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當代小說 白門柳2·秋露危城

第52章 義利之辯

白門柳2·秋露危城 刘斯奋 4413 2018-03-19
有關北方清軍最新動向的消息,引起了錢謙益的深切憂慮。不過,他卻不知道,就在隔壁僧院的一個八角亭子裡,另一場關於時局的談話,正在黃宗羲與來訪的陳貞慧、侯方域之間進行著。 陳、侯二人是今天早上才從南京趕到丹陽的。本來,自從六月初那一次,在莫愁湖的聚會上,陳、侯二人因為鄭元勳那封遺書,同周鑣發生激烈爭執以來,社內無形中已經陷於分裂。以吳應箕為首的一批社友,因憤於馬士英悍然上疏薦舉阮大鋮,從而認定和衷共濟的主張是根本行不通的,結果紛紛倒向了周鑣的一邊。只有陳貞慧和侯方域傾向於贊同鄭元勳的建議,雙雙轉到了姜曰廣的門下,繼續擔任幕僚。此外,也有個別人如張自烈,感到夾在當中左右為難,乾脆跑到揚州,投奔史可法效力去了。所以,近一個月來,社內的幾幫子朋友,基本上處於各行其是的狀態,就連日常的聯繫,也幾乎中斷了。

不過,到了最近,朝廷的局勢卻似乎正朝陳貞慧所預測的方向轉化。據姜曰廣透露,幾天前,在閣臣們的一次閒談當中,有人提及已故的複社領袖張溥。馬士英出乎意料地接口說,他同張溥本是老朋友,當年張溥病故,他還親自前往太倉州弔唁,並為之料理後事。高弘圖聽了,便告訴他,張溥當年的座師就是姜曰廣。既然如此,你們二位又何必相仇不已?姜曰廣明白高弘圖的用意,於是當場表明心跡,並懇切地陳說了一番天下大義和千秋是非。馬士英聽著,老半天點頭不語,事後就派他的親戚越其傑出面,轉達了和解的意願。根據這種情形,姜、高二人認為,由於前一陣子,對方上疏舉薦阮大鋮一事遭到朝臣的強烈反對,甚至鬧出幾乎被黃澍參倒那一場風波,馬士英大約也自覺臉上無光,頗為後悔。如果他真的願意和解,那麼從維護中興大局出發,東林方面也應當稍示寬容,不要把他逼得太甚。因為江南政局的最大隱患,是以阮大鋮為首的閹黨餘孽死灰復燃。而在目前的形勢下,防止這種事態出現的最好辦法,莫過於把馬士英爭取過來。因此,姜曰廣特別囑咐陳貞慧:要提醒社友們在近期內約束言行,盡量避免無謂地刺激對方。姜、高二人的這種部署,陳貞慧和侯方域無疑是讚同的。不過,當他們分頭尋訪吳應箕等社友陳說利害,提出告誡時,卻得知一個消息,說是六月間,黃宗羲南下促請劉宗周進京赴任前夕,週鑣曾經讓他帶去一份措辭激烈的疏稿,內容是揭發抨擊馬士英的。其中還提出要讓馬士英立即離開朝廷,回到前方去督師。週鑣的計劃是先請劉宗周過目,如果同意,就由劉宗周以本人的名義上呈朝廷。對於這種做法,陳、侯二人十分擔憂。因為很清楚,劉宗周一旦把奏疏上送,勢必大大激怒馬士英,使好不容易才出現的和解機會化為泡影。不過,他們也知道,找周鑣商量是無濟於事的,於是只好派人到丹陽守候。一旦得知劉宗周抵達,他們便立即趕來。考慮到同劉宗周並不熟悉,加上老人又是出名的一副剛方耿介的脾氣,他們為著避免一下子談僵了,無法轉圜,便先找到黃宗羲,打算摸一摸底細再說。

現在,陳貞慧已經把事情的經過原委和利害得失詳細述說了一遍。但是,黃宗羲卻皺著眉毛,一聲不響。看見他這樣子,陳貞慧忍不住催促說: “太衝,此事進止之間,關係至巨,還須從速禀明總憲大人,早作決斷才是!” “不錯,”侯方域也從旁幫腔,“為政之道,可不比做學問。做學問,無非是口舌筆墨之爭,故此只問是非便可,無須顧及其他。然而為政者,乃是勢與力之爭,除卻是非之外,還須顧及利害,相機進止。否則,何止不能成事,且亦不能自保。自保尚且不能,則縱有濟世之偉願,匡國之宏圖,亦不過紙上談兵而已!” “還有,”陳貞慧委婉地接上來,“擁立之際,當道諸君子對馬瑤草多所姑息,弟亦深以為失策。唯是今日之事,卻又不同。如今馬瑤草因自知是非難違,公論難抗,不得已而求和於我。是故高、姜二閣老此番決策,所仗者實乃是非公議,並非只出於利害權衡呢!”

侯方域的目光微微一閃,隨即會意地改口說:“極是極是!如今馬瑤草已是眾叛親離,千夫所指。我輩正可稍示寬容,令朝野公論更堅向於我。如此,便再不怕他馬老頭兒興風作浪了!”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導著。然而,黃宗羲卻儘自緊抿著嘴唇,毫無反應。一雙眼睛,也徑直盯著亭子外邊。在晴明的上午陽光照耀下,矗立在亭欄旁的一座嶙峋山石,此刻顯得格外凹凸分明。 陳貞慧不由得焦急起來。事實上,他也未嘗不知道,就脾氣執拗而言,黃宗羲並不比周鑣更容易說服。不過,他同周鑣之間,除了見解不合之外,還有著不易消除的名位衝突,以及其他誤解,而同黃宗羲卻沒有這些。相反,說到彼此平日的交誼,他同黃宗羲也較之週鑣要親密得多。所以,陳貞慧估計,只要耐心加以誘導,是可以最終說服對方的。誰知,自己不辭辛苦地趕來,耗費了半天唇舌,對方卻始終一言不發,陳貞慧就有點發急了。不過,他仍舊耐著性子,再一次催問:

“太衝,不知以兄之見……” “兄瞧見不?”黃宗羲忽然用手一指,答非所問地說,“那是什麼?” 陳貞慧疑惑地轉臉望去:“哦,兄是說那座——那座石山?” “不錯,可還有呢?那些!從石縫里長出來的。” “石縫里長出來的?兄是說那些草?” “正是。且稍待片刻——嗯,風來了。兄再瞧瞧,二者如今有何不同?” “不同?” “嗯!此二者,一則巍然不動,一則動搖不止。皆因物性不同,故其態各異。是以兄也不必多說了!” 陳貞慧起初還疑惑地望著朋友,但一旦領悟到對方那個比喻的含義時,他的寬臉就漲紅了。 “太衝,”他慍怒地皺起眉毛,聲音也急促起來,“你,還有周仲馭,對弟諸多猜疑,以為弟沒能耐,不中用!這都成。以為弟不配管領社事,這也成!可眼下的事,關乎社稷的存亡,大明的興衰,非同兒戲!絕不可任性而為!似你們這等不顧時勢地蠻幹,是會貽誤大事的,知道麼!”

黃宗羲本來一直緊盯著亭子外面的石山,這會兒他的眼睛慢慢轉了過來,似乎想說什麼,但終於只是鄙夷地冷笑一下,重新掉過頭去。 這麼一來,坐在旁邊的侯方域也按捺不住了。他猛地站起來,倒豎起眉毛,大聲說: “黃太衝,老實說,若不是受姜閣老之託,我們今日也不會來相煩你!現在定生兄不過讓你引見一下劉總憲,你不肯也就罷了,何以竟出語傷人!莫非以為只有你才高明,別人全是昏蛋?你倒說說,這些日子,你們做了哪些有補於朝政的事,卻來譏諷挖苦定生!你知道不,這些月來,定生無時無刻不在為社稷安危苦思焦慮,一腔心血,全都傾注在國家中興上,何曾為自己打算過!為著平息社爭,連《留都防亂公揭》那份功勞,他都讓給周仲馭了。可你們還不體諒他,還一個勁兒指責他,夥著周仲馭來排揎他!你們到底想要怎樣?莫非……”

他還要質問下去,卻被陳貞慧一伸手,攔住了。 這當兒,陳貞慧已經冷靜下來。誠然,作為曾經廣受擁戴的一位領袖,面對近一個月來,社友們的誤解與孤立,陳貞慧的內心是難堪的、痛苦的。侯方域的仗義執言,可以說多少替他出了一口悶氣。不過,陳貞慧卻知道,侯、黃二人歷來不和,加上侯方域的口氣又過於凌厲,如果因此惹怒了黃宗羲,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看見侯方域停止了指責,他就直望著黃宗羲的眼睛,懇切地問: “太衝,你我相識已非一朝一夕,以往你並非如此,為何如今對弟的成見,像是愈來愈深?莫非兄當真以為,弟已是轉向背盟,甘心與閹黨小人同流合污麼?莫非弟在兄心目之中,真的就是那等朝秦暮楚、不足信賴之輩麼?若是如此,請兄不妨明言,弟必定虛心聆教。如確有錯失不當之處,弟亦願當即改過。如屬誤會,也正好趁此機會,陳述清楚。兄以為如何?”

這樣說了之後,看見黃宗羲皺著眉毛,緊抿著稍稍向前突出的嘴巴,一張小臉憋得越來越紅,心中像在醞釀著某種激烈的變化,又像進行著某種艱難的抉擇,陳貞慧於是把目光放得更柔和,口氣也更懇切: “兄還有什麼為難之處不成?你我相知一場,莫非兄還不相信……” “不,我相信過!”黃宗羲突然抬起頭,爆發似的大聲說。不知是激動,還是痛苦,他的雙眼變得通紅,並且進出了淚花,“我相信過!”他重複地說,“我相信過錢牧齋,相信過呂儼若、姜居之,相信過史道鄰,也相信過你,可結果又怎麼樣呢?錢牧齋不必說了,呂儼若和姜居之當初竭力鼓動我們擁戴潞藩,到頭來卻是他們自己先打退堂鼓!史道鄰身為東林領袖,以本兵而膺首輔之寄,卻不顧天下之責,朝局之重,迫不及待把內閣的位子,拱手讓給馬瑤草,自己跑到了揚州!至於兄,一個勁兒鼓動社友們入幕,說是可以就近干預朝政。到頭來,卻落得跟著史道鄰、高研文、姜居之一道,被權奸小人玩於股掌之上,任其擺佈,而不能以一法抗之。到如今,竟又生出和衷共濟之議。兄也不想想,當初迎立之時,留都大政本在我掌握之中,尚不能與彼輩和衷共濟;到如今太阿倒持,權柄在人之時,而欲與之和衷共濟,豈非癡想!兄口口聲聲要弟相信兄,卻為何不自問,兄果真能讓弟相信麼!”

黃宗羲激動地反駁著,怒氣沖沖地指責著。最初迸出的淚花已經乾掉了,一雙眼睛卻像要冒出火來似的,變得又熾熱,又明亮。顯然,經過這些日子的挫折與痛苦,他已經越來越堅決認定:對馬士英之流,唯有拼死抗爭,而絕沒有妥協和解的餘地。要使他改變想法,如果不是根本不可能的話,那麼也絕非光憑幾句言辭、一席談話所能辦得到的,恐怕還得拿出成功的例證來。然而,時至今日,不管是東林派大臣們的謀劃,還是陳貞慧本人的設想,都確實沒有成功可言。正是這一事實,使陳貞慧不禁有點茫然。以至有片刻工夫,他只是呆望著朋友,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還有,”黃宗羲接著又說,“兄等口口聲聲斷言,為政之道,乃勢力之爭,故趨利避害,便當為立身處世之第一義,是非猶屬其次。照此說來,豈非'利'之所在,雖大奸大惡,亦不妨為之;'害'之所存,雖大忠大善,亦不妨棄之。如此,試問尚有何忠奸邪正之分?尚有何君子小人之別?和光同塵,同流合污,而謂理之所在,勢固宜然,中興可期,盛世不遠,豈非癡人說夢,復以騙人?二位仁兄身為複社領袖,而竟倡此邪說,試問尚有君子之氣味否?”

“兄此語也未免強加於人!”陳貞慧尚未開口,侯方域已經傲然反駁說,“弟等何曾說過為政之道可以只顧利害,不問是非?唯'是非'亦有大小。目今至巨至重者,乃在於安社稷,致中興,其他俱屬次要。否則便是見小忘大,不知通變,必為識者後世之所譏!” “不對!”黃宗羲把手一揮,激烈地說,“國家之所以至於今日,根由全在於小人持朝,禍民誤國。又豈得視為小是小非?如不力排堅拒,到頭來必重蹈前朝覆轍,成為千秋萬世之罪人!” 陳貞慧在一旁默默聽著,他覺得黃宗羲的說法中分明混淆了一些最重要的東西,正打算加入爭論,侯方域已經冷笑一聲站起來說: “弟等此來是專誠謁見總憲大人。既然太衝兄的門檻是如此之高,那麼,我們自行前往便了。”

說完,他轉身招呼陳貞慧,打算離開亭子。就在這時,外面人影一動,黃安從山石後轉了出來。 “大爺,親家太老爺請大爺過去說話。”黃安走到台階前,垂著手禀告說。 “什麼事?”黃宗羲皺著眉毛問。 黃安搖搖頭,“小人不知道。” 黃宗羲站起來。有片刻工夫,他望望侯方域,又望望陳貞慧,似乎還想爭辯,不過,終於還是對客人說: “二位也無須去見家師了。實言相告:那封奏疏,家師為著儘早呈達朝廷,已於昨日著人送往留都投遞去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