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宮女談往錄

第9章 慈禧起居(五)

宮女談往錄 金易 11164 2018-03-03
乞巧(5) -------------------------------------------------------------------------------- “以後就要請老太后當公平裁判了。當然,軍師還是四格格。大家看到老太后高興,眾多的丫頭就自然發瘋逞臉,大夥團團圍在老太后四周,一片萬壽聲,有的近侍上前特意請安,托老太后的福,再去丟針。有的針影像個梭,四格格說這是織女把梭借給你,將來你巧,能織布;有的針影一頭粗一頭細,說這是砧子上頭的杵,將來洗衣服乾淨,是個利索人;也有的像原來的針影,這是織女給你根繡花針,讓你能扎會繡;也有的針影像枝筆,這是織女讓你描龙画鳳。最不好是針影兩頭粗中間細,這叫棒槌,說是織女嫌你笨。引得老太后抿著嘴笑。更有一些粗心人,丟下針去,針沒放平,根本沒漂浮在水面上而沉了底,那就是你對織女無緣。丟針的故意噘起嘴來,招老太后一笑。大家很少有嘰嘰喳喳在老太后面前玩樂的時候,所以別的宮裡的人都來參加這個丟針會,老太后也希望這樣做。能夠表示出老太后的慈祥,老太后又何樂而不做呢?

“因為是中午,七月的天氣,老太后借遛彎的機會,玩的時間不長,就該休午覺了。結尾時,四格格特意吩咐,今天晚上的穿針賽,有一個算一個,比比誰的能耐大。大家當然更高興了。 “這是宮廷里女孩子們一年一度最大的歡樂會,比起過年過節來歡快得多。不是我眼皮子淺,我敢說沒有比這件事更使女孩子們興奮的了。 “這件事前四五天就由四格格發話,預備好針和線,好在她萬事亨通,要啥有啥。先準備好繡花針,要用手挑揀好,針孔要差不多大小的,每10根一排,安放在針的紙夾裡,然後把純白的細絲線剪成半尺長的段段,絲線剪的要齊,線頭不許剪劈了,也每10條一組,放在盒裡,這是第一件。 “第二件,再準備短粗的針,叫眉針,是一種做粗活常用的針。也經過挑選,找針孔差不多大小的,10根一排,別在紙夾上。然後把粗絲線——叫鼠線(也許叫蜀線,我當時沒問清楚)——剪成半尺長,要求剪口整齊,也是10條一組,放在盒裡。這樣,10根繡花針配10條細絲線,一根眉針配10條蜀線。

“另外,在每個組裡配兩根竹籤,像筷子一樣長短,很精緻,一端刻有孔雀裝飾;再備兩條用緞絛做的花帶子,約一尺長,半寸寬,就一切都準備齊了。 “老太后是喜歡熱鬧的。吃完晚飯後,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才天黑。晚涼天氣,正是老太后休憩遊樂的時候。由四格格陪著老太后漫步到諧趣園,這兒四面是曲廊水榭,正中間是很大一池清水,盛開著荷花。四格格請老太后坐在正面廊裡的安樂椅上,兩個侍女站在兩旁輕輕地搧著扇子,老太后的腳旁還有一爐藏香,都是為了驅蚊的。一會兒,皇后來了,瑾小主也來了,當然是陪侍老太后的。清風陣陣地吹來,滿園子的荷花香氣。漸漸的天暗下來了,上弦月悄悄地掛在西南角上。亭子外、遊廊上,也漸漸聚集了好多人,這都是參加賽針和看賽針的各宮裡的人,今天是特許來的。

“四格格請示了老太后,又請示了皇后和小主,就開始發話了。先對參加賽針會的人說,谁愿參加誰參加,老少不限。每人發兩組針線,兩根簽子,兩根帶子。一,要求把兩組針(細線組和粗線組)用線穿好,穿好後線的剪口要比齊,必須在線的上面結上扣,10根針的扣要一般齊。然後把帶著針的線垂下來,搭在竹籤子上,套好針以後,再用彩帶子把竹籤子的一端紮緊。彩帶的結尾處,還要有個蝴蝶結,並和簽子另一端的孔雀頭對稱。蝴蝶以美麗大方為上等。大家都屏息聽著,四格格把話說得又清楚又乾脆,說完後讓4個掌事兒的點燃4根香,東西南北各一根,以香爐為停止記號。 “這是個比功夫的競賽,雖然有月亮,微微的一點亮光,只能使眼睛眯縫看。線又軟,在夜月底下,穿20根針,還要把每10根一組的針線套在竹籤子上,竹籤子的頭上還要用帶子結上蝴蝶形,以免針掉下來。這真是太難了。

“月亮底下穿針,並不憑眼睛,全憑手的感覺,那完完全全憑的是真本領。尤其是那些繡女們有本事,先用左手小手指甲挑起一個繡花針來,再用拇指和食指把針一捻,就知道針孔在哪裡,就會把針孔擺正,然後又用右手小指再挑起根絲線,也是用拇指食指一捻,就會把絲線頭捻緊,再用舌頭輕輕地一抿,線就又緊又滑,左手持著針再輕輕地往絲線上一套,絲線剛穿過針孔,就在這一眨眼的功夫,右手飛快地把絲線頭掐住,往外一抻,就把線抻出來了。這樣全憑感覺就能把針穿上真是好功夫,左手的針往右手絲線上扣的時候,紋絲也不能錯。等把10根繡花針穿好,又把10根粗眉針穿好,把絲線的剪口比齊了,在一樣長短的地方結成一樣大小的扣,再比齊了,用竹籤子穿成串,然後在竹籤子頭上用彩緞帶子結上蝴蝶扣,免得針線套掉出來。就這樣,第一個勝利者,左手拿著一根竹籤子,孔雀頭向外,彩緞帶飄揚的一頭向裡;右手同樣拿一根竹籤子,孔雀飛著,彩帶飄著,兩臂並齊向前平伸著,走向四格格面前,請求檢驗。如果合格,交給掌事的拿著,四格格親自帶到老太后面前領賞。老太后喜歡手巧的人,很高興,常常是重賞,皇后也有賞,四格格也有賞。此外,只要能把針穿齊的都會得到賞賜。

“七月初是瓜果成熟的時候,穿針賽完了後向例是賞瓜,讓大家過個歡快的晚上。這就是宮廷裡過七月七的情形。 乞巧(6) -------------------------------------------------------------------------------- “賽針會熱鬧一陣以後,我們小姐妹們又有私約會。這是悄悄的約會。在藤籮架下、葡萄園裡——只要月影能篩下的地方都可以——我們用一盆淨水,在試探著自己的運氣。今天是牛郎會織女的日子,是用喜鵲搭橋的,在淨水盆裡往天上看,誰要是能看見月亮下喜鵲飛的影子,誰就能走好運——當然是喜運了。這也只能找最知心的姐妹。在痴心的夢幻下,希望得到好的將來。我們一直熬到東方發曉,期待著喜鵲的喳喳叫聲。

“據說,天河是沒有渡橋的,而且王母更不讓牛郎織女到彼此的對岸,那就苦了這對恩愛夫妻子,喜鵲感到不平,就自願替他們搭橋,使他倆在鵲橋的中間地方相會,兩個人誰也不願離開誰,就在喜鵲背上站立著,這樣,一夜之間喜鵲頭上的毛全給踩掉了,可是喜鵲是甘心情願的。多麼善良的鳥呀!我們早就請小太監給買好活的青蝦,在七月初八的清晨,放在安靜的地方,來慰勞慰勞那一群善良的喜鵲,好像我們要替織女補人情似的,這就是我們的心願!” 她說完一片話以後,又淚流滿面了,我也不禁為她傷心。觸景生情,回憶往事,人所不免,何況她是那樣的遭遇呢。小的時候不知哪裡學來的幾句詞現在突然想起來: 河漢、河漢, 曉掛秋城漫漫, 愁人起相思,

塞北天南別離, 離別,離別, 河漢雖同,路絕! 末一句“河漢雖同,路絕!”在她的思想裡可能會另有深的含意吧!她不知面對銀河,流過多少眼淚了。 送鬼的中元節(1) -------------------------------------------------------------------------------- 寫完《乞巧》這節以後,我不禁佇筆深思。清宮裡的好些舉動有些在裡都能尋見踪跡。 我現在不去查書了,因為讀者比我熟悉。裡好多敘述到女孩子做針線活的地方,像史湘雲,算是個侯門小姐吧,寫她和寡嬸娘在一起做針線的地方最多,而她又最巧,給寶玉做過香囊(荷包),替襲人為寶玉做過鞋等等;富商巨賈家庭長大的薛寶釵搬進大觀園後,在香菱的陪同下,秋窗深夜還做針線,在絳芸軒裡還能替襲人繡鴛鴦呢!連林黛玉都能做精巧的香袋兒,何況其他人。各屋的丫頭更不用說了,慧紫娟不是坐在迴廊上做針線時試的莽玉嗎?黃金鶯不是替寶玉巧結梅花絡嗎?俊襲人在怡紅院裡繡過荷花鴛鴦,最出名的巧手要數晴雯了,深夜勇補孔雀金裘,可以說巧冠群芳了。裡寫女孩子做針線的地方不下幾十處。賈寶玉在四時即景詩裡不也說過“卷繡佳人幽夢長,金籠鸚鵡喚茶湯”嗎?其勞作也是相當艱苦的。以寶釵為例:“寶釵因見天氣涼爽,夜復見長,遂至母親房中商議打點些針線來,……每日燈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寢。”估計她們不會沒有針線媽媽的(旗人稱做針線的保姆叫針線媽媽),可她們還自己做針線。這大概是大家閨秀的風範吧!漢民族自古以來對女人的要求有四項標準,曰婦德、曰婦言、曰婦容、曰婦工。德,指品質;言,指應對禮節;容,指相貌體態;工,指勞作,如刺繡、烹飪等。滿洲婦女大概在努爾哈赤編排牛祿(狩獵生產、作戰的最小編制)開始,就已形成戰時體制,男徵女織,女人就已成為後勤部人員了。她們從小就要勤勞操作。滿族入關後,很快就接受了漢族的文化,滿族的大家閨秀也很可能以這四德為風範,雖然是錦衣玉食,也要有描龍繡鳳的巧手。不然,怎麼解釋大觀園里大家閨秀的做女工呢?顯然,這和宮裡的風氣是一樣的。多數的人以為宮裡的侍女們,橫針不摸,豎線不拿,除伺候主子以外,伸直十個手指頭養膘,懶得要命,那就錯怪清廷的製度了。她們大體不是為了將來“縫、連、補、綴”度日而做針線活,而是為了“敢將十指誇針巧”,能作工藝品等小點綴。這女紅和琴棋書畫相同,作為上層婦女的一種修養美德,說通俗了,比嫁妝還高一等,也算是陪嫁的重要本錢之一。這裡我自誇一句,年輕的時候好新鮮事,最愛數別人家的門坎子(北京俗話,管閒串門叫數別人家的門坎子,是貶義詞),也到過許多旗下親友家裡,一般滿洲家庭婦女和在街面上游手好閒吃大餑餑式的男子漢不同,講究的是“上炕一把剪子,下地一把鏟子”,上炕能飛針走線,裁剪冬棉夏單,下地能煎炒烹炸。甚至每家都有本家的拿手菜飯,這是滿洲婦女的傳統。記得前些日子看這部電視片,寫老太爺(老祖父)生日,有人來暖壽,老太爺留客人吃壽麵,必須小順媽(孫子媳婦)親自下廚房去抻面,表示恭敬熱情。客人吃完面後,要親自向小順媽道謝,說:“孫少奶奶,面抻得好,謝謝。”小順媽要謙遜地說:“我抻不好,您包涵著吃。”這叫做雙方話到禮到。總之,老北京婦女德言容工,要面面做到。那時如果到誰家去,主人買斤機器切面待客,客人會甩甩袖子,拱拱手,向您施禮告辭的。這就是老北京人的風氣,而且旗人居多。裡每個女子都有恰如身份的語言、拿手的工藝,這正是德言容工的具體表現。我深切希望博雅君子能從清代的皇家秘笈、筆記小說裡,搜、剔、扒、掘,把清室的風俗,勾勒出來,來印證等書,以造福後人。這種風俗一直影響到現在北京人的生活。

記得老宮女跟我談,在庚子年老太后倉皇西奔以後,到舊曆十一月中的時候,由戈什(護衛武弁)押著車,從北京給老太后送來過冬的衣服。這是晉妃、瑜妃親手給老太后做的。晉妃、瑜妃都是同治帝的妃子,她們已經住入慈寧宮好久了,惦記著老太后出門在外,尤其是陝西的冬天,天氣冷,取暖設備差,哪能像宮裡,屋內有暖炕,四外有宮牆,行動到哪,都有手爐、腳爐,所以她們特給老太后做了棉襪子、棉鞋、皮褲子,其中最多的是棉襪子。老太后過去是一天換一雙新襪子的,因此她們做了好多雙。宮裡的事她們原本是絲毫不過問的,就知道吃齋念佛,當然更無權力去支配繡工了。這些棉衣服、棉鞋襪等,都是晉、瑜二妃帶著本宮的侍女親自動手做的。伺候老太后不是件容易的事,能夠讓老太后點點頭說句不錯,更是不容易,老太后對棉襪子棉鞋很滿意,這就可以看出晉、瑜二妃做針線的技藝來了。這也是在西安的事,一天老太后齋戒、不吃葷,為了討老人家的喜歡,皇后親自動手,給做了香菇麵筋,瑾妃做香椿魚,四格格獨出心裁炒了盤麻豆腐,老太后很高興。我記敘這些事的目的,說明清宮裡貴為皇后妃子尚且工於刺繡,善烹調,何況底下的其他人呢?這也足可以說明清朝宮裡的風氣了。雖然老太后喜歡聽戲,但在內宮裡笙管笛簫之類是沒有的,各個宮苑裡也沒有飄過笙管的聲音,平常日子整個宮裡寂靜安謐,只求安閒地度過光陰,決沒有“朱門沉沉按歌舞”的現象。

閒話扯得太遠了,還是聽老宮女敘說宮裡的事吧!老宮女慢聲細語的談話,就像小河流水一樣,緩緩地但又清脆地註入聽者的耳朵裡。 送鬼的中元節(2) -------------------------------------------------------------------------------- “過了七月七以後,園子裡的氣氛就有些變了,變得有些沉悶了。我說過多少次,我們本身是沒有喜怒哀樂的,完全看老太后的顏色。早晨一打洗臉水,司衾的宮女第一件事就是由簾子里傳出手勢,暗示老太后今天高興不,讓大家留神言談舉止。這是我們姐妹之間互相的關照。老太后的性格是很特殊的,平常我們各人手指頭上幾個鬥幾個簸箕,老太后都知道得很清楚。有時老太后心閒又高興,把我們叫到跟前,搬著我們的手指頭,細細地看指紋,誰的手上有多少個圓圈,有多少個掃帚形,有多少個簸箕形,還說圓圈形的叫鬥,鬥多好,俗話說,九鬥一簸箕,不求人也過去。那種溫和勁兒,活像老祖母。但是只要犯了錯,觸怒了老太后,一聲令下,拉出宮外頭去,讓掌刑的打。那——這個宮女子就不知去向,也永遠不能回宮了。並不是打完了以後,宮女重新進宮當差,給老太后磕幾個頭謝恩就算完了。不是的,不是這樣的。我沒見過被打過的宮女還能重新回宮當差的。這是決不可能的,因為被打完以後,她必有怨氣,有怨氣就決不能再當近侍了,老太后是深明這個道理的。我們小姐妹們也漸漸懂得了這個道理,所以處處都要留心觀察老太后的顏色。早晨一起床,上夜的、司衾的,就要仔細留心老太后的心情,如果氣出得調勻,話說得慢聲細語,那就可以和老太后說笑;如果今天老太后說話氣發直,那就乾脆不要多說話,唯一的語言是'口庶'、'喳'、'是',躲過這段時間也許老太后會順過這口氣來!這就是我們當侍女的規矩,也是我七八年來沒挨罰的經驗。

“按說七月十五是個非常美好的節日。酷熱的暑天剛過,天氣早晚有些發涼了,天上的黑色怒雲變成了魚肚子色般的細片麟,風吹在人的身上也不那麼發黏了,正好可以玩一玩,看一看茂盛的荷花,蔥鬱的樹木。可老太后在這樣好的日子偏不出遊,就是遛彎也在長廊的北面。 “總而言之一句話:老太后怕鬼! “據說,中元節是鬼節。宮裡對這事傳說得很盛,聚談起來,添枝加葉,越說越玄虛。有的說這是鬼過關的日子。咱們陽世間不是有冬至節嗎?那是斬監候犯人過關的日子。冬至節快到了,每個斬監候的人都要剃頭刮臉,準備出紅差,他們提心吊膽,擔心自己要殺頭了;有的冬至節砍了頭,就墜入地獄,變成惡鬼了;有的冬至節熬過來了,以後還有活的希望。陽世間是這樣,鬼過關也是這樣。有的被超度了,脫離了地獄,脫離了苦海。放荷花燈就是這個意思。觀世音菩薩不是居住在南海嗎?南海盛開荷花,用荷花瓣做成了船放上燈,在黑暗的苦海裡放上一盞明燈,指明了方向,讓這些冤鬼們乘上船點著燈,登上了彼岸,這就叫慈航普度。在這個鬼過關的日子裡,能幫他們一把,是功德無量的。也正因為陰世和陽世是一樣的,有那種窮凶惡極、作亂犯上的鬼,自己明知超度不了,於是看到旁人被度,自生嫉憤,鋌而走險,就同陽世間的人'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一樣。那種無法無天的亡命徒,在鬼裡更多,要提防的就是這種鬼。還有一種生前含冤,死後找替身的鬼,也是到處亂走。在這種升天和下地獄的關鍵日子口上,鬼是到處亂竄的。所以,老太后這幾天裡既不遊湖,也不到僻靜的地方去。 “老太后是十分迷信的,並不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模糊態度,她是真信,不是假信。一過七月初十以後,丟失的東西就不許再找了。譬如老太后把扇子忘掉在什麼地方了,但不許找,說不要找了,過幾天再說吧!過幾天真個找到了,老太后會說,我說不用找吧,過幾天就會回來的。其他的東西也是這樣。老太后認為這幾天到處有鬼,鬼看見喜愛的東西,就許借去玩幾天,所以不要找。對他們不要鼠肚雞腸,要大大方方,如果找急了,他們反而會不好意思,就會把東西給毀了,往僻靜處一扔,那就表示惹他們生氣了。我們陽世上的人何必惹鬼生氣呢?老太后這種體貼入微,寬宏大量的態度,對人是很少見的,只有對鬼才能這樣大度寬容! “這些天園子裡的瞎話也特別多。 “有兩個小太監在月色朦朧裡到湖的西岸羅鍋橋(玉帶橋的俗稱)北邊去捉蛐蛐,很清楚地看見有兩個人騎在石橋的欄杆上,面對面地坐著,好像兩人在談心,又像商量什麼事,其中一個人總是比比划划的,但又聽不見他們談話的聲音。兩個小太監很納悶,以為是護軍查夜,跟什麼人爭起來了。小太監也不在意,時間很長了,等小太監走到近處細看,這兩個人都沒腦袋,當然不會說話了,只能彼此打手勢,把兩個小太監嚇壞了,扔下蛐蛐罐,撒腿就跑。據說從此兩個小太監茶飯不吃,迷迷糊糊兩三天,彷彿得了大病一場。 “這是張福親口對我說的。他還說:'有一天夜晚,我心裡總感到發悶,想遛到長廊上坐一會兒,吹吹風,解解煩悶。誰想到心裡一有悶氣,鬼就會來欺人。剛把背靠在長廊的柱子上,就看見西邊曲廊上遠遠有人在吸煙,旱煙袋鍋裡的火一明一滅的。我心想,誰這樣大膽,遊廊裡向來不許吸煙的。我站起來想看個究竟,緊趕慢趕沒有追上,可煙袋鍋裡的火,反而飄飄灑灑地成片兒飛下來。我有些生氣了。喊聲——站住,不要腦袋啦!嘿,根本沒人理我。這時正好西邊有兩個查夜的,聽到我的喊聲,順著廊子走過來了,問我:“剛才您跟誰嚷來著?”我說:“有個人在廊子裡吸煙,跟您二位走個對面,您沒看見?”兩個查夜的說:“根本沒碰見人啊,您大概剛起來,眼發了吧!”正在這時,我抬頭一看,立刻對兩個查夜的人說:“你們倆看,那個吸煙的人還在廊子裡磕煙斗灰呢!”那兩個查夜的說:“我們什麼也沒有看到。 ”咳!時運不濟鬼來欺人,姑娘,大概我陽壽不會太久了吧!為什麼讓我活見鬼了呢?'” 送鬼的中元節(3) -------------------------------------------------------------------------------- 老宮女說到這裡,停住了,不再往下多說了。旗下人心眼多,我正在病中,說些烏七八糟的話,怕我忌諱,惹我心煩,這該多不好哇。所以我緊忙著說:“您別多心,我什麼忌諱也沒有,回頭我睡覺的時候,請您把皇曆(過去把日曆叫皇曆,也叫憲書,傳說這書避邪。)給我壓在枕頭底下就什麼事也沒有啦!”她知道我在和她開玩笑,也就鬆心了。從老宮女的談話裡,也可以了解大部分的情況,從上至至尊下到閹豎,整個頤和園是籠罩在一片迷信的煙霧裡,昏聵如此,國事就可想而知了。 “各種傳言都慢慢集中到老太后的耳朵裡,老太后是聽進耳裡記在心裡,默默地點點頭,彷彿真有這些事似的。四格格、李蓮英等人表示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透著'談笑扌為敵',滿不在乎的神氣,照常哄老太后說笑。但不敢放縱,看出來是談話中帶著拘謹,不如往常那樣自如。老張福就像秋天的草被霜打了似的,顯著發蔫。這是他被鬼嚇的,像有塊石頭壓在他的身上。 “過年過節是伺候神仙,神仙是由天上下來的,他們大仁大義,決不會胡鬧,是保護著主子們的。鬼是由地裡冒出來的,他們出了地獄以後就胡作非為,所以老太后不怕神仙而怕鬼。這大概是老太后的心理。因此到中元節祭鬼的日子,要多做好事,免得他們胡鬧。 “我們真像過關的一樣,白天還好過些,人多有依靠,一到夜晚就糟了。姐妹們三五成群擠在一起,光一個人連屋子也不敢出。晚上睡覺,不論多熱的天氣,總是把頭蒙得嚴嚴的。我們住在樂壽堂後面。沒在頤和園住過的人,體會不到那種滋味。整個夜裡到處叮咚亂響,七月十五前後正是各種蟲子和小動物撒歡的時候,屋子一有亮,大的蚱蜢就來撞窗戶,什麼會飛的東西全來。野貓和刺猬專等著吃落地的蚱蜢,嚇人的號叫聲,唿哧唿哧的吹氣聲,彼此的吵架聲,由晚上一直鬧到天亮。本來我們當差就提心吊膽地怕誤了差事,偏偏它們在夜裡喧鬧,雖然有值更的太監,也管不了多少事。野貓和刺猬這類的東西,根本不怕人,人往前進三步,它們往後退三步;人往回退三步,它們又往前進三步,因為這裡有它們愛吃的食物,怎麼也攆不走它們。我們侍女寢室的屋門向例是不許插上閂的,有值班的同伴在外頭,女孩子又事多,為了方便,只把門掩上就算完了,可有時刺猬就能鑽到屋裡來。嚇得我們蒙上頭,身上冒白汗。誰都知道頤和園是個好地方,可在頤和園受苦的滋味,是誰也想不到的。我們一群十幾歲不懂事的女孩子,無論白天黑夜都是戰戰兢兢地過日子。 “中元節臨近了。大家都在做荷花燈。這是全園子人們一次感情的大流露。 “我們在宮里長年累月是不許祭奠自己的親人的。一不許焚香,二不許燒紙,三不許上供。無論過年過節或遇親人祭日,也只能找個沒人的地方,愣一會兒神,默默地道幾句,眨一眨眼皮就算完了,只有在做荷花燈的時候,能寄託我們的一切哀思。所謂一切,是為了紀念一個人做一盞燈,也可以為紀念第二個人第三個人,連續做第二第三盞燈。能盡量表達我們的哀思,這總算是極大的恩典了。 “當然,我們誰也不會透露自己的心事,都說是給老太后積功德,但這秘而不宣的感情是彼此全然了解的。由於外界的環境,內在的心事,所以我們整個園子裡都浸沉在一片沉寂的氣氛裡。 “應該特別表白的是,對我們這群貼身的侍女還有額外的恩典。老太后在屋裡像閒談似的說一句,'你們有給親人帶包袱(祭品)的,也可以交給法船給你們帶去'。就這樣的一句話,突然讓我們身價提高了好多倍,像雷一樣傳遍了全園子,連有頭有臉的老太監也會登門求情,求我們大慈大悲,多積功德,替他們代捎一個包袱給他們的親人(死鬼)。因為這乃御用的法船,給普通人捎包袱,是皇恩浩蕩,能沾上這個光,很不容易。他們說完,連續雙腿跪安,感恩不盡,滿面悲苦,實在是感動人。跟我們日常有來往的小太監更不用提了,這幾天他們在暗地裡窺視著我們,一有機會就遠遠地撲倒在地下,膝行幾步,懇求我們開恩,給他們的親人捎點東西。他們指天發誓,以後讓幹什麼準幹什麼,大有捨身圖報的意思。他們都是苦人,一出娘胎,不是爹死就是母亡,以致當了閹人。他們也最迷信,認為這是報答親人千載難逢的機會,能給他們彌補上過去所欠缺的情意是天大的恩情。 “我又想起我最好的女伴春苓子,春苓子這幾天比誰都沉悶,我們都可憐她。她從小就沒媽,繼母對她很冷淡。她媽媽生她們姐妹三個,她最小,四歲時媽媽就過世了。她聽姐姐說,媽媽死前有個願望,說生你們三個,給你們漿洗衣服,不知糟蹋了多少桶清水。我死後在陰間是要罰把髒水都喝完的。我希望你們給我糊個牛,能替我喝些髒水,就算對我盡孝了。於是她想糊個牛讓法船帶去,就怕老太后不答應。小娟子心直口快,替春苓子禀告了老太后。老太后很誇獎了一番,說:'苓子好孝心,讓她糊吧!'這是老太后特殊的恩典。老太后在這個時刻是有求必應的。 “我這裡放膽說句話,老太后到晚年的性格大體是這樣的。越沉默越有心事,往往閉著嘴半天不說話,在這個時候對下人越慈祥。由春苓子的事就可以看出來。這時大致是戊戌年(1898年)七月十五日前後的情形。 送鬼的中元節(4) -------------------------------------------------------------------------------- “由七月十三日傍晚起,開始做法事了。這時對我們規矩特別嚴,一不許到遊廊南邊去,二出來進去必須用水盆照自己。法事由三棚經組成:一是僧,二是道,三是喇嘛。這做僧、道、番法事的都是有名的高僧高道。法源寺的僧、白雲觀的道、雍和宮的喇嘛,平日都是請不動的,只有老太后做道場才出來廣結善緣。每棚100人,各有自己鎮山門的法器,如和尚的鐃鈸,道士的長鼓,喇嘛的法螺,由薄暮時吹奏起,繞著法壇行走,此起彼落,各教有各教的玄妙。 “據老太監跟我們談,和尚和喇嘛是一回事,都是講超度,以勸善為主,他們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道士不這樣,道士是憑法力,講的是拘魂鎮壓,捉住鬼頭,最後放焰口。 “放焰口是糊一個大鬼,有一丈多高,藍袍藍臉,很兇惡,嘴兩旁塗著火紅的顏色,像由口裡往外冒火焰似的,所以這個鬼叫焰口。據說在枉死城裡有成千上萬的餓鬼,而餓鬼有個頭領,藍袍藍臉的鬼,就是餓鬼頭領。七月十五日地獄門開了,群鬼走到了陰陽界,和尚喇嘛念經超度他們,道士是把大鬼拘來,餵跑了他們讓他們好好地出地獄。三教都把餵鬼的食物叫斛食,是用面在大的盤子裡做成螺旋形的一個圓陀螺,把很多像餅乾似的小圓餅,整齊地碼在上面,念經念到一個間歇,就灑一會斛食(小麵食)。到最後,七月十五日夜間,鬼被餵飽了,肚子裡有食,身上有了力量。大鬼噴出火來,照亮了地獄,鬼就衝出陰陽界,再重新託生。——這是一件人和鬼打交道的事。 “法壇分水上與陸地兩部分,所以也叫水陸道場。水上和陸上同樣的排場。在放焰口以前要做個法事,叫燒樓庫。並排五個樓,中間是主樓和旁邊四座小樓聯綴在一起,裡面盛上好多的金銀財寶,都是金銀紙做的紙錠。在水邊路口焚燒,這是給鬼放賑,讓他們當盤纏(路上的零花錢),好安心上路。 “放焰口是個高潮,鼓鈸齊鳴,佛號喧天,三教齊心,共同超度,是最大的法力,也是最大的慈悲。在放焰口的同時,也要燒法船了。所謂法船,是一個大的像船形的紙糊的樓房,裡面容納好多的東西,有各廟供獻的祭品(都是紙糊的,只有有名的幾個廟能有資格做),有各王府送來的錢箔,有宣佛號、念咒語、誦天王經之類經紙,更多是紙錢。此外,有私人的慰問品。這是人和鬼臨歧分別的一種哀思,鬼又要和親人告別了。慎終追遠是中國人思念祖先的淳厚感情,在這裡流露得最充分。人們都默念著,流著淚,暗暗呼喚著自己的親人,希望自己的慰問品能送到親人手裡。 “一切都安置好了——鬼吃飽了,路費有了,帶上了公家和私人的慰問品。渡口上的荷花船早已準備妥當,引航的照明燈也都點燃了,地獄裡又大放光明,大鬼小鬼乘這大好的時機要託生彼世了。最後用鞭炮相送,放盒子(上好的一種焰火),燒葡萄架(一種複雜的什錦盒子焰火,能延續燒幾十分鐘),用人間最隆重的祝禮,祝他們一路順風。給鬼的安排有多麼周到啊! “讓他們愉愉快快地走,免得在人世間惹是生非。這大概就是中元節作法事的目的吧!這就叫——有錢能買鬼推磨。老太后是深明這個道理的。 “老太后高高地坐在聽鸝館的涼台上。這是夏天經常臨幸的地方,一來涼爽有風,沒有蚊子;二來皓月當空,放眼四望,能看到作法事的一切舉動。節日的晚膳也擺在這裡。七月十五日是熱的季節。吃的多是水晶的東西,水晶雞脯,水晶肚,南糟鵪鶉,冰糖鴨子,一面吃一面聽著和尚道士們誦經的聲音。等到和尚道士們繞著法壇念經放鬼的時刻,老太后也雙手合十,微閉二目,抬頭又望見西南湖邊上一片火紅,湖面漂浮著荷花燈,繁星似的閃爍著,心裡可能充滿無限的安慰。從此,雨過天晴,一天雲霧散,好像中元節驅散了心底里的一切陰影,老太后又心安理得地放心做她的一切了。” 正是:朵朵金蓮放滿河,焚船燒庫吟彌陀,夜闌縱目聽鸝館,狐火驚飛鬼火多。 過去齊宣王對孟夫子說過:“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說白了叫“別人的心事,讓我給猜著了”。我們不妨猜猜老太后的心事。讀歷史不也會常常由此及彼地聯想嗎?文墨話叫“以古準今”。中國第一個太后專權的要算是呂后了。呂氏害死了趙王如意,又肢解了趙王的母親戚夫人,歷史上稱為最殘忍的“人彘”!最後趙王的陰魂又祟殺了呂后。堂堂的《史記·呂太后本紀》裡明明白白地記載:三月中旬,呂氏外出,參加一個除災去邪的儀式,回來走在名叫軹道的地方,忽然看見一個形如黑狗的東西,鑽進了自己的胳肢窩底下,忽然就不見了。請人占卜這件事,說是趙王如意在作祟,從這以後呂后的腋下就疼痛起來……七月中旬病勢嚴重,八月一日(《史記》記為七月三十日)就死了。這是多麼嚇人的事呀。在劉邦死後十五年裡,呂氏大權在握,耍盡了威風,結果還不免被鬼弄死。這樣的宮廷大事,老太后不會不知道的,尤其是第一個太后專權的結局。老太后害死的人並不下於呂后。前車之鑑,想想自己晚年的結果,也不能不感到心驚肉跳。這或許就是老太后實權在握,不怕人而怕鬼的原因吧!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