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2

第10章 第一章薛寶釵選秀之謎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2 刘心武 9247 2018-03-20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在第二十九回前後,薛寶釵的表現很反常。二十九回講的是清虛觀打醮的事。這段故事之前,薛寶釵這個人物的性格早就定型了。作者在第五回對她的性格就有很明確的交代,說她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說她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們,也多喜歡與她去玩笑。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她有性格優勢,人際關係特別好。最難得的是,不僅從賈母到王夫人,府裡面的主子們喜歡她,同一輩的也都喜歡她,甚至於小丫頭們也都喜歡她。她是全方位地有人緣。在第五回開頭,用評語式的語言給薛寶釵性格定位以後,作者又通過後面許多的情節流動,大量的細節,把她的這種性格生動地展現出來。 但是到了二十九回清虛觀打醮這段情節前後,曹雪芹卻刻意寫出了薛寶釵的反常。她表現得很煩躁,很鬱悶,很不高興,覺得很沒有意思,而且動不動就發火,出語傷人,惡語相向,尖刻度之令人難堪,比黛玉更勝一籌。這怎麼回事啊?你琢磨過沒有呢?

她為什麼這樣,這還得從根兒上起。請問,薛寶釵她從南京到北京,有什麼目的?有人會說,嗨,那不是她哥哥惹事了嗎?她哥哥薛蟠,是一個很糟糕的人,在金陵地面上為了爭奪一個拐子拐來的女孩子——後來我們知道這個女孩子就是甄士隱的女兒——把對方馮淵給活活打死了,惹上人命官司了,所以有人就覺得,她是因為哥哥惹了人命官司,當地不好混了,是哥哥帶著她跟她母親畏罪潛逃了。是這麼回事嗎?不是的。讀要讀得仔細,不能夠大概齊一翻,只留一個模糊印象,那樣不利於理解曹雪芹的苦心。 其實作者在第四回交代得很清楚,確實是薛蟠為了爭奪這樣一個小姑娘,讓底下的人把馮淵打死,惹了官司,當時審這官司的人就是賈雨村嘛,是有這麼回事。但是薛蟠他在乎嗎?他對人命官司視為兒戲,認為花上幾個臭錢,沒有了不了的事兒。他帶著他的母親和妹妹到京城,是既定的計劃,並不是畏罪潛逃,他留下幾個家人應付官司,自己大搖大擺帶著他的母親和妹妹往京城而去。

薛蟠帶著他的母親和妹妹到京城,都有什麼目的呢?書裡面也是有交代的。他有三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什麼呀?有人說,第一個目的應該是,作為皇商,就是從宮裡面領出銀子,然後去替宮裡面採買的人,把採買的貨物交給宮裡面以後,報銷,報銷完了以後,領新的銀子,然後再繼續採買。薛蟠的父親就是乾這個的,父親死了以後他子承父業,也乾這個,他們薛家世代幹這個事兒。這似乎應該是他從南京到京城去的第一目的。但書裡面把這個目的排第一了嗎?你仔細看,不是。書裡把他這樣一個目的排在第三位。第二位的目的是到京城探望親友,薛蟠和薛寶釵的母親的哥哥王子騰在京城當著很大的官,姐姐嫁給了榮國府的賈政,都有權有勢,他們要進京望親。那麼排第一位的目的是什麼啊?是送他妹妹進京待選。

待選,就是準備參加宮廷的選秀。 雖然在第一回裡說,整個故事地輿邦國、朝代年紀失落無考,但這是一種煙雲模糊的藝術手法,你細讀了以後就感覺到,實際上曹雪芹他很寫實,他寫的基本就是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背景下的故事,故事的發生地點當然轉換了很多,開始是在南方,在蘇州啊,在維揚啊,在南京啊,後來呢,故事的空間基本上集中在京城,就是北京。 在清朝,有一個選秀女的製度。選秀女什麼意思啊?就是皇帝他需要有后宮,過去古代動不動就是后宮三千,皇帝要進行這方面的享受,要從民間採集女子。清朝呢,它和明朝不太一樣,因為清朝統治者是滿族,他們的人數比較少。滿族最早是以八旗兵的方式,在軍事組織裡面來共同生活,後來他們打進山海關,統一全中國,還保留了八旗制度。順治是清朝打進北京以後第一個皇帝,坐鎮北京以後,從順治到晚清有十個皇帝,都要選秀女,選秀女的遊戲規則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變化,但是有一個恆定不變的原則,就是必須主要在滿洲八旗的範疇之內來採集。為什麼要這樣?就是因為考慮到滿族自己是一個少數民族,滿族皇帝固然可以跟他喜歡的任何女子發生關係,但發生關係後就可能要衍生後代,而後代在血統上不能太亂,要保持血統的純正。雖然後來清朝的皇帝有的也挺喜歡漢族的女子,或者喜歡回族女子,把她們採集到皇宮裡,跟她們發生關係,但即使這些女子有所生育,生了兒子,分封到的地位也都比較低,甚至不予分封;這樣的女子的人數,在比例上也嚴格控制,一定要使滿族的最多,其次是蒙古族的——滿族和蒙古族關係比較密切,過去有所謂“滿蒙不分家”一說。清朝採集秀女,設定範圍就是在八旗裡面來選,首先是滿洲八旗,然後是蒙古八旗。

那麼在早期,滿族在關外進行軍事活動和政治奪權的過程當中,俘虜了一些漢人,也有一些漢人主動投靠他們,這些人,最早的就被編入滿洲八旗,稱做包衣,包衣在滿語裡就是奴隸的意思。他們雖然是奴隸,因為跟滿族主子一起為奪取政權衝鋒陷陣,立有一定的戰功,當滿族入主中原以後,他們大都被劃歸到內務府,就是一個專門為滿清皇帝及其皇族提供服務的機構。有的在內務府裡就得到犒賞提拔,安排一些官職,比如當織造、鹽政,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伯伯、父親作為內務府包衣,就都當過江寧織造,還時常兼管鹽政,表面上官並不大,卻絕對是肥缺,雖然在皇帝面前是奴才,在普通老百姓和一般官吏眼裡卻是“通天”的權貴。後來被俘虜和收編的漢人越來越多,滿族就組織了漢軍旗,但是曹雪芹祖上卻不是漢軍旗的,他們被編進滿洲八旗裡的正白旗,屬於地位尊貴的“上三旗”之一,雖然在正白旗裡他們是漢人,是包衣奴才,但政治地位比漢軍旗裡的漢人高,其標誌之一,就是他們的女兒有參加選秀的資格。

是一部具有家族史內涵的小說,儘管曹雪芹他“真事隱”,卻並不是一隱到底,他偏還要“假語存”,在小說文本里留存下家族的秘密。書裡的四大家族,賈家的原型就是曹家,史家的原型就是曾擔任過蘇州織造的李煦家,其餘兩家的原型,應該也都是包衣性質。弄明白了這一點,書裡寫薛蟠帶著他的妹妹到京城來,第一個目的是讓他妹妹待選,也就是準備參加選秀女,就一點也不會覺得突兀了。 清朝選秀女,一個是限定在滿洲八旗的範疇內,另外,家庭也需要在一定的級別以上。那家的女孩到了十四歲,就要把名字和生辰八字等基本資料上報到戶部,報上去以後,在十六歲以前,隨時等候通知。後來因為八旗衍生的女子很多,所以不是每一個報上去的都通知你到北京來候選。如果得到通知,就要集中,集中以後,由戶部的官員領著她們排著隊,從哪兒走進紫禁城呢?從故宮的後門——神武門,從那兒進宮,宮裡面就有管事的大太監以及其他的人員接應,然後就開始面試。一般要經過兩輪來決定去留,選上的就留下來,淘汰的就回家去,被淘汰的,和那些十六歲以後也沒被通知集中的,就可以另外去嫁人了。但是選上的,也不是都能留在紫禁城裡,能馬上見到皇帝。皇帝活動空間很大,他后宮很大,東宮、西宮都是后宮,他要養很多女子,另外皇帝有時候會遊幸到一些地方,紫禁城外他有很多行宮,這些地方也要安排一些女子,以便他到了那裡隨時可以享受,比如說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等等。一個皇帝可以享受很多的女性,但是選進去的女子卻並不是都能得到皇帝的取用,機會是很難得的。如果皇帝一眼看見了某個女子覺得還可以,叫過來,給我倒杯茶,這就可能得到一個封號,叫答應。答應在那時是一個正式的封號啊,一個家族如果聽說自己那個女兒選進秀女成為答應了,全家會高興得不得了。成為答應,機會就多了,皇帝再一喜歡,覺得你別走了,這就又升一級,叫常在,常在皇帝身邊了。皇帝再喜歡,可能就會發生關係了,封成貴人,再進一步封成嬪,封成妃。

在裡,寫到一個女子進宮後步步高升,就是賈元春。在第二回,通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交代她選入宮中作女史,女史在宮裡是一種低級女官,但是到第十六回,賈元春就升騰了,她才選鳳藻宮,加封賢德妃。後來寫元春回家省親,那部分描寫是書裡虛構成分最濃的,非常誇張。 賈元春是薛寶釵的榜樣。你看元妃省親的時候,她對那穿黃袍的大表姐是那麼露骨地艷羨。薛寶釵當然也願意到皇帝身邊去。薛姨媽鼓吹“金玉姻緣”,其實那“玉”的首選是皇帝的玉璽,還有王爺的佩玉,實在得不到,才去瞄准通靈寶玉。但是以生活的真實而言,四大家族的原型都並非正經的滿洲貴族,是包衣出身,因此,這樣家族的女孩即使選進宮去,在位置的競爭力上會弱一些,她們很可能並不能馬上去到皇帝活動的空間裡,更大的可能性是被分配到皇帝的兒子身邊去,在他們的活動空間裡去伺候他們,還有一些會被分配到皇帝的公主身邊,去伺候公主。她們陪公主讀書,陪王子讀書。我在前面幾講裡面曾經提到清朝皇帝的兒子可以稱為王子,有人就跟我爭論,說皇帝的兒子是皇子啊,怎麼能稱王子呢?清朝皇帝的兒子,比如在康熙朝,一般叫阿哥,但是平時說話,俗稱也可以叫做王子,我引用過雍正在曹的奏章上的大段批語,雍正警告他不要亂說亂動,一定要只聽怡親王的話。怡親王是康熙的第十三個兒子,十三阿哥,雍正在批奏摺的時候一再地把怡親王稱為王子。這說明在當時俗語當中,可以把皇帝的兒子叫做王子。那有人會問:王爺的兒子怎麼叫呢?王爺的兒子有專稱,叫世子;王爺的女兒,則叫郡主。薛寶釵那樣出身的女子,如果不能選到皇帝身邊,能分配到王子、世子乃至公主、郡主身邊也很不錯。第四回交代薛家送薛寶釵進京待選那段文字,你仔細推敲就可以發現,薛家知道自己的根基還不夠硬,因此把選為郡主的陪侍作為了底線。

第二十五回,寫賈寶玉和王熙鳳被魘了,幾乎死掉,虧得一僧一道及時跑來解救,和尚拿著通靈寶玉持誦,說了一句話,意思是跟通靈寶玉一別十三載了,通靈寶玉是由賈寶玉銜在嘴裡,一起落生到人間的,於是我們就可以知道在那一年,賈寶玉是十三歲,寶玉管薛寶釵叫寶姐姐,可見薛寶釵那時已經差不多十四歲了,達到選秀女的年齡了,按說,在以後的故事裡,應該會寫到薛寶釵參加選秀的情況。 有的“紅迷”朋友會問,林黛玉有沒有資格參加選秀?當然在故事的那個階段,林黛玉還小,十三歲的寶玉叫她林妹妹嘛,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也還是有必要的。林黛玉的母親賈敏是四大家族的成員,有入選的資格,但賈敏情況不明,或者是沒有選上,或者是根本沒讓她去參選,所以嫁人了,嫁給林如海。這個林如海,從小說文字上推敲,我傾向於他是一個漢族官員,剛才說了,清朝為了保持滿族血統的純正,在選秀的時候,漢族人做再大的官,你的女兒也不在被選之列。所以,林黛玉大概是沒有參選資格的。

在康熙朝,因為康熙是一個性慾旺盛的皇帝,他又喜歡漢族的美女,選秀的體制不能滿足他的這一慾望,他就通過李煦、曹寅那樣的既有漢族血統又有滿洲八旗身份的包衣,在江南披著織造的官位外衣,給他當“特務”,其中一項秘密任務,就是為他採集漢族美女。有的漢族美女來到他身邊後,很得他的寵幸,為他生兒育女,但康熙有政治頭腦,寵幸歸寵幸,他卻堅持不給這些漢族女子高的封位。康熙的這種獲取漢族美女的渠道,是一條秘密通道,與公開選秀女是兩回事。 薛寶釵有資格參加選秀女,年齡也到了,她進京的目的就是為了待選。於是曹雪芹前面鄭重其事地交代了薛寶釵進京待選。可是,有的人就疑惑了:不說後面的續書,前八十回裡,哪兒有選秀女的情節呢?是不是曹雪芹他寫到後面,就忘了他在第四回裡的那一筆交代了?

我通過文本細讀,形成了自己的心得。我認為曹雪芹沒有忘記他在第四回寫下的交代,那是他設定的非常重要的人物命運的線索,他都不把薛家進京的其他目的寫在前頭,而強調薛寶釵進京待選是第一目的,他在後面能不加以呼應嗎? 但是,宮廷選秀,在他那個時代,實在是極其敏感的內容,在小說裡直接鋪排寫出,實在危險。於是,我認為,他就沒有採取明寫的方法,而使用了暗寫的方法。 薛寶釵參加選秀這件事情,曹雪芹是如何暗寫的呢?在二十九回前後,端午節前,清虛觀打醮那段故事前後,他寫到了薛寶釵的反常。這種反常,就是暗寫薛寶釵去參加了選秀,卻意外失利,因為落選,以及落選以後的一連串事態,使她終於嚴重失控。 我們來捋一捋那一連串的情節流動。

清虛觀打醮,本來應該是從五月初一到初三連續進行三天,後來因為出現一個金麒麟,林黛玉和賈寶玉鬧起來了,鬧得賈母心情也很不好,去了一天就再沒去了。 書裡交代,恰巧五月初三薛蟠過生日。過生日,當然在家裡面大擺宴席,請戲子演戲。哥哥過生日,家裡演戲,薛寶釵不在那兒待著,卻跑到榮國府來,跑到賈母的住處,在場的當然有賈寶玉,有林黛玉,還有其他一些人。這個本來也很正常,這是她常來的地方。賈寶玉跟林黛玉大鬧一場,剛剛和好,有點無所適從,所以見了她就沒話找話。寶玉、黛玉鬧彆扭,她見得多了,往常她都採取一種裝愚守拙的態度,任憑那二位怎麼鬧,她只當沒看見,盡量迴避,避不開,就柔和地化解。寶玉跟她沒話找話也好,黛玉對她旁敲側擊也好,她都應付裕如,或溫婉回答,或一笑了之。可是,曹雪芹就特意寫出,這回她一反常態。 寶玉問了她一句,說你哥哥過生日,那邊唱戲,你怎麼不看戲呀?她說太熱,沒意思,我看兩出就過來了。賈寶玉一聽她說熱,隨口就說了一句:“怪不得他們拿姐姐當楊妃,原也體豐怯熱。”——楊妃就是楊玉環,楊貴妃,唐朝唐玄宗所寵愛的妃子。唐朝的審美趣味和我們今天可完全不同,唐朝認為女子以豐滿為美,甚至以胖為美。胖女人在唐朝是有福的,什麼骨感美人,要是生在唐朝就很難辦了,唐朝不吃那一套,要求豐滿,楊貴妃就是以胖美而聞名於世的。 ——書裡明文寫到寶釵臉若銀盆,肌膚豐澤,跟楊貴妃確實屬於同一美女譜系,這樣說她,並沒有諷刺的意味,就算不甚得體,以薛寶釵一貫的修養和應變能力,笑一笑也就撂過去了。沒想到,薛寶釵聽了這幾句話不由大怒,而且她就按捺不住這個怒火,就出語傷人,就說了很怪的話。有的“紅迷”朋友就讀不懂了,說她是怎麼回事呀?薛寶釵說:“我到像楊妃,只沒有一個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楊國忠的!”這話太怪了,就算賈寶玉說你胖,你怎麼就氣成這樣呢?怎麼就扯到什麼楊國忠了呢? 我認為,這就是暗寫薛寶釵選秀失利。她去參加了選秀,給刷下來了。以她那樣的容貌,那樣的修養,更別說她的文化造詣,本該入選,卻竟然落選。寶玉的話,無意中戳到了她的痛處。關鍵倒並不在體胖怯熱的話頭,關鍵是提到了貴妃。選秀失利,當然也就無緣成為貴妃,甚至連去當郡主的陪侍都泡了湯。那幾天薛寶釵正陷於選秀失利的大苦悶之中,怎麼經受得了這樣的話語刺激?當時的選秀女,表面上有一些標準,但實際上多半是暗箱操作,誰朝中有人,誰就能入選,誰後台不硬,那麼任憑你美貌聰慧,也還是會被淘汰。薛寶釵對此心知肚明,滿腹怨憤,因此受到“貴妃”字樣的刺激後,終於按捺不住,就冷笑著把心裡的怨憤發洩了出來——她如果有一個好哥哥好兄弟做得了楊國忠,朝中有人,她不至於選不上! 楊國忠是誰?就是楊玉環的兄弟,那個時候唐玄宗喜歡楊玉環到了愛屋及烏的地步,楊玉環的姐妹他也一塊兒寵愛,楊玉環的堂兄弟楊國忠成了宰相,當時楊家炙手可熱,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可是薛寶釵的哥哥薛蟠很不爭氣,光有財而無權,交的要么是些酒肉朋友,要么就是馮紫英那樣的政治上的危險人物,至於像當時權勢最旺的忠順王,不僅攀附不上,薛蟠跟人家還根本屬於兩個對立的利益集團,其他比如宮裡面的大太監戴權,還有夏守忠,薛蟠跟他們可能有些來往,關係卻不鐵,因此雖然薛蟠把寶釵帶到京城來參加選秀,卻活動能力有限,不能給她鋪路,弄得她鎩羽而歸! 薛寶釵的怪話,這麼仔細一想,其實不怪。曹雪芹這麼寫,是有用意的。曹雪芹似乎估計到,一些讀者會忽略他這樣寫的苦心,因此,他寫了薛寶釵的這個失態後,緊接著,再重筆粗描,意在提醒我們,應該琢磨薛寶釵為什麼頻頻失態。她直接針對寶玉動怒,倒還多少可以理解,他們畢竟是地位平等的主子。根據前面第五回曹雪芹給她定下的性格基調,她是最行為豁達、安分隨時的,就是小丫頭們,也都喜歡找她玩,她怎麼會跟小丫頭一般見識呢?那似乎是絕不會出現的情況。但曹雪芹在第三十回,緊接著她因“楊貴妃”的話茬動怒,就寫了她跟小丫頭過不去、大為光火的一個情節。 這天有個小丫頭找她來玩兒來了,這個小丫頭在古本里面有兩種寫法,一種寫法是靛兒,靛是藍紫色的意思;還有一種寫法是靚兒,靚是漂亮的意思。紅學專家們對究竟哪一個寫法更符合曹雪芹的原筆原意是有爭議的,有的人認為靚兒合理,因為取名兒哪有用一種很難看的顏色來取名字的,靛那個顏色是壽衣的顏色啊,所以應該說靚兒;但是我個人看法,我就覺得曹雪芹的原筆可能就是靛兒,為什麼?他使用諧音借義的手法,這是文本里一再出現的手法,“靛”諧“墊”的音,這個靛兒成了墊背的了。 這個靛兒實在很無辜。當時天氣很熱,她的扇子忽然找不著了,她知道薛寶釵一貫行為豁達,對任何人都很溫柔,特別能體貼人,幫助人,所以她就跑過去問寶釵,就說,必是寶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賞我吧! ——注意,在文本里,“姑娘”有不同的意思,像王夫人說寶姑娘、林姑娘,是長輩稱呼晚輩女兒的意思,有時候僕人、丫頭向王夫人等主子匯報,提到薛寶釵和林黛玉,比如說“林姑娘來啦”,這話語裡的“姑娘”是小姐的意思;但是像靛兒面對薛寶釵稱她為“好姑娘”,這個“姑娘”卻是“姑媽”、“(姨媽)”的意思,書裡的小丫頭都是把自己設定為低於小姐們和大丫頭們的侄女兒一輩。 ——靛兒這話實在算不上冒犯,這應該是小事一樁,淡話一句。如果在以往,薛寶釵一定和顏悅色,告訴靛兒她沒藏扇子,說不定還把自己用的扇子賞給靛兒。但是,請你注意曹雪芹是怎麼往下寫的——薛寶釵的回應竟是金剛怒目、口吐霹靂!薛寶釵太反常了!她厲聲厲色來了一句:“你要仔細!”讀到這一句,我心裡蹦蹦亂跳。都說林黛玉小心眼兒,說她尖酸刻薄,出語傷人,我們仔細想想,林黛玉在前八十回書裡,何嘗有過如此這般的惡聲惡語?人家靛兒不過是去問寶釵要個扇子,她突然一聲“你要仔細”,在那個時代,在那樣一個貴族家庭裡,在賈母居住的上房那樣一個空間,一個主子對一個小丫頭髮出如此的叱責,是非同小可的。這不是慍怒而是大怒,是勃然大怒。緊接著,薛寶釵就說:我和你頑過?你在意我!和你素日嬉皮笑臉的那些姑娘們,你該問她們去!這就不僅是在向靛兒發作,是針對寶玉和黛玉了。這可不是隨便一寫的文字,這個情節是上了回目的,叫做“寶釵借扇機帶雙敲”。 寶釵反常,失態,失控。這就是暗寫她選秀失利,否則不好解釋。寶玉對青春女性被選入宮是不以為然的,他的價值觀和那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分道揚鑣。第十六回寫到他姐姐才選鳳藻宮、加封賢德妃,舉家歡欣,唯獨他“皆視有若無,毫不曾介意”,因此他對寶釵參與選秀也一定是麻木不仁,當時他滿腦子心思只是如何能跟因金麒麟惹出衝突的林黛玉和好如初,絕對沒有故意去觸動薛寶釵心靈創傷的意圖。薛寶釵先是懷疑他以“楊貴妃”來影射選秀,後來又以斥退靛兒為由說他“我和你頑過?你在意我!”,又把黛玉和他鬧彆扭與和好說成“嬉皮笑臉”,後來更與黛玉、寶玉圍繞“負荊請罪”,把煩躁與怨憤的火氣發洩得淋漓盡致,這些文筆,我以為曹雪芹都在暗寫薛寶釵參與選秀卻被意外淘汰。 薛寶釵是很有志向的一個人。要知道,開初薛寶釵並不認為和尚所預言的“金玉姻緣”就一定是嫁給賈寶玉——有玉的男人不止一個啊,皇帝有玉璽,王子、世子都有玉,對不對?元妃省親的時候,她對寶玉說,那上面穿黃袍子的才是你姐姐呢。言為心聲,她就想穿黃袍。到第七十回,她詠柳絮詞,還發出“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的誓願。在那個時代,一個待選、參選的女子,她有這樣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屬於在當時的遊戲規則下,一種正常的競爭心理。所以要知道,她的第一志願是進宮,至少是進入王子、世子、公主、郡主的空間,嫁給賈寶玉絕不是她原來的第一目標,更不是最高目標。這點我們要讀懂。 薛寶釵選秀失利,賈元春應該最先得到消息。於是在第二十六回末尾,我們看到一個意味深長的情節,就是賈元春給賈府的人頒賜端午節的節禮,她做出了一個特殊的安排,她把寶玉和寶釵的那兩份,安排得一模一樣,規格高,品種多,有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還有芙蓉簟一領。而林黛玉呢,卻只和迎春、探春、惜春一樣,待遇低許多。 襲人把這樣一種節禮安排匯報給寶玉,寶玉非常驚詫——按那個社會的倫理邏輯,黛玉是姑表妹,寶釵是姨表妹,如無特殊前提,要么給她們的節禮一樣,要么,只能是姑表親的多於高於姨表親的。寶玉倒沒往別處去想,但是家長們都清楚,賈元春那樣給寶玉、寶釵頒賜節禮,明顯有指婚的意思,就是她主張她的弟弟寶玉娶寶釵為妻。她為什麼早不指婚晚不指婚,偏偏這個時候指婚?這是因為她最先得到表妹寶釵選秀失利的消息。元春作為貴妃,她不能干預朝政,宮裡選秀,她無法插手,寶釵落選,她一方面以這樣的方式加以安慰,另一方面,則表示既然進不了宮,嫁給我弟弟也很不錯。 王夫人和薛姨媽對元春的指婚表示當然是高興的。薛寶釵自己呢?書裡是這樣寫的:“薛寶釵因往日母親同王夫人等曾提過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等語,所以總遠著寶玉。昨日見了元春所賜的東西獨他與寶玉一樣,心裡越發沒意思起來。”這段話非常值得玩味。選秀入宮固然是家長對寶釵的最高期望,但身為包衣世家的金陵四大家族的女子,在皇族中發展的競爭力畢竟有限,所以王夫人薛姨媽把安排她嫁給寶玉視為最切實可行的方案;不過薛寶釵自己對選秀入宮心氣一度是高昂的,剛剛落選,元春就來指婚,在那個特定情境下,她卻不能像母親和姨媽那樣興奮,她“心裡越發沒意思起來”,這是非常準確的揭示。 元春的指婚沒有能夠實現,是由於賈母的阻攔。賈母裝糊塗:你元春既然沒有直接下諭旨,只是一種暗示,那麼,對不起,我就沒感覺,就只當沒這回事。賈母還宣稱寶玉和黛玉“不是冤家不聚頭”,在那個時代,“冤家”就含有夫妻的意思。在究竟寶玉應該娶黛玉還是寶釵這個問題上,賈母內心裡是傾向黛玉的。這是前八十回裡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是榮國府家庭政治中的一個大關鍵。 如果你仔細閱讀,就會發現,在這些情節以前,書裡寫了黛玉對寶玉的愛情,卻幾乎看不出寶釵對寶玉的愛意。但是這些事情過去以後,選秀失利的心靈傷痕平復以後,寶釵就漸漸流露出了對寶玉的愛戀。雖然那以後還有寶玉、黛玉、寶釵之間三角關係的若干情感衝撞戲,但是那以後任憑寶玉、黛玉的話語、行為如何富於刺激性,寶釵都能隱忍,再沒有端午節前後那樣的失態表現。到第四十二回,寶釵甚至主動向黛玉示好,使黛玉徹底消弭了對她藏奸的疑慮,她們竟“合二為一”了。 這樣再來反觀清虛觀打醮前後寶釵的嚴重失常、失衡、失控,我就越發堅信,那是在暗寫她選秀失利,是對第四回關於她進京待選的伏筆的一個呼應和收束。 薛寶釵挾帶著自己人性中的全部因素,在命運的浪濤中浮沉。曹雪芹通過性格反常的高明筆法,寫出了個體生命的悲苦,人生命運的詭譎,以及人性的複雜。無論是從閱讀欣賞的角度,還是創作借鑒的角度,中有關薛寶釵反常的這些筆墨,都值得我們一再品味,反复揣摩。 為什麼說薛寶釵選秀失利後,賈元春頒賜端午節節禮,就是在表達對寶玉、寶釵指婚的意向?賈元春讓寶玉、寶釵得到均等的四樣東西里,有一種是紅香麝串,紅香麝串是種什麼東西?難道在這紅香麝串裡,隱藏著什麼奧秘嗎?請聽我下一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