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作品集 讀庫0600

第6章 現代民歌運動的另一分支

讀庫0600 张立宪 2317 2018-03-20
相遇在民歌輕揚的季節裡,試圖用音樂創作來寫下自己的心情故事,拿起吉它自彈自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寫寫歌分享自己的心情是一種愜意的享受。 ――民歌手中廣節目主持人蘇來 1977年下半年,在經過事前的市場調查與規劃之後,新格唱片公司舉辦了“金韻獎”的系列活動,以標榜“由這一代年輕人的心聲所譜成的”推出唱片以及相應的校園巡迴演唱會,迅即造成風潮。翌年,以製作國語流行歌曲起家的海山唱片公司也推出《民謠風》專輯,亦引起流行,這就是“校園歌曲”的發展基礎。 校園歌曲路線與中國現代民歌或淡江―《夏潮》路線的民歌運動是頗不相同的,後兩者都帶有知識分子使命感的色彩,而校園歌曲並不強調負有某種責任或試圖呈現社會現實,只是著重“年輕人本質論”,因而與既有的唱片工業所生產出的一般國語流行歌曲也不相同。

評論者常以商業力量“介入”或“商業化”這樣的措辭與觀點來看待校園歌曲,甚至認為這是民歌“沒落”的主因之一。民歌的商業轉向,使民歌失去原有對民族意識的反省,使它僅成為以年輕人為主的音樂形式。但另一方面,當民歌轉化成校園歌曲的形式之後,去除早期過多的民族、政治色彩,卻也吸引了部分專聽風花雪月的成年聽眾,擴大了它的聽眾與消費市場。 關於商業介入,陶曉清曾經在主持的節目中說:因為商業的規范運作,民歌手們才能獲得生活保障的資金,得以更好地繼續推動民歌的發展。 金韻獎是由當時新成立的新格唱片公司所創辦的,由音樂人姚厚笙大力推動。 1977年5月到6月,首屆“金韻獎青年歌謠演唱大會”分演唱組及創作組進行全島的徵選及比賽;報名者有一千二百人,其中百分之七十是大專學生。基本上入選者多半外貌並不出色,也並未以打扮穿著取勝,與一般歌星大不相同,因此使得隨後灌錄的唱片《金韻獎第一輯》造成發行上與傳播上的障礙,因為“電台沒興趣,電視不屑一顧,唱片行老闆不願意賣”。面對這樣的局面,新格採取一種直接與學生面對面接觸的策略,即校園巡迴演唱會,直至現在,這依然是流行音樂貫用的宣傳方式這一。

第一場校園巡迴演唱會於1977年12月15日在文化大學舉行,結果獲得意外的成功。演唱會後沒幾天,唱片行開始紛紛催貨。第一波在台北地區的五場演唱會下來,銷售量就明顯上升,在短短數個月這內便突破了十萬張,這不但超過了損益平衡點的五萬張,更超過了當時一些大牌流行歌星的銷售紀錄。 在往後的四年當中,新格便每年進行一輪全島歌手歌曲徵選――唱片灌錄、發行及巡迴演唱。商業手段的介入使得早期的民歌發展更加規範化。新格唱片是首家通過商業方式包裝、發行、宣傳民歌的唱片公司。對於每一屆金韻獎大賽湧現出的新人新作,新格在製作人姚厚笙、黃克隆的極力倡導下,均以《金韻獎紀念專輯》的名義推出合輯。除了每屆比賽之後灌錄兩張合輯唱片以外,新格亦會再從這些合輯唱片的聽眾反應當中找出受聽眾喜愛的歌手,然後再灌錄這些歌手的個人專輯唱片,如包美聖、陳明韶、王夢麟、李建復等等專輯基本上即是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歷屆金韻獎獲獎名單 第一屆(1977年)冠軍歌手:陳明韶 優勝歌手: 範廣慧、包美聖、朱天衣、楊耀東、邰肇玫施碧梧二重唱等 第二屆(1978年)冠軍歌手:齊豫 優勝歌手: 王夢麟、李建复、黃大城、木吉他合唱團、旅行者三重唱、四重唱等 第三屆(1979年)冠軍歌手:王海玲 優勝歌手: 鄭怡、王新蓮、馬宜中、施孝榮、羅吉鎮、四小合唱團、楊芳儀徐曉菁二重唱等 第四屆(1980年)冠軍歌手:鄭人文 優勝歌手:蘇來、鄭華娟、李明德等 第五屆(1984年)冠軍歌手:潘志勤 優勝歌手: 楊海薇、高惠瑜、柯惠珠、常新愚、於台煙、姚黛瑋 從名單中可以看出,第四屆與第五屆間隔了四年的時間,事實是,1984第五屆的金韻獎已是校園歌曲的強駑之末,冠軍歌手甚至很少被人記住。

那個時候,民歌排行榜是靠聽眾寄明信片來統計,真的就有聽眾號召周圍的同學多寫明信片投給心儀的歌手。買不到或買不起唱片,學生們就自己跟著電台的節目翻錄一捲捲的錄音帶,而“代客錄音”的業務也相應出現。 《金韻獎》的成功隨即誘發了其它唱片業同行的跟進,如海山、四海、麗歌、歌林、環球等等原來以發行國語流行歌曲為主的唱片公司,然而其中能與《金韻獎》相提並論的,只有海山公司自1978年起連續四年的《民謠風》。因《民謠風》的推行,海山派開始擁有屬於自己的民歌手,比如蔡琴、蘇來、葉佳修、梁弘志。有趣的是,齊豫既是1978年第二屆金韻獎的冠軍歌手,亦是同年度第一屆民謠風的冠軍歌手。 歷屆民謠風獲獎名單

第一屆(1978年) 獨唱組:齊豫、葉佳修、林詩達等團體組:小烏鴉合唱團 第二屆(1979年) 獨唱組:李麗芬、鄭怡、蔡琴、吳四明、蘇來團體組:復興工商合唱團(李碧華等人) 第三屆(1980年) 不詳 除了唱片工業的生產行銷之外,校園歌曲也藉由電視媒體深入傳播。稍晚在1980年7月,由《民生報》、中廣、警廣與華視共同舉辦的名為“創作歌謠排行榜”票選活動,初期榜上有名的清一色都是校園歌曲。第一周的前十名依序為《龍的傳人》、《恰似你的溫柔》、、《秋蟬》、《歸人沙城》、《年輕人的心聲》、《歸人》、《今山古道》、《故鄉的風》、《小草》。這項活動整體所產生的宣傳與傳播效果,顯然要遠大於陶曉清單一的廣播節目與《滾石》雜誌所合辦的民歌排行榜,甚至大於唱片公司本身的宣傳。

校園歌曲的聲勢於1980年左右達到最高潮。除了唱片的出版與傳播媒體的大量推介之外,政權亦在這年展現肯定校園歌曲的姿態:國民黨青工會旗下的《自由青年》雜誌即在1980年初舉辦了一次座談會,肯定了“校園歌曲與民歌”的地位;時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也在當年成功嶺大專生暑訓演講中以當時最受矚目的,連他本人“也深深感動”的《龍的傳人》為主要話題,甚至動手改寫了幾句歌詞。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