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禪外說禪

第8章 第05章(3) 禪宗史略

禪外說禪 张中行 10895 2018-03-20
(十一)玄沙師備(八世) 師備俗姓謝,福州閩縣(在今福建)人。大概是個闊公子,年輕時候划船釣魚。三十歲忽然發奇想,出了家。在雪峰義存處參學。後來住梅溪場普應院,遷玄沙山,受到當地大官的尊重。門徒很多,據說超過八百。教法雖然也是以離奇言行破執一路,但有時近於常情,出語在可解不可解之間。 如人問“如何是親切底事”,他答:“我是謝三郎。”又如他同韋監軍一起吃果子,韋問“如何是日用而不知”,他拿起果子說“吃”,都吃完了,韋又問,他說:“只這是日用而不知。”這都比較容易參。著名的嗣法弟子有羅漢桂琛(下傳為法眼宗)、安國慧球、天龍重機等。他也死於後梁開平二年,年七十四。 (十二)羅漢桂琛(九世)

桂琛俗姓李,常山(在今河北)人。成年後出家,先持戒律,不滿足,說“持戒但律身而已,非真解脫”。於是南游,先謁雪峰義存,後到玄沙,受到師備的印可,甚至慨嘆“盡大地覓一個會佛法底人不可得”。後來住羅漢院弘法。教法的特點是以駁斥破常見。如有僧問“如何是羅漢一句”,他答: “我若向汝道,便成兩句也。”又如有僧從保福來,他問那裡佛法如何,那僧說:“塞卻你眼,教你覷不見;塞卻你耳,教你聽不聞;坐卻你意,教你分別不得。”他說:“吾問你,不塞你眼,見個甚麼?不塞你耳,聞個甚麼?不坐你意,作么生分別?”這是用“不斷百思想”駁斥斷思想。著名的嗣法弟子有清涼文益(法眼宗的創立者)、清溪洪進等。他死於後唐明宗天成三年(公元928),年六十二,諡真應禪師。

第二組 (一)南泉普願(四世) 普願是馬祖的弟子,俗姓王,鄭州新鄭(在今河南)人。 出家後研習各種經論,後從馬祖學禪法。可能住了很長時期,然後到池州南泉山弘法,受到大官陸亙的供養。教法比他老師更趨奇峭。如有一次,他和歸宗智常、麻谷寶徹(皆馬祖弟子)一同去參謁南陽慧忠國師,路上,他在地上畫一圓相(圓形),說:“道得(能解釋明白)即去。”智常走到圓相裡坐下,寶徹作女人拜。他說:“恁麼則不去也。”現在看,都像是瘋瘋顛顛。他的事蹟,一是與水牯牛有關,他一次說: “王老師(自稱)自小養一頭水牯牛,擬向溪東牧,不免食他國王水草;擬向溪西牧,亦不免食他國王水草。”又死前人問: “和尚百年後向甚麼處去?”他答:“山下作一頭水牯牛去。”更顯赫的事蹟是斬貓:“師(普願)因東西兩堂爭貓兒,師遇之,白眾曰:'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眾無對,師便斬之。”這比呵佛罵祖厲害多了,因為犯了第一大戒的殺戒。

禪僧自馬祖以後,經常是這樣奇奇怪怪,普願弟子不少,其中著名的有趙州從諗、長沙景岑、鄂州茱萸(山)和尚等。他死於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八十七。 (二)趙州從諗(五世) 從諗的子孫沒有立宗,可是他名氣大,提起趙州和尚,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俗姓郝,曹州郝鄉(在今山東)人。幼年在本州出家,不久就南去,參謁南泉普願。學到南宗禪的奇峭,憑藉自己的聰明,更往前發展。如在普願處,普願教他:“今時人,須向異類中行(指作一頭水牯牛去)始得。”他說:“異即不問,如何是類?”普願以兩手拓地,他把普願踏倒。以後大部分時間住趙州觀音院,弘揚禪法。言行幾乎都是超常的。如說:“佛是煩惱,煩惱是佛。”有一次,他與人遊園,一個兔子起來逃了,人問:“和尚是大善知識,兔見為甚麼走?”他說:“老僧好殺。”又一次,有人問他:

“承聞和尚親見南泉,是否?”他說:“鎮州出大蘿蔔頭。”還有人問他:“萬法歸一,一歸何所?”他說:“老僧在青州作得一領布衫,重七斤。”還有一次,人問他姓什麼,他答“常州”;問多大歲數,他答“蘇州”。這些是言的花樣。還有行的,最突出的一次是有尼問“如何是密密意(佛法最深意)”,他用手掐尼一下,尼說:“和尚猶有這個在。”他說:“卻是你有這個在。”“這個”指什麼?似指俗意,那就太那個了。他的機鋒,最著名的是答人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他說: “庭前柏樹子。”也許就因為他有這句話,所以有人問他:“柏樹子還有佛性也無?”他說:“有。”可是另一次,有人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他說:“無。”總之,禪自馬祖以後,言行越來越遠離常識,趙州和尚可為北地的突出的代表。嗣法弟子有嚴陽善信、光孝慧覺等。從諗死於唐昭宗乾寧四年(公元897),傳說活了一百二十歲,後諡真際大師。

(三)丹霞天然(四世) 天然是石頭希遷的弟子,姓名生地都不明。原是個讀書人,到長安去投考,聽一個學佛的人說,求官不如求佛,於是到江西去謁馬祖,馬祖指點他去找希遷。學了三年,又見馬祖,因為騎在聖僧(禪堂中的尊者像)脖子上,受到馬祖的印可。後到洛陽,住慧林寺。冬天冷,燒木佛取暖,院主斥責他,他說:“吾燒取捨利。”院主說:“木佛何有捨利?”他說:“既無舍利,更取兩尊燒。”這就是著名的丹霞燒木佛的公案,其意義是除己心之外皆摒棄。以後在南陽丹霞山弘法,據說門徒有三百多。嗣法弟子有翠微無學、孝義性空等。他死於唐穆宗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八十六,諡智通禪師。 (四)石霜慶諸(六世) 慶諸是道吾宗智的弟子,藥山惟儼的徒孫。他俗姓陳,廬陵新淦(在今江西)人。出家後曾到洛陽學律,不滿足,回南方,先參溈山靈祐,後參道吾宗智。宗智死前說:“我心中有一物,久而為患,誰能為我除之?”他說:“心物俱非,除之益患。”得到宗智的印可。還有一次,聽人轉述洞山良價的話:“秋初夏末,兄弟或東去西去,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並問這樣的地方怎麼去,沒有人答話,他說:“何不道出門便是草?”良價聽說,稱讚“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識語”。他的機鋒有時用詩句,如人問“如何是佛法大意”,他說:“落花隨水去。”又問這是什麼意思,他說:“脩竹引風來。”他住潭州石霜山,受到大官裴休的崇敬。他的禪法大概還重視靜坐,據說他的弟子有長坐不臥、形如枯木的。嗣法弟子有大光居海、九峰道虔、覆船洪薦等。他死於唐僖宗光啟四年(公元888),年八十二,諡普會大師。

(五)夾山善會(六世) 善會是船子德誠的弟子,也是藥山惟儼的徒孫。他俗姓廖,廣州峴亭(在今廣東)人。幼年出家,熟悉經論。在潤州講經,用常語,受到道吾宗智的恥笑。由宗智指點,到秀州華亭去參船子和尚。被船子和尚打下水兩次,悟了“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的道理。後住澧州夾山弘法。 教法是正面敘說和機鋒兼用。總的精神仍是南宗禪的破,如說:“有祖以來,時人錯會,相承至今,以佛祖言句為人師範。 若或如此,卻成狂人。 ”“大藏教是老僧坐具,祖師玄旨是破草鞋,寧可赤腳不著最好。 ”都是此類。嗣法弟子有洛浦元安、逍遙懷忠、黃山月輪等。他死於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七十七,諡傳明大師。

(六)投子大同(六世) 大同是翠微無學的弟子,丹霞天然的徒孫。他俗姓劉,舒州懷寧(在今安徽)人。幼年出家,先學其他經論。後參無學,問“二祖初見達磨有何所得”,無學說:“汝今見吾,復何所得?”他“頓悟玄旨”,這玄旨大概就是,無得(空)才是真得。其後在本州投子山弘法,《景德傳燈錄》說他“居投子山三十餘載,往來激發,請益者常盈於室。師縱之以無畏辯,隨問遽答,啐啄同時,微言頗多。”可注意的是,他的答語有時在直說與機鋒之間,如人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他答:“與人為師。”又問“見後如何”,他答:“不與人為師。”人問“和尚出世當為何事”,他說:“尹司空請老僧開堂。”人問“師子是獸中之王,為甚麼被六塵吞”,他答:“不作大,無人我。”像這樣離常識不很遠的話,趙州和尚就很少說。據說門徒有三百多,嗣法弟子有投子感溫、觀音岩俊等。他死於後梁太祖乾化四年(公元914),年九十六,諡慈濟大師。

5.6立宗分派 六祖慧能生於唐太宗貞觀十二年(公元638),死於唐玄宗先天二年,即開元元年(公元713),是唐朝早期的人物。神會生於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死於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是唐朝前期的人物。這二位創立南宗,很像李淵和李世民的建立唐朝:起兵是前一位,打平天下卻靠後一位。 滑台無遮大會,神會一舉擊敗北宗漸教,從此南宗頓教成為正統,並迅速佔領了全國的名山大寺。出家人多,披剃之後幾乎都成為禪僧。人多勢眾,於是同政場的情況一樣,佔地大,子民多,兵強糧足,就不能不想到開國,稱王稱帝。就禪宗說,這種形勢是唐朝晚期形成的,而且很奇怪,是在會昌法難之後,可見時代風氣的積重難返。總之,為了標榜師徒的傳承關係,為了宣揚禪法正,信徒多,聲勢大,獨樹一幟,或自封,或道聽途說,宗和派就陸續出現了。

不同的宗派,其間沒有教義的分歧,因為都是求頓悟,求解脫。區別,可以說有名有實。名是教法,如臨濟宗有三玄三要、四料簡之類,雲門宗有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三句和一字關之類,黃龍派有黃龍三關之類。稱為“名”,因為特點的重要性並不像說的那樣大。實是禪林的傳承關係: 如石霜楚圓出於汾陽善昭,善昭出於首山省念,省念出於風穴延沼,延沼出於南院慧顒,慧顒出於興化存獎,存獎出於臨濟義玄(臨濟宗的創立者),都是有案可查的。這名和實的分別,各宗派中人都很重視,甚至都很自炫,稱為“家風”。 講禪宗內宗派的情況,我們只好從舊說,承認各有各的家風。這舊說,範圍可以廣,連神會(荷澤宗)、馬祖(洪州宗)也算。不過一般是不計早期的荷澤和洪州,而從溈仰宗算起。一共是五宗加兩派(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楊歧派,黃龍派),時間由唐朝晚期到北宋中朝(指創立,不包括流傳)。傳授和創立的情況,見下面的圖表:

5.6.1溈仰宗 由靈祐和慧寂師徒二人創立,因為靈祐住潭州溈山,慧寂住袁州仰山,所以稱溈仰宗。 靈祐俗姓趙,福州長溪(在今福建)人。十五歲出家,讀各種經論。後到江西參百丈懷海。有一次,懷海讓他撥爐灰,看有火沒有,他撥後說沒有,懷海往深處撥,找到火星,責備他說沒有,於是大悟。後到溈山,在艱苦的條件下修持弘法,中間還經過會昌法難,始終不變宿願,受到大官裴休等的崇敬。所住同慶寺,僧眾多到一千五百人。教法直說少,大多是用機鋒破,因為他主張“無心是道”、“但情不附物即得”。機鋒,少數是不很離奇的,如弟子慧寂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他指著燈籠說:“大好燈籠。”取意大概是照明。但多數是迷離恍惚,如他在室內坐,慧寂進來,他交叉兩手給慧寂看,慧寂作女人拜,他說:“如是,如是。”這就費解了。 嗣法弟子,除仰山慧寂以外,還有香巖智閒(就是說“今年貧,錐也無”那一位)、徑山洪湮、靈雲志勤(見桃花悟道的那一位)等。他死於唐宣宗大中七年(公元853),年八十三,諡大圓禪師。 慧寂俗姓葉,韶州懷化(在今廣東)人。篤信佛法,剛成年時想出家,父母不許,斷兩個手指表示決心,才出了家。 先謁耽源應真(南陽慧忠的弟子),應真給他九十七圓相的圖本,說是六代祖師所傳,他看一遍就燒了。應真責問他,他說:“但用得,不可執本也。”後參溈山靈祐,靈祐問他是有主沙彌還是無主沙彌,他說:“有主。”問主在哪裡,他從西邊走到東邊(想是表示自己是主),得到靈祐的印可。他很長時候在靈祐處,師徒間以機鋒明體用,今天看來好像有意鬥法。其後離開溈山,先後住王莽山、仰山、觀音山弘法,門徒很多。他接引後學的方法仍是明自性,所以說:“汝等諸人,各自迴光返照,莫記吾言。”“所以假設方便,奪汝粗識,如將黃葉止啼,有甚麼是處?這是連自己的開示語也破了。因為不信語言,所以要藉助於機鋒(無言內意)、奇怪舉止(打、喝、作女人拜等)以及畫圓相(有時圓相內還寫佛、A等)之類。看來他是聰明過人的人,所以傳世的言行顯得奇峭流利。 嗣法弟子有西塔光穆、南塔光涌等。他死於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七十七,諡智通禪師。 溈仰宗的家風,宋智昭《人天眼目》說是“父慈子孝,上令下從”,大概是細密親切之意。這比較抽象,想是時代靠前,還缺少制禮作樂的經驗。但也因此而造作氣較少。 溈仰宗立宗早,衰亡也早,只傳了三四代,一百多年,就無聲無息了。 5.6.2臨濟宗 由鎮州臨濟院義玄創立。義玄俗姓邢,曹州南華(在今山東)人。出家後先學律及各種經論。後到黃檗希運處參學,問佛法大意三次,挨三次打。得希運指點,去問高安大愚(馬祖的徒孫),大愚告訴他這是“老婆心切”(極愛撫),他言下大悟。大概是在希運處學來直截痛快的作風,打喝之類的辦法,到鎮州臨濟院以後,總是以這種作風和辦法接引後學。如見僧來,他舉起拂子,僧禮拜,他便打;又有僧來,他舉起拂子,僧不看,他也打;又有僧來參,他舉起拂子,僧說“謝和尚指示”,他還是打。又如他應機多用喝,門徒也學著用喝,他說:“汝等總學我喝,我今問汝,有一人從東堂出,一人從西堂出,兩個齊喝一聲,這里分得賓主麼?汝且作么生分?若分不得,已後不得學老僧喝。”打喝之外,出言也常常過於離奇古怪,如說:“諸方火葬,我這里活埋。”“有一人論劫在途中,不離家舍;有一人離家舍,不在途中。”這是想用反常的話破常識的知見。嗣法弟子有興化存獎(下傳為楊歧派和黃龍派)、寶壽沼禪師、三聖慧然、魏府大覺等。他死於唐懿宗咸通八年(公元867),諡慧照禪師。 臨濟宗的家風比較容易說,因為教法有具體措施。這是三玄三要、四料簡、四賓主和四照用等。三玄(妙意)是玄中玄、體中玄和句中玄,他自己說:“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須具三玄門,一玄門須具三要(要點),有權有實,有照有用。”四料簡是:有時奪(不存)人不奪境,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人境兩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四賓主是:主中主,賓中主,主中賓,賓中賓。四照用是:先照(屬於知見)後用(屬於行),先用後照,照用同時,照用不同時。此外,喝也有講究,他說:“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寶劍,有時一喝如踞地師子,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除喝以外,似乎都是按性質和作用的不同給機鋒分的類。由具體言行方面看,臨濟宗的風格是當機立斷,雷厲風行,所以禪門有“臨濟將軍,曹洞土民”的說法。 這將軍的家風在流行繁衍方面真就佔了上風。禪門五宗,宋以後只剩下它和曹洞,可是形勢是“臨天下,曹一角”,寺院幾乎都成為禪林,禪林幾乎都成為臨濟。因為子孫多,佔地廣,時間長,傳承的情況很複雜。大致說,到北宋中年,石霜楚圓之後分為楊歧派和黃龍派;以後楊歧派興盛,恢復臨濟舊名,下傳,歷代都出了不少著名的禪僧,如五祖(山)法演、佛果克勤、大慧宗呆(倡看話禪,反對默照禪)、高峰原妙、天日明本、天童圓悟、磬山圓修、玉林通琇(順治皇帝的老師)、法忍本心等。 5.6.3曹洞宗 由良價和本寂師徒二人創立,因為良價住瑞州洞山,本寂住撫州曹山,所以稱曹洞宗。不稱洞曹而稱曹洞,大概是圖說著順口,聽著順耳。 (一說曹是曹溪之意。) 良價俗姓俞,會稽諸暨(在今浙江)人。據說小時候從師念,念到“無眼耳鼻舌身意”,他問老師,他有眼耳鼻舌等,為什麼經說沒有,老師覺得沒本事教他,讓他去參謁別人。曾參南泉普願、溈山靈祐,靈祐指點他去見雲巖曇晟。聽曇晟引經語說,“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有所得,後因見水中己影,才頓悟“只這是”的妙理。其後到洞山弘法,創五位君臣等說法,接引徒眾。他著重啟發,但也強調自力,如人問他為什麼為先師設齋,他說:“我不重先師道德佛法,只重他不為我說破。”人問他對先師的話是否都信,他說:“半肯半不肯。”問“為甚麼不全肯”,他說:“若全肯,即孤負先師也。”這可以代表南宗禪的重內證輕外緣的精神。 看來他是知識分子出身,所以喜歡用世俗的詩體作偈頌,如: “淨洗濃妝為阿誰,子規聲裡勸人歸。百花落盡啼無盡,更向亂峰深處啼。”“枯木花開劫外春,倒騎玉象趁麒麟。而今高隱千峰外,月皎風清好日辰。”如果不看作表禪境的隱語,說是李商隱式的抒情詩也會有人信。著有《玄中銘》《五位君臣頌》等。嗣法弟子,除本寂外,還有云居道膺、疏山匡仁、青林師虔等。他死於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六十三。死前還有個離奇故事:他預知死期,作剃髮、澡身等準備後,“聲鐘辭眾,儼然坐化”。大眾慟哭不止,他睜開眼說:“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勞生惜死,哀悲何益?”於是讓主事僧辦愚癡齋,又教化七天,才“端坐長往”。如果他“心不附物”的說教是真,那他就可說是真破了生死關,不愧為宗派的創立者了。諡悟本禪師。 本寂俗姓黃,泉州莆田(在今福建)人。先讀儒書,後出家,參良價。幾年後辭去,良價問他到哪裡去,他說:“不變異處去。”良價說:“不變異處豈有去邪?”他說:“去亦不變異。”可見已經學會了禪門慣用的思辨方術。離開洞山以後,他先到曹溪拜六祖塔。然後到吉水弘法,改所住山名為曹山。 教法,除了用離奇的機鋒破知見,守師說,講五位君臣等之外,還發展了畫圓相的花樣。計有五種,是:B,B,B,○,C。每一種用五言絕句的偈頌來解釋,如最後一種是:“渾然藏理事,朕兆卒難明。威音王未曉,彌勒豈惺惺。”這就不只離奇,而是有些神秘了。本寂聰慧,有學問,所以能弘揚良價立宗的大業(其後下傳,主要靠雲居道膺一系)。他還注過寒山的詩。嗣法弟子有洞山道延、金峰從志、鹿門處真等。他死於後唐莊宗天復元年(公元901),年六十二,諡元證禪師。 曹洞宗的家風,重要的是五位說。五位有四種:正偏五位,功勳五位,君臣五位,王子五位。以正偏五位為例,它包括:正中偏,偏中正,正中來,兼中至,兼中到,共五種。 本寂解釋正偏的意義是:正是體,是空,是理;偏是用,是色,是事。正中偏是背理就事,從體起用;偏中正是捨事入理,攝用歸體;兼是正偏兼帶,理事混融。總之是又乞援於繁瑣名相的辨析了。但教法總的精神是因事顯理,由相見真,辦法是耳提面命,還是走細密親切這條路的。 曹洞宗下傳,雖然聲勢不大,時間卻很長。這主要是良價弟子道膺的功勞。道膺俗姓王,幽州玉田(在今河北)人。 參良價,得道後在洪州雲居山弘法,門徒很多。他這一系下傳,一直綿延到清末,其間著名的禪師有太陽警玄、天童正覺(提倡默照禪)、長蘆清了、天童如淨、萬松行秀、廩山常忠、少室常潤等。 5.6.4雲門宗 由文偃創立,因為文偃住韶州雲門山,所以稱雲門宗。文偃俗姓張,蘇州嘉興(在今浙江)人。幼年出家,曾參謁睦州陳蒲鞋,陳讓他去參雪峰義存,得到義存的印可。後遊疏山、曹山、天童等處,受到靈樹如敏(百丈懷海的徒孫)的敬重。最後到雲門山光泰禪院弘法,門徒很多。教法重在以簡捷明快的語句破知見。如人問“如何是佛”,他說:“佛是乾屎橛。”他還說:“(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云)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吃,卻貴圖天下太平。”對於參禪修持,他說:“除卻著衣吃飯,屙屎送尿,更有甚麼事?無端起得如許多般妄想作甚麼!”答人問,更常用的辦法是簡而不著邊際,如人問“如何是雲門劍”,他說:“祖。”問“如何是正法眼”,他說:“普。”問“殺佛殺祖向甚麼處懺悔”,他說:“露。”有時還答得更離奇,如人問“如何是佛法大意”,他說:“面南看北斗。”這都可以表現,禪宗到立宗分派以後,接引方法幾乎都是用力破,這也難怪,因為立的方面是“不可說”。嗣法弟子有白雲子祥、德山緣密、香林澄遠等。文偃死於五代南漢中宗(劉晟)乾和七年(公元949),年八十六,諡弘明禪師。 雲門宗的家風,總的精神是簡捷明快,以快刀斬葛藤,明本心。辦法有所謂三句和一字關。一字關,上面已經提到。三句是:函蓋乾坤句,意思是以一句包括一切妙理;截斷眾流句,意思是以一句破盡知見;隨波逐浪句,推想是以一句相機接引。 雲門宗下傳,一直到北宋都聲勢很大,南宋時趨於衰微,後來就湮沒無聞,大約綿延了二百年。其間出了不少有名的禪師,如智門光祚、雪竇重顯(有《雪竇頌古》一百首,很有名)、延慶子榮、育王懷璉、天衣義懷、慧林宗本(宋神宗曾向他問道)、法雲法秀、靈隱契嵩(著《傳法正宗記》《鐔津文集》等,都是禪宗的重要著作)。 5.6.5法眼宗 由文益創立,因為死後南唐中主李璟諡他為大法眼禪師,所以稱法眼宗。他俗姓魯,餘杭(在今浙江)人。七歲出家,學律,兼讀儒書。後參謁雪峰義存的弟子長慶慧棱。以後雲遊,到漳州,見到地藏桂琛。與桂琛論道,自知有欠缺,決心留下學禪法。聽桂琛說“若論佛法,一切現成”,領悟了即心是佛的道理。以後到臨川崇壽院弘法,進一步發揮心是一切,不假外求的理論。既然不假外求,當然更要破心外的執著。破,常用看似無理的辦法,如有僧問“如何是指”,他說: “月。”僧說:“學人問指,和尚為甚麼對月?”他說:“為汝問指。”又如他問人怎麼理解“毫氂有差,天地懸隔”,那個人用禪門的路子答:“毫氂有差,天地懸隔。”他表示理解得不對,人家問他怎麼理解,他說:“毫氂有差,天地懸隔。”只有一次,是對南唐君主,受君命詠牡丹,他作了一首五律: “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艷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算是用常語否定了心外物。因為受到南唐國主的尊重,他先住金陵報恩院,後住清涼院,相機弘化,門徒很多。嗣法弟子有天台德韶、清涼泰欽、靈隱清聳、歸宗義柔等。他死於後周世宗顯德五年(公元958),年七十四。 法眼宗的家風,特點不很明顯。它有時簡捷,近於雲門宗;有時細密,近於曹洞宗。這或者是因為,明心見性是南宗禪的祖傳法門,說來說去,總難出那些常用的路數甚至話頭之外吧? 法眼宗下傳。德韶在天台山弘法,受到吳越錢氏的供養,尊為國師。德韶的弟子永明延壽是佛教史上的大名人,著《宗鏡錄》《心賦注》等書,繼續弘揚法眼宗的一切由心造的旨趣,門徒多到一千幾百人。可是此後就逐漸衰微,終於消亡了。 5.6.6楊歧派 臨濟義玄下傳六代,到石霜楚圓。楚圓,字慈明,同北宋初的大文人楊億交好,人譽為西河師子。他弟子不少,最著名的是楊歧方會和黃龍慧南。方會住袁州楊歧山,創立楊歧派;慧南住隆興府黃龍山,創立黃龍派。 方會俗姓冷,袁州宜春(在今江西)人。先作小官,不稱職,出家,從楚圓學禪法。後在楊歧山和雲蓋山弘法,言行常常更加離奇。如上堂說:“舉古人一轉公案,布施大眾。”過一會說:“口只堪吃飯。”又如:“慈明忌辰設齋,眾才集,師於真(畫像)前以兩手捏拳安頭上,以坐具畫一畫,打一圓相,便燒香,退身三步,作女人拜。”可見教法還是臨濟宗和雲門宗的奇警一路。嗣法弟子有白雲守端、保寧仁勇等。他死於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五十八。 楊歧派下傳,出了不少有名的禪師,如五祖(山)法演、佛果克勤(與無盡居士張商英有交往,著有《碧巖集》等)、大慧宗杲(也稱徑山宗杲,創徑山派)、虎丘紹隆(創虎丘派)等。黃龍派斷絕之後,楊歧派恢復臨濟宗的舊稱,此後臨濟宗的歷史和楊歧派的歷史就合而為一了。 5.6.7黃龍派 慧南俗姓章,信州玉山(在今江西)人。出家,先從泐潭懷澄學云門禪,聽臨濟宗雪峰文悅“不甘死語下”的勸告,輾轉投石霜楚圓門下。因楚圓“詬罵不已”而大悟。先後在同安崇勝禪院、廬山歸宗寺、黃龍山等地弘法。接引的辦法有時更加離奇,如說:“拂子跛跳上三十三天,扭脫帝釋鼻孔,驢唇先生拊掌大笑道:'盡十方世界覓個識好惡的人,萬中無一。'”“半夜捉烏雞,驚起梵王睡。毗嵐風忽起,吹倒須彌山。 官路無人行,私酒多人吃。當此之時,臨濟、德山開得口,張得眼,有捧有喝用不得。汝等諸人各自尋取祖業契書,莫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頷。 ”都有胡扯的意味。更常用的話頭是所謂“黃龍三關”,就是先問參學的人,“人人盡有生緣,上座(尊稱對方)生緣在何處? ”其後伸手說:“我手何似佛手? ”最後垂腳說:“我腳何似驢腳? ”他自己解釋這三關的玄義是:“我手佛手兼舉,禪人直下薦取,不動干戈道出,當處超佛越祖。 我腳驢腳並行,步步踏著無生,會得云收日卷,方知此道縱橫。 ”這是難猜的謎語,據說三十多年“莫有契其旨”。嗣法弟子很多,最著名的是黃龍祖心(黃庭堅尊為老師)、東林常總(與蘇軾有交往)和寶峰克文。慧南死於宋神宗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六十八,諡普覺禪師。 黃龍派下傳,主要靠同年齡的三位大弟子祖心、常總和克文。三個人法席都很盛,成為黃龍派的三支。但都不久就衰微,臨濟宗的法脈只得由楊歧派延續了。 5.7後期情況 後期指元明清三朝。禪宗到宋朝,臨濟宗有楊歧派和黃龍派支撐,楊歧派下傳,到徑山宗杲提倡看話禪,曹洞宗下傳到天童正覺,提倡默照禪,都有不小的影響。雲門宗下傳到北宋晚期,出了個大作家靈隱契嵩(作《傳法正宗記》《輔教篇》等),以後就衰微了。宋以後,禪宗更成為強弩之末。 這並不是因為徒眾少,而是因為生活越來越世俗化。佛教的本旨是出世法,生活離世俗近,當然就離教義遠了。一種宗教,因信受奉行難而降低要求,甚至改變旨趣,不管怎樣用巧妙的言辭回護,衰微以至消亡的危險總是難免的。 (一)元代 開國以前,曹洞宗出了個著名的禪師萬松行秀,嗣法弟子有雪庭福裕、耶律楚材等。耶律楚材,號湛然居士,曾輔助成吉思汗出征,是個著名的政治家。臨濟宗的勢力最大,尤其在江南。著名的禪僧有:海雲印簡,曾為忽必烈講佛法,著名的政治家劉秉忠是他的弟子。雲峰妙高,曾參與禪教之爭,與仙林論辯得到勝利。雪巖祖欽,力主儒釋的思想相通。高峰原妙,人稱為高峰古佛。中峰明本,大書法家趙孟俯曾向他問道。元叟行端,弘揚大慧宗杲的看話禪。一山一寧,曾出使日本。 (二)明代 仍然是臨濟宗勢力最大,著名禪僧有:季潭宗泐,明太祖器重他,讓他主持全國僧政。恕中無慍,曾到日本傳法。見心來复,兼擅長詩文書法。斯道道衍,即姚廣孝,曾輔佐明成祖奪得皇位。楚山紹琦,提倡念佛禪。空谷景隆,曾著書駁朱熹。笑岩德寶,著名佛學大師袾宏、真可、德清都曾向他問道。密雲圓悟,在寧波天童寺傳法,門弟子有漢月法藏、破山海明、木陳道忞等。天隱圓修,聞驢鳴頓悟,傳法,開磬山一派。曹洞宗也還有些勢力。無明慧經在江西提倡農禪,嗣法弟子有博山元來、鼓山元賢、湛然圓澄等。元來傳宗寶道獨、棲壑道丘等;元賢傳為霖道霈、惟靜道安等;圓澄傳麥浪明懷、石雨明方等。 (三)清代 清代禪宗興盛,與早年皇帝喜歡談禪有些關係。世祖順治好佛,曾召憨璞性聰、玉林通琇、木陳道忞等講禪法,並尊通琇為國師。世宗雍正好參禪,以禪門宗匠自居,自號圓明居士,編有《禦選語錄》,還插手禪法的爭執,用政治力量摧毀漢月法藏的三峰一系。仍是臨濟宗勢力最大,有天童、磐山兩系。天童一係由密雲圓悟下傳,著名禪僧有漢月法藏、費隱通容、木陳道忞、破山海明等。再下傳,法藏一支有靈巖弘禮、靈巖弘儲、晦山戒顯、碩揆原志、金賦原直、楚奕原豫等;通容一支有憨璞性聰、隱元隆琦、亙信行彌、如幻超洪等;道忞一支有旅庵本月、山曉本晳等;海明一支有丈雪通醉等。磬山一係由天隱圓修下傳,著名禪僧有箬庵通問、玉林通琇、茆溪行森等。清朝晚期,禪宗有金山、高旻、天童、天寧四大叢林。著名禪僧有月溪顯諦、觀心顯慧、大定密源、常靜密傳、道源真仁、楚泉全振、青光清宗、冶開清鎔等。曹洞宗有壽昌、雲門二系。著名禪僧,壽昌一係有剩人函可、天然函昰、在摻弘贊、跡刪成鷲、覺浪道盛等;雲門一係有石雨明方、三宜明盂、瑞白明雪、遠門淨柱、位中淨符、俍亭淨挺、百愚淨斯等。 清末民初,社會經歷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政體改變,西學輸入越來越多,都使出世思想和僧伽制度受到衝擊,禪的思想和生活,就是想保持強弩之末,似乎也不容易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