講戲劇代劇中人說話,與八股代聖賢說話,代人口氣相同,所以讀了、,對寫八股文有幫助,並可考中。 :明代戲曲家湯顯祖代表作,寫杜麗娘與書生柳夢梅的愛情故事。 :元代戲曲家王實甫代表作,寫書生張珙與崔鶯鶯戀愛故事。

⒀羅馬:古羅馬帝國。 ⒁Prosopoeia:譯音“普羅索珀皮亞”,意即修辭學上的擬人法,使虛幻的人物具體化,或使抽象的事物人格化。 ⒂馬建忠:清人,曾遊學法國。撰有《適可齋記言》四卷,《記行》六卷。 ⒃拉丁文:古意大利羅馬人的語言為拉丁語,文字為拉丁文。猶太:指古羅馬時代猶太人的故國巴力斯坦。詔:向下屬發布的文告。 ⒄董思白: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號,有《容台集》二十卷。 ⒅《南吳舊話錄》:清李延昰(初名我生,字辰山)撰,二十四卷。 ⒆馬士英:明魏忠賢奸黨,字瑤草。 ⒇《逍遙遊》:名篇,寓言。鷟鳩:斑鳩。 《逍遙遊》:“蜩(蟬)與學鳩笑之(大鵬,一飛九萬里)曰:“我決(疾貌)起而飛,槍(突)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

(21)太史公:司馬遷。指《史記?魯仲連傳》。 (22)西廂:即。伯喈:元代戲曲家高明(字則誠)撰南戲《琵琶記》的男主人翁,姓蔡名伯喈,赴京應試,中狀元後,歷經種種磨難,最終與賢妻趙五娘團圓。 (23)倪鴻寶:明代書畫家倪元璐,字玉汝,號鴻寶。鄭超宗:明鄭光勳。有《媚幽閣文娛》一卷。 (24)孿生子:雙生子。 (25)宮音串孔,商律譜孟:指用八股文的排偶句代孔子孟子的口氣說話。宮商指音律,八股的排偶句要合於對偶句的音律。 (26)齊乞:《孟子?離婁下》“齊人有一妻一妾”,是寫齊人出外乞食。鄰偷:《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蓋驩:《孟子?公孫醜下》,孟子與蓋大夫王驩出吊於滕,驩獨斷獨行,孟子不與驩說話。

魯虎:《論語?陽貨》講孔子遇陽虎事。陽虎即陽貨。這裡是指八股文中代這些人說話,好像戲劇中的生旦淨末醜都有。 (27)賀子翼:明賀貽孫字。有《激書》二卷。 (28)袁子才:清袁枚字。有《小倉出房尺牘》十卷。 (29)優孟衣冠:春秋時,藝人優孟,善詼諧,曾在孫叔敖死後,著其衣冠,代其子爭得封地,後人以此稱假裝似真者。 (30)王孫賈:春秋時人,欲使孔子賞識他,對孔子說:“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 為孔子拒絕。奧,黑暗的牆角。 (31)淳于髠:戰國時人,滑稽多辯。 《孟子?離婁上》,淳于髠責問孟子為何不援天下。又《告子下》,淳于髠譏孟名實不副。微生畝:春秋時隱士,嘗問孔子:“丘何如是栖栖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

“非敢為佞止,疾固也。” (32)胡妲:旦角的一種。周密《武林舊事?舞隊》稱傀儡戲有粗妲、細妲。蒼鶻: 戲曲中的副末。 《輟耕錄》:“鶻能擊禽鳥。” (33)李元玉:清李玉字。 《人天樂》見《古本戲曲從刊三集》,撰者署笑蒼道人。 《曲海總目提要》雲黃周星撰。第十七折《淨旦》:“小生:'那稗官野史之書,雖是俚詞,無非學問,若是會讀書之人看之,大可觸發聰明,增益意智,所以楊昇庵《詞品》上說道:天之風月,地之花柳,與人之歌舞,無此不成三才,昔年諸理齋負笈遨遊,囊中惟攜《西廂》一卷,說道:鳶飛魚躍,能活文機,莫過於此。冠翁讀破萬卷,想於此道亦必留心。'” (34)何屺瞻:清何焯字,號義門。有《何義門先生集》十二卷。卷十《書塾論文》: “八股與講義區別者,在順口氣,而今人顧乃莫之也。口氣非描頭畫角所能有,舉其隅,亦曰觀聖賢之氣象而已。明季以來……若《論》《孟》文字,口氣概乎無辨也。” (35)董倪:董其昌、倪元璐,皆明代書畫家。 (36)唐鑑:清人,字鏡海。有《國朝學案小識》十五卷。 一般文學史講到明清兩代文學,多注重小說、戲曲,故使一般讀者對詩文知之甚少,尤其是八股文,是怎樣一種文體,有些什麼特點,了解不多,僅將它看作是應舉的必修課。這裡兩則指出八股文的淵源、與戲曲相通的特色,均為前人所未明確論述的。 (一)八股文是駢儷的支流,對仗的引申。清阮元在《揅經室三集》雲:“洪武永樂四書文甚短,兩比四句,即宋四六之流派。是四書排偶之文,上接唐宋四六。”此番話僅將這種文學現象追溯到唐宋四六文句對偶的影響,清人周以清、侯康專門研究四書文的源流,也沒有觸及到四書文出自魏晉六朝的駢文,錢先生在此作了補說。這裡不妨舉出幾個事例,如初唐四傑對比已多,楊炯集裡駢體比比皆是,如《群官尋楊隱居詩序》有云:“天光下燭,懸少微之一星;地氣上騰,發大雲之五色。”又“寒山四絕,煙霧蒼蒼;古樹千年,藤蘿漠漠。誅茅作室,掛蓆為門。石隱磷而環階,水潺湲而匝砌。” 又如《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雲:“由是五噫標興,播金石而騰徽;七貴承榮,綰銀黃而疊茂。”又“西園坐宴,侶明月而飛文;北土行康,望浮雲而展足。”等等,都是兩兩相對的句式。 “六代語整而短”,如梁代吳均的《與宋元思書》有云:“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排比對偶句式,亦可見一斑。這裡將八股文排偶句的淵源直接追溯到六朝的駢文。八股文只是六朝及唐四六文的發展,每股的字數多於四字六字句。 (二)八股文與雜劇傳奇相通。八股文古稱“代言”,是就它依據四書五經,揣摹古人思想口吻寫作的一種方法而說的,“代言”者,即代替古人說話。這裡指出太史公稱燕將得魯連書曰:“與人刃我寧自刃。”(參觀《管錐編》)即指出史家已有代言體。 “如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與母偕逃前之問答,宣公二年鋇麑自殺前之慨嘆,皆生無傍證、死無對證者。……蓋非記言也,乃代言也,如後世小說、劇本中之對話獨白也。左氏設身處地,依傍性格身份,假之喉舌,想當然耳。”而“設身處地,發為文章”很重要,猶如對演員的要求,要求他能進入角色,表現角色。或“代當時作者之口,寫他意中事。 如《逍遙遊》中代鷟鳩譏笑大鵬”說的話,實際上是莊子代鷟鳩譏笑大鵬說的話。清代陶世徵,他從中追想孔子當日的聲音笑貌,處處模仿,維妙維肖,說明八股文與戲劇相通。明徐渭《南詞敘錄》指出邵璨的《香囊記》裡混有四書文排偶句,讓不識字的人也用、杜詩來講話,不是按照角色的口氣說話,因而失敗了。這裡還舉引了清人吳喬將八股文的代人說話看作是“俗體”,與元雜劇的代人說話有相似處。袁枚曾說八股通曲,焦循也將八股文與元劇比附,認為元劇不讓壞人唱曲,八股文也該不代壞人說話。明清兩代盛行八股文,所以研治者也多,但是論說最為透徹的是明倪元璐,他將元劇與八股文看作雙胞胎,“眉目鼻耳,色色相肖”。最耐人尋味的是例舉兩位應試者成功的經驗之談,都說自己所以能考中,有賴於熟讀過、的緣故,學會了代人說話的本領。 (三)八股文不是中國獨有的文體。這裡舉出羅馬的修辭教學也注重普羅索珀皮亞,即擬人法的講授,讓小學生就開始學習怎樣使虛幻的人物具體化,或使抽象的事物人格化,他們也認為揣摹古人聲口,摹擬古人身份最為難事。這裡還舉到《馬氏文通》的作者馬建忠,在留學期間的結業考試,便是代古羅馬皇帝擬寫詔書,並風趣地稱之為“洋八股”。看來,在“代言”這一點上,中外有相類似之處。說明這種代言體要體會古人的神情,用古人的口氣說話,是一種學童必須學習的修辭教學。但這種代言體只代古人說話,不說自己的話,所以吳喬稱它為“俗體”,貶低它的價值。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